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让赤贫成富豪

2017-07-10 13:30林廖君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7年7期
关键词:竹篙同安洋人

林廖君

厦门思明区西路的天一楼(庆让堂)落成于1921年,它巍峨挺拔,气势不凡,整幢楼展现出一种布局的精致和雕琢之美。

不论从规模、地段还是式样而言,天一楼在当时的厦门都是第一等的,以致不少富豪均想效仿它建造。但谁能想到,建造天一楼的吴文渥、吴文启兄弟起初仅是一文不名的“同安竹篙”。

1842年,厦门开埠通商,商贾云集,农民纷纷奔向此地谋生。那年,同安洪塘镇石浔村的吴文渥、吴文启兄弟二人因为天灾年荒、田地无收成,来到厦门鹭江道吴姓族人掌控的码头混饭吃。

兄弟俩埋头苦干、省吃俭用,几年后买了一条旧舢板,加入为过往厦门岛、鼓浪屿的人们摆渡的行列。干这行的人多是同安人,摆渡时需用竹篙插入水底停稳舢板让客人上船,客人坐定后再用竹篙点岸撑开舢板起渡,故时称这些同安籍的船夫是“同安竹篙”。

一天,一個要去鼓浪屿的洋人雇佣了吴氏兄弟的舢板,抵达码头后,洋人匆匆上岸离开,把行李遗忘在舢板上。兄弟俩发现后,决定停下生意,等候洋人来取行李。一直等到太阳西沉,洋人才匆忙赶来。

这个洋人是亚细亚石油公司中国区的商务代表,他正在筹备设立厦门分公司。他被吴氏兄弟的诚信、善良感动,从此和他们成为朋友,并亲自教给他俩做生意的常识。

不久,亚细亚分公司开业,经营煤油、汽油、蜡烛、火柴等日用品,洋人将分公司的营业部委托给兄弟俩经营。当年这些商品十分畅销,利润丰厚,兄弟俩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洋人又将渣华轮船公司的业务也交给他俩代理,兄弟俩的生意进一步做大,迅速从赤贫变为富豪。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为善者必昌。吴氏兄弟拾金不昧虽是一个平常的善举,然而它却改变了两人的命运。

猜你喜欢
竹篙同安洋人
猫客
在蟠龙湖上撑篙
全国首批“巾帼志愿阳光行动”试点站在同安揭牌
清平乐·青梅竹马
同安的山
住在上海的洋人
学校办学特色的探索与思考——以厦门市同安进修附小为例
心中最宝贵的一亩三分田
白衣玉笛如相识,安能辨我是洋人
卖竹篙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