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之全国新课标卷Ⅲ

2017-07-08 09:14谢李丽黄明勇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王师傅作文传统

谢李丽+黄明勇

命题原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作为本土建筑师,王师傅在设计并建造当地一座历史博物馆时,大量回收因城市化建设而拆除的传统建筑的旧砖瓦,并将其作为博物馆的主体建筑材料,他甚至在博物馆里保留了一片农田和一方鱼塘。

在博物馆建成后,有人质疑说:“王师傅您到底是怎样想的?我们规划建设的这个地方是新的CBD,我们当地人都把这里称作小曼哈顿,可是您用了这么脏的材料,做了这样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放在这里,跟小曼哈顿完全不搭调。”

但也有观众短时间内多次去这个博物馆参观。这位观众说:“因为这个地方被拆光了,变成一个新城了,只有在这座建筑上,我才能够找到我过去生活的痕迹,我是为此而来。”

对于王师傅的做法,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意图及原因】

近年来,四川省一直采用省内自主命题的高考模式。2016年迎来改变,四川省加入使用全国新课标卷的省份行列,使用全国新课标卷Ⅲ。在曾经的四川省自主命题试卷中,2013年的“过一种平衡的生活”、2014年的“站立的人拥有世界”、2015年的“老实和聪明”皆是典型的材料作文,皆着力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人生价值,关注人和社会的关系。可以说,这些题目重在思考“如何做人”,只是2015年的“老实和聪明”加入了思辨的要求,引导学生去阐释核心概念“老实”和“聪明”,并辨析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这与全国统一命题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要求。

纵观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的作文,无不在内容上无比贴近生活,在旨趣上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青少年们传达着现代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在形式上趋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由于如今高考作文越来越贴近生活,2017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应当延续贴近生活、偏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本次命题,主要扣住在当前中国快速发展和变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010年《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2016年增加为六大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和定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今天,城市建筑和规划不再只有物质适用的诉求,建筑师的责任不再是建造漂亮的房子,而应该是用自己的技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满足一定程度上的精神需求,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技能延续中国本土固有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认同是如此的重要和有意义,它不仅仅在于建筑学的意义,更在于对中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保护。

题目围绕“建筑文化的定位”的主题,提出了两个角度,一个是现代的、西方化的、国际化的建筑体系及思考方式,一个是传统的、民族性的城镇结构和生存文明。这两个角度涉及中国建筑及中国文化的自我定位,而要准确定位,难免要向过去寻求“我们从哪里来”的答案,即我们的过去形成了怎样的文明;也需要向未来探索“我们要到哪里去”的答案,即我们追求怎样的文明。这些问题看似形而上,实则形而下,生活中处处有建筑,处处在建设,城市风貌日新月异,一些新兴的建筑和老旧的街巷很容易触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引起审美冲动,最终思索如何在坚守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持续改革创新。此题紧扣社会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具有思辨性。

思路点拨】

这则作文材料包含三个内容层次,第一层是王师傅(即新锐建筑师王澍)的建筑行为,第二、三层是对王师傅建筑行为的两种评价。我们首先分析王师傅的建筑行为,关键词“本土”意味着王师傅的学识背景是植根于当地文化的,“历史博物馆”本身就是收集历史、呈现历史的,但博物馆毕竟有别于生活建筑群,跟一般的建筑有所区别。“因城市化建设而拆除的传统建筑”把城市化和传统建筑放在对立的位置上,“旧砖瓦”是曾经常用的建筑材料,它们承载着几百年的历史,是本地区生活的见证者。用它们來修新建筑,就好比让一个本没有回忆的新房子有了回忆。同时,也有环保、质朴、节约资源的意味。“农田”和“鱼塘”本就是农耕社会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中国文化中“守拙归园田”式的精神依托。总的来说,从设计目的、建筑材料、设计思路三方面来说,王师傅设计并建造的博物馆呈现着在中国传统文化点染下的生活方式,求索古老民族遗失的生活记忆。然后我们来分析第二层里“有人”的质疑,关键词是“CBD”“小曼哈顿”“黑乎乎”和“不搭调”,这几个词都意味着热闹拥挤、光鲜亮丽、璀璨夺目、有国际范、与国际知名建筑类似等特征才是新的经济文化中心的特征,是现代人所能想象的未来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发生巨大的面貌改变后的结果。这一层强调了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应该抛弃过去的粗陋建筑,向西方著名的建筑文明模仿,这是对王师傅建筑行为的否定。第三层里“观众”的感受在于“过去生活的痕迹”上,在这座建筑上,“观众”被带入一种传统生活的气氛,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冲击,回忆起了曾经的生活。这是对王师傅的建筑行为的肯定。

这道作文题最后给学生的任务,就是评价王师傅的建筑行为。通过对以上关键词的分析,我们发现,材料中两种观点针锋相对,矛盾冲突的核心在于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城市建设中本土传统文化和外来现代文明的冲突。立意时,可以从建筑文化的定位入手,引申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定位上,最后落脚到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上。一个真正有文化自信的民族,任何创造都是有思想、有文化、有回忆、有包容的。

构思举例】

这道作文题沿袭了2016年高考全国卷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要求,同时要求“选好角度”“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从材料中的两种不同观点出发,可以有以下立意:

1. 赞同“质疑说”,比如:

城市建设不能拘泥于传统,要时尚现代。

博物馆建设要和城市建设和规划统一起来。

2. 赞同“观众”的观点,比如:

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中,回望历史才能面向未来。

3. 可以辩证地分析,比如:

未来城市建设在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

同时,文体选择可以多样。如写成议论文,可以参考以下思路:

第一段:“引”——简单地回顾材料内容,选好角度(“不能拘泥于传统”或者“坚守传统文化”),并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明确的观点。

第二段:“议”——围绕自己提出的中心论点(即对“不能拘泥于传统”或“坚守传统文化”的观点),探究这样选择的理由、作用、影响等方面。

中间段:“联”——结合中国建筑史上、城市化进程中种种对传统文化或拘泥或坚守的事例,比如林徽因对北京古城的保护,比如四川李庄古镇文化的保留等,对中心论点进行深入的论证。

结尾段:“结”——再次点明中心论点。当然,不管是选择坚守传统文化,还是不拘泥于传统文化,或是辩证地来写,都要利用建筑文化作为开端谈重塑社会文化价值观,将升华点落脚到个人及社会的文化价值观,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和高度。

经典素材】

1. 一个国家未来的建设中必定要带着历史

奢华即高贵?绝不是。那传统的朴素砖瓦,堆砌成的红墙黑瓦,散发出传统的墨香,浸润出一个时代的芳华。一个国家的未来必定要带着她的过去,一个有文化传承的民族才有可能傲立于世界之林。王澍作为中国新锐建筑师的代表,他的建筑更加生活化。对他来说,一个建筑的设计基于其存在的环境,环境所处的历史场所和自然场所是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比如他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方案,建筑的营造更多体现了历史文脉和环境场所:建筑的屋顶同远处的山形相近,白墙灰瓦下映衬出江南聚落的历史景象。可以说,王澍于浮躁与繁华的潮流中全身而退,乘着朴素无华却又精美绝伦的扁舟,以梦为桨,逆水而上。他是现代化潮流中的逆行者,那一畝方塘是他留给我们的镜子,倒映出永恒不变的真理。

2. 未来社会文化在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

纽约的曼哈顿、日本的新宿,它们高度集中着城市的经济、科技力量,坐拥着四通八达的交通,修建了座座写字楼,引进了种种国际大牌,烹饪出道道可口美食,不费吹灰之力地满足了一个人对便捷时尚的高端品质生活的追求。于是我们可以预测,未来必将会有更多千奇百怪的中心遍地花开。然而,我们可曾想过,心中憋着一股追求的执念横冲直撞地冲向未来,是否会让我们迷失心灵最后的阵地?家,总是能让我们产生一种归属感,共同的文化底色,才是最强健的纽带。祖国的传统文化在,祖国就在,我们就有家可回。成都太古里作为商业中心,便以中国传统建筑的意蕴悠然立于闹市;宜宾李庄古镇亦动亦静,一面是喧闹游人和琳琅商品,一面是深巷狗吠和安坐的老人。这恰如其分的融合,正是属于我们的诗和远方。

猜你喜欢
王师傅作文传统
井 道
维权遭反诉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捆绑10年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幸福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