用平淡的字眼表达不平淡的情思

2017-07-07 03:03苏丽华
职业·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虚字众鸟杂诗

苏丽华

晋朝陶渊明的诗词风格向以平淡著称,但读者往往又能从这平淡的字眼中体会到诗人不平淡的情思。从方法論上讲这是因为诗人善于使用警策之字、散文化的虚词,从人格上讲是诗人的人生境遇与人生理想发生矛盾而形成的人格内蕴所造成的。

陶渊明诗中看似平淡却又很精彩的字往往能达到一语惊人的程度。如《杂诗八首》中屡次表示时光飞快地流逝。其一曰“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其二曰“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其五曰“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其七曰“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句表达,都锤炼得十分精粹。“待”字、“掷”字、“颓”字、“催”字下得有力,把岁月赋予了生命,写出诗人在时光的流逝中,有志难伸、悲慨万千的心情。

一、陶渊明的实字

在陶诗中有些字频频出现,如“孤”“独”“拙”等。这些字眼都从不同的角度在某种程度表现了诗人性格的一面。以下就通过这些诗中之妙字来把握陶渊明的情思与意趣。

1.“孤”与“独”

“孤”字在陶诗中多次出现。“中宵尚孤征”(《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的“孤”字写出诗人对行役之旅的孤苦与劳累;“总发抱孤介”(《戊申岁六月中遇火》)的“孤”表现诗人耿直而不随和的品性;“挥杯劝孤影”(《杂志》其二)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寂寞苦闷无人了解;“孤云独无依”(《咏贫士》其一)中的“孤”字象征着诗人孤高的品格。再加之“独”字的诗句。“春醪独抚”(《时运》)与“一觞虽独进”(《饮酒》其七)两句中的“独”字说明诗人的孤单寂寞之情。“自我抱孤介”(《连雨独饮》)的“独”字指诗人独自抱着“任真无所先”的思想,不与俗同流。“日暮犹独飞”(《饮酒》其四)的“独”字是以写鸟的孤独被遗落来寄予自己的形单影只。在陶诗中,“孤”字加之“独”字诗人有意识无意识地共用了40多次,从中可看出陶渊明是孤独的。为官行役之际、归田躬耕之时都总是那么孤独。孤云、孤鸟也是其品格的象征。可以说陶渊明生前是孤独的。他的诗歌是一个孤独者的自白。

2.“拙”

陶渊明总是把与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田园生活自视为拙,实际上是不拙,所谓大智者大愚。陶渊明自称是“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俨等疏》)说明自己在社会人事关系上笨拙,不会逢迎取巧。同样的诗句有“人事固以拙”(《 咏贫士》其六)“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其一)“拙生失其方”(《杂诗》其八)。其余如“卫生每苦拙”(《影答形》)的“拙”字表现对死生之事随和的态度。“栖迟岂为拙?”(《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正话反说,坚定自己的隐居躬耕之生活。“叩门拙言辞”(《乞食》)句中的“叩”“拙”二字含义深刻,让人回味无穷,表面上看是动作,实际上表露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叩”写出了诗人一边轻轻地敲门、一边思忖着屋里是否有人?如果有人,出来会是什么态度?我又该如何应对?“拙”写出了诗人面对主人时的难为情。清人康发祥说:“余爱‘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二句,觉而时之光景可想”(《伯山诗话·话古》)。

二、实字的陶渊明

1.现实生活中的他是穷困饥饿的

在家中是“窥灶不见烟”(《咏贫士》其二),“窥”字活现出诗人明知锅中没什么,可迫于饥饿,忍不住还是探头偷看一下的酸楚心态;“箪瓢谢屡设”(《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中的“谢”字以诙谐之笔写贫穷到了极点,饮食匮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连箪瓢都谢绝主人的再次虚设,因为箪瓢知道,虽然再次被摆上了桌子,却依旧是空空如也,徒增烦劳。这样的陶渊明是凄凉、清虚、孤旷、被埋没了的。这可以从其诗中多次出现的对秋景的描写上看出。如“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己酉岁九月九日》)“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九日闲居》)“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和郭主簿》其二)“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杂诗》其二)“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杂诗》其三)“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饮酒》其八)“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岁暮和张常侍》)。

2.他身上有一股飘逸之气

“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的“荷”字与“拂衣归田里”(《饮酒》其十九)的“拂”字都可见出诗人的飘逸之情。同样的诗句有“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与殷晋安别》)“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

三、陶渊明的虚字

陶诗不仅善于使用实字,虚字的使用也自如精到、随心而出、随手拈来,正如刘勰所表述的虚字的功能:“之、而、于、以、者,乃扎句之旧体;乎、哉、矣、也,亦送末之常科。据事似闲,在用实切。巧者回运,弥缝文体,将令数句之外,得一字之助。”虚词的妙用,丰富了陶诗的感情内涵,把诗句固有的稠密、凝重淡化了,为其诗披上了一层清新、淡雅之薄纱。比如:“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也可奈何”“已矣夫”,三个甚至是四个虚字的连用增强了诗人的感情色彩,充满着一种无能为力或毅然决然的感情。清代方东树曾评论《有会而作》说,每当读陶公“也可奈何”“已矣夫”就感受到其下笔之神,用意之深,文法之妙。

1.“亦”

陶渊明诗中“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意思是广袤的原野与旷远之风相交,而且田野上长势良好的秧苗满怀新意生机欣欣向荣。诗写的是良苗贪恋新春,“亦”字在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也”。“亦”字,顷刻间将“良苗”萌动的生命力刻画得淋漓尽致,给予“良苗”以人的情感,同时也表达出诗人的喜悦之情。清人薛雪说这两句“其妙处无从下得著语,非陶靖节能赋之,实此身心与天游耳。”沈德潜也说:“昔人问《诗经》何句最佳,或答曰:‘杨柳依依。此一时兴到之言,然亦实是名句。曾有人问陶公您认为哪句最佳? 答曰:‘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也只是一时兴到之言”。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前半句是赋象,而后半句又是兴象——俨有兴发引起的妙用。其中的“亦”字仍然用作副词,相当于“也”。一个“亦”字饱含了诗人重归隐居的欣喜之情和无穷妙理。诗人推己及物,才觉得“众鸟”有“托”之“欣”。“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更能反映陶渊明得到心理平衡的精神状态,诗人把用心感知到的人情、物理,以他人不经意的最平常的虚字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了;“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的一个“或”字、一个“亦”字可以感受到人死后的悲凉和寂寞,让读者心惊。诗人爽性直接地把常人的表现从思想到行动如实写来,这才是作者思想上的真正达观而毫无矫饰的地方。正如温汝能所说:“以浅语写深思,更耐人回味无穷。”

2.“而”

“而无车马喧”的“而”字,丘嘉穗说:“‘结庐在人境,宜有车马之喧,而竟无之,是以‘而字作转语用,两意抑扬相拗,便觉‘而字有力。”(《东山草堂陶诗笺》)

总的来说,陶渊明诗用字讲究、精妙奇绝,即钟嵘说的“文体省净,殆无长语”。其诗融注了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让人“每观其文,想其人德”。

(作者单位:阳泉煤矿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虚字众鸟杂诗
杂诗四首
中国画《杜甫秦州杂诗-七》
西夏虚字考源①
品对联·天文地理
“虚字”阐释举隅
杂诗六首
众鸟之中
论宋代的诗歌“虚字”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