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教学中的体会与思考

2017-07-10 09:36
北方音乐 2017年11期
关键词:钢琴音乐

张 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浅谈我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教学中的体会与思考

张 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艺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目前,绝大多数本科院校的钢琴教学都存在一个普遍问题:中国钢琴作品被放置在一个被忽略的位置。大部分学生对西方钢琴作品趋之若鹜,对中国作品嗤之以鼻。要改变这个现状,与教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本文试图以具体钢琴作品为切入点,来论证如何提高学生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技巧与能力。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教学

最近这段时间笔者时常会去聆听钢琴独奏音乐会及师生音乐会,发现绝大部分音乐会没有一首中国作品露面。这一情况与学校大纲的设定、教师的导向有莫大的关系。在与学生闲聊之际谈及中国作品,她们普遍皱眉,说:“很难听啊。没有一首略微好听一些的。”她们一致认为,考试与音乐会之时演奏西方作曲家的作品,是能力与技巧高超的展现。反之,演奏中国作品则反映为技不如人,怎样去消除这些本科生的偏见,让她们爱上中国作品,下面本人想说说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一、从课程设置入手来改变一直以来的西方化钢琴思维

笔者自毕业以来一直在高校担任钢琴教师,也一直遵循人才培养方案行事,对于每个学期学习什么风格的钢琴作品有非常具体的规定,比如大一上学期演奏小型练习曲,下学期演奏小型乐曲诸如即兴曲、圆舞曲一类;大二上学期演奏巴洛克时期钢琴作品,下学期演奏维也纳古典主义钢琴作品;大三上学期演奏浪漫主义时期钢琴作品,下学期演奏印象主义时期钢琴作品;大四上学期演奏大型钢琴练习曲。整个人才培养方案虽说较为系统,但也有致命的缺点:学生四年的钢琴专业学习下来,只演奏和了解了西方的音乐,对本国的钢琴作品一无所知。这一点非常遗憾,因为中国传统的音乐不仅仅为老百姓津津乐道,还慢慢登上了世界大舞台,比如在元旦的维也纳新春音乐会上,意大利皇家爱乐乐团的成员们演奏了《茉莉花》、《北京喜讯传边寨》两首耳熟能详的中国作品,因此把中国作品作为钢琴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刻不容缓。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泛弹《克拉莫练习曲》、《法国组曲》、《莫扎特奏鸣曲》用以提高识谱速度,夯实基本功,与此同时,可以与学生交流普及一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知识,让学生虽未演奏中国钢琴作品,但可以熟识并参透其奥妙所在。在平时与学生教学沟通之中加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因为要想弹好一首中国作品,仅仅了解作品的本体结构远远不够,还要对与中国作品相关的文化诸如绘画、唐诗宋词等姊妹艺术进行深入剖析方能演奏到位。曾经接触过一个酷爱中国文化且中国作品演奏得炉火纯青的老师,他将中国作品作为自己独奏音乐会的首选曲目,在生活中,他穿中国传统的布鞋,坐太师椅,喝功夫茶,说话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利用空闲时间阅读中国传统的书籍诸如《道德经》、《诗经》之类。一直认为现在很多器乐专业的本科生技巧上去了,但弹起作品来称不上美,可以很轻松地演奏李斯特超级练习曲,却弹不美中国作品的旋律线条。究其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不够,导致弹出来的旋律干巴巴的。没有起起落落的转折,音色也欠一些火候,作品整个的风格不够从容沉稳,火急火燎的。因此让学生返璞归真,多读一些中国传统的诗词,学习王维、陶渊明、周邦彦、秦观的那一份淡泊对于他们的演奏是有所助益的,我会经常奉劝学生们通读《蒋勋说红楼梦》,学习蒋勋悲天悯人、宁静致远的心态,这对演奏上的循序渐进大有裨益。傅聪常说:先做人,再做钢琴家。意为学会做人是弹好钢琴的前提。心思单纯的人演奏起来优美清淡,歪门邪道的人则充斥着乌烟瘴气。

二、从教师的导向来谈怎么加强学生演奏中国作品的能力

以前在湖南师大读书时,我的导师是一个喜好文学,乐观的人,案头总是摆放着余秋雨的书,在与学生进行交流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很多钢琴技巧以外的知识,诸如中国的历史、诗词歌赋、中国画等等。在他长期的影响下,我的朋友中以演奏民族乐器诸如二胡、古筝、阮的人居多,我也可以静下心来听一场民族器乐音乐会而不感觉腻烦。后来读硕士时,通过对一系列中国钢琴套曲的研究,发现它们都是博大精深的,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诸如诗词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的毕业论文通篇都是撰写中国钢琴作品与诗词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正是因为受到钢琴老师的感染,我从不甚了解到深深喜欢上了中国文化以及中国钢琴名曲,因此我觉得学生的好恶与教师的导向是分不开的。

以具体作品为切入点来谈怎样上好有关中国钢琴作品的课程

(一)弹好以民歌为素材进行改编的作品的旋律线条——以《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樱花》为例

这首作品是周广仁先生以民歌《三十里铺》为材料加以编创完成的,主题名为苦难的岁月,如何通过演奏者的演绎让听众回到民国时期?我认为有几个要素需要予以重视:①弹出单线条的弯弯绕。以前与老师探讨过一个问题:唱好一首民歌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把民歌里面那些弯弯转转的腔调唱得绘声绘色。他认为李谷一、郭兰英等老一辈的歌唱艺术家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同理,想要弹好这个信天游的主题,首先要聆听演唱三十里铺,弄清楚这首民歌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图,第二步演奏右手线条,中国的钢琴作品大部分属于主调音乐。弹好旋律至关重要。演奏者要试图以力度的强弱对比使之符合句法发展规律。②弹性的节奏是中国作品演奏的必备要素。中国以前的戏曲音乐多用散板,即速度处理上形散神不散。这要求演奏者对作品中某些乐句进行拉宽或者加紧速度的处理。如这个主题的第一个乐句为了渲染悲凉的氛围可适度渐慢。

这个主题根据日本传统民歌《樱花》改编,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这首民歌以多节调式来创作,描绘每年暮春三月,日本国民穿着和服赏樱花、在花下争相留影、接踵摩肩的画面,也从侧面反映樱花如五彩云朵般的妩媚绚烂。第一乐句第二小节比第一小节略微清亮些,原理是相同的乐节不同的处理,第四小节做渐弱处理以示乐句的结束。第二乐句的一二小节比三四小节略微低沉,演奏这个主题注意突出主题旋律,左手的分解和弦不能改过右手的旋律,应演奏得清淡一些,用以烘托右手的线条。中国作品的审美理念和意境向来追逐似散非散、雅、淡、飘、虚,演奏者在弹主题过程中也要极力营造清淡的氛围,这种清淡,如同中国的山水画一般,以最简练的色彩表现最深刻的意蕴,要注重留白,演奏不可太过满,太满则溢。

(二)模仿民族器乐的音响效果及装饰音的处理——以《夕阳箫鼓》、《樱花》为例

黎英海先生曾经说过:“钢琴的音色是很单一的,但是可以运用不同的演奏技巧、力度、触键、音区位置、踏板等等的映衬通过,产生不一样的音色效果。”《夕阳箫鼓》里面大量模仿了古筝、琵琶、笛子、古琴、鼓、箫等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音响,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音色与演奏技法,拓展了钢琴的张力,为这个舶来品注入了民族元素,这首作品对于民族乐器的模仿和演奏是它的一大特色,乐曲中多处运用了同音轮指的技巧来模仿鼓声,运用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来体现钟鼓由远及近的效果,运用琶音上下行交替弹奏和频频出现的装饰音来模仿古筝的音色,描绘江面波光粼粼的画面,运用颤音来模仿笛子的循环换气技巧,颤音在主题之中使用使乐曲衔接平缓优雅自然,在主题的变奏中使用又能够让音色变得更为清晰明亮。同时作曲家运用倚音来烘托古琴的幽美意境。

此谱例为不同音区位置的同音和弦反复敲击模仿箫的音响,下图运用了分解和弦琶音的上下行模仿古筝刮奏的音响效果

下图运用了颤音模仿笛子干脆利落、明亮活跃的音响效果

下图是对琵琶“扫拂”技巧的模仿,以强而有力的左手分解和弦琶音加之右手连绵不断的和弦将曲子推向高潮,更好的描绘惊涛拍岸的壮观场景。

此谱例选自《樱花》的引子部分,作品开头的三个上波音模仿古筝的音响效果,中国音乐被誉为“水样音乐”,这正是对古筝与阮等弹拨乐器演奏法与技巧的精准概括。本人认为这三个波音以手腕摆动来演奏,可以微抬指尖使每个声音清晰有颗粒性,且不可过快,悠然自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紧随而来的左右手交替演奏的长琶音在速度上由慢渐快,左右手衔接自然紧凑。这个引子以散拍子来带给别人自由随性之感。

中国音乐时常出现多连音,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十二连音,快速多连音也是模仿古筝拨奏的效果,多连音的演奏要均匀,不可每个音时值不一,最后的五个同音不同音区的跳奏,手指如蜻蜓点水轻盈的在键盘上游走,模仿竖琴的音色。

1.中国钢琴音乐喜庆的气氛与火热的场面

中国人自古以来时时事事求一个大吉大利,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大团圆结局可见一斑。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多用于红白喜事的场合,因此选用的乐器多以唢呐、鼓,唢呐、竹笛等吹奏乐器高亢明亮的音色渲染一种尘世的热闹。同理,中国的钢琴音乐很多也是一派欢腾热闹的场面,诸如储望华《翻身的日子》、孙以强《春舞》、《谷粒飞舞》等等,那这些作品以怎样的技术点渲染热烈的气氛呢?速度大多迅疾,大多数曲目一分钟130拍以上;演奏法多以跳奏为主,活跃短促的跳音使音色明亮有弹性;力度大多以强奏为主,渲染喜庆欢腾的气氛;旋律多以传统的民间曲调改编而成,保留了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原汁原味。

2.中国钢琴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脉脉相通——以《夕阳箫鼓》为例

中国钢琴音乐与姊妹艺术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一点在很多涌现出来的新作品或是音乐意境、曲式结构地处理可见一斑,比如,张朝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皮黄》之中对于武打场面的描绘以模仿京剧里的弹拨乐器四大件(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及打击乐四大件(鼓板、大锣、小锣、铙钹)而为人称道;王建中的钢琴作品《梅花三弄》清淡的意境与王维的诗歌息息相通;某些中国钢琴小品采用的起承转合结构与五言绝句的结构如出一辙;《樱花》的结尾采用力度慢慢渐弱、踏板缓缓放掉的写法营造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与中国山水画留白的手法不谋而合,如此等等,举不胜举。下面以《夕阳箫鼓》为例阐述一下钢琴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通。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为唐代诗人张若虚所创作,一千多年来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诗篇的题目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夕阳箫鼓》正是以这首唐诗为素材加以创作,因此二者在意境方面非常契合。

综上所述,要想把中国钢琴作品教学推广开来,一来教师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二来教师要时时不忘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博览群书,增进对音乐的姊妹艺术诸如中国画、古诗词的深入了解,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读书人。傅聪老先生就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推崇的榜样。民族的终将是世界的,立足于华夏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钢琴演奏者方能在世界的音乐大舞台上走得更远!

[1]刘旭.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与教学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5.

[2]庞博.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J].黄河之声,2011(16):15-16.

J624.1

A

张宇(1984—),女,湖南省常德市人,硕士,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钢琴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音乐从哪里来?
纸钢琴
音乐
最牛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音乐
钢琴上的诙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