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热情

2017-07-11 02:28王弘毅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外地人京城问候

王弘毅

晨光微露,清风拂面,四九城又迎来新的一天。胡同巷子里,遛鸟的老人,卖早点的小贩,唤醒了旧巷梦中人。此时若是打开家门,便能体会到那些北京人们特有的问候。“呦!起了您呐!”“嗯,嘛去?”“遛鸟去,您吃了没?”“没呐,一会儿子上牛街过过嘴瘾去。”“那得嘞!您忙着!”“走着您嘞!”一条普普通通的巷子中,像这样简简单单的问候在一天之内能够回响成百上千次。

四九城,自古就是燕北重镇,南来北往的客人,东行西去的商贾,莫不经此,不绝的外来客造就了京人豪爽又热情的性格。逢年过节,亲戚朋友,街坊邻里,不管熟不熟识都要热情地去问个好,热热闹闹的,这才叫过节。街坊邻里,谁家有难,大家也都愿意解囊相助,不论是否有血缘关系,在京人看来,远亲不如近邻,住在一条胡同巷子里,便是一家人。从清晨胡同中的问候声,到傍晚街边烧烤摊上的笑骂声,一天之中,京城无时无刻不沉浸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中,这便是北京人的热情,不管你是谁,不论认识与否,他们都愿意和你聊上几句。

京城人的热情不仅仅局限于胡同中,更体现在对待外来者的态度上。京城人对外来人总是持着一种欢迎的态度,并总会给予那些初来乍到,尚且不适应的外地人以热情的帮助。向老北京人问路,很少有“我不知道”这样的答复,即使是真的不知道,他们也会说:“哟!我还真不知道,您等会儿,我帮您问问啊!”事不关己,但他们却依然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以给予他人温暖的帮助,这就是北京人。因而外乡人在北京人的热情中总能感到一种家的温暖。

现如今,离开了胡同巷子,搬进了高楼大厦,每每开门,没有了以往热情的问候,取而代之的是对门冷冰冰的屋门。逢年过节,也往往只是自己一家独自庆祝,北京的热情似乎淡了许多。但当我看到电视中报道别处排外冲突时,我突然意识到,北京的热情一点也没变。如今北京两千万人口,老北京人尚不到一半,甚至三环之内居住的大多都是外地人。但北京人没有排外,他们允许外地人共享自己的资源,允许外地人把自己挤出五环,却仍然用热情欢迎着外地人,用热情感化着外地人,把他们也变成一个个热情的北京人,这便是北京的魅力所在,热情便是北京的魂。

外人说到北京,往往能够想到“包容”“厚德”,这两样哪一样不是北京热情的体现呢?哪一样不是北京人热情的体现呢?

教師点评:

这篇文章,开头写胡同的人们清晨问候的情景,既充满京味儿,又透着热情,紧扣题目,引人入胜。然后再拓展与深化,揭示北京人豪爽热情的性格特征形成的原因,表现北京人对待邻里热情,对待外来者热情,用热情接纳并感化外地人,还用其他地方的排外冲突来反衬北京的热情,行文灵动自然。

教师亮分:

基础等级38分+发展等级18分=56分

猜你喜欢
外地人京城问候
五环再耀京城
问候武汉
洛阳纸贵
最美三月天
shock of THE NEW
职场中的问候礼仪
问候
沉默的堰塘
京城:请听雕塑家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