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岗位,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记全国劳动模范刘怀玉

2017-07-12 18:08卢住山
中华魂 2017年7期
关键词:检修故障改革

文/卢住山

在平凡的岗位,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记全国劳动模范刘怀玉

文/卢住山

刘怀玉被授予火车头奖章后,在巡回演讲中介绍自己的经验(张龙摄)

被人誉为“内蒙古的许振超”、“金牌工人”的刘怀玉,是呼和浩特铁路局包西车辆段普通的一名轮对质量检查员,1969年包头铁路工程学校毕业后,先后干过检车员、车辆钳工等工作,他多次主动回绝进机关工作的安排,始终坚持从事一线岗位工作。48年来用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践行着“当一名好工人”的无悔誓言。

刘怀玉先后11次被评为呼和局优秀共产党员,被命名为全局优秀共产党员十大标杆,先后被评为铁道部劳动模范、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铁道部优秀共产党员并荣获“火车头”奖章,200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荣誉的光环,不仅记录着他勇于进取的工作历程,更见证了他“平凡之中见伟大”的光荣品质。

“既然选择了就别无悔求,铁下心学好技术,干好本职工作”

“轮对检查虽然又脏又累,但关系着铁路运输安全,总得有人干呀。”

说起刘怀玉当初干上火车车轮质量检查这一行,如果说是选择,不如说是服从。由于刘怀玉参加工作后,勤奋敬业肯钻研,样样都干得很好,上上下下对他都非常满意,组织上将他任命到工作责任巨大的轮对质量检查员岗位。就在他还没有熟悉新工作时,发生了一件令他终身难忘的事:由于一辆货车轮对擦伤过限1毫米,导致中途停车。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他顿时感到了一名轮对质量检查员肩上的责任。他想,仅靠自己从中专学校学到的那点知识,肯定无法应对这些技术。于是,他暗下决心,自费订阅了《车辆构造》、《机械原理》、《车辆维修》等十几种书刊杂志等专业教材,在别人逛街、跳舞、看电视、搓麻将的时候,他却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挑灯夜战。他把技术业务书籍随身携带,一有空儿就拿出来翻翻。每天2个多小时的通勤车上,别人打扑克、闲聊天,他就拿出书来学习,一年下来就是440多个小时。36年来,他在通勤车上就学习了15000多个小时,收获颇丰。

人常说:“实践中有永远学不完的真知与经验,就看你有心没有。”刘怀玉是个真正的有心人,他不但注重在书本上学,更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学,跟师傅干活时,他眼不离故障区域,心不忘检查线路,留心观察师傅的一招一式。不到一年工夫,刘怀玉对工作中的各种要领都了如指掌。在工作中,他坚持做检修笔记,每次检修轮对时的名称、型号、故障部位、原因、操作程序、相关原理分析等,他都条分缕析地记录下来,迄今为止,累计做笔记达40多万字,硬是凭借自己酷爱学习的那股劲头,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没多久,他就成了段上有名的轮对检修“技术大拿”。此时的刘怀玉,轮对一有故障,他一听、一看就能找到“症结”。当时的车间支部书记说,刘怀玉悟性特别好,别人两三年才能掌握的技术,他两三个月就掌握了,就连段上的专业技术人员都佩服他的技术本领。刘怀玉技术水平提高了,但他没有忘记带动周围的工友一起学技术,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大家。每次检查轮对,刘怀玉都没有忘记在实践中向大家传授技术之后,再组织工友们对故障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做到有的放矢。与他工作多年的工友们说,在刘怀玉身上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他的敬业精神更让我们佩服,当工人就是要像他那样爱岗敬业、干好本职工作。

“对事业的忠诚,使他无私奉献、爱岗敬业”

什么叫“爱岗”?如何才算得上“敬业”,这个看似简单做起来很难的字眼,刘怀玉用自己40多年的工作实践诠释得淋漓尽致。

刘怀玉干轮对检查员30多年,完全把自己融入到了工作之中,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没有上班下班之分,只要工作需要,随叫随到。经常是下班路上被召回、端起饭碗又放下、脱衣上床又起身,工作成了他生活的主体和精神的依存。轮对质量检查工作技术要求高,工艺要求精,是防燃防切的关键岗位,每天都要重复上千次检查测量轮对的十几个工艺尺寸,是个单调枯燥的活儿。刘怀玉从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多年以来,他给自己定下了“三个第一”的规矩,第一个下通勤车、第一个进段、第一个换好工装到岗。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能利用开工前短暂的空余时间,把前一天检查过的轮对再检查一遍,也给一天的工作打一个提前量。工作中,他总是在保证修车计划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放慢工作节奏,高质量地把轮对选配好。全车轮径差段修限度是40毫米,他硬是掌握在20毫米以内;单台车轮径差段修限度是20毫米,他硬是掌握在10毫米以内。前些年检修库里工作环境差,光线不好,为了保证配轮不出现差错,他就随身带一个小手电,每次配轮时都要照着标志牌一一核对。特别是轮对对差(同一轮对两轮饼的直径差)超限的、轮缘有锋芒的、磨耗型踏面轮缘根部圆弧不符合R14要求等不合格轮对,刘怀玉从不放过,他深知这些轮对一旦上线,就可能造成脱轨、挤坏道岔,后果不堪设想。为了把住轮对出库上线的最后一道关,刘怀玉工作起来简直就是个“拼命三郎”。有一年夏天,他工作中突然鼻子流血不止。“别人中午都在休息,他还在干活,刘师傅这是累的呀!”工友们含泪强行把他送往医院,车间总支书记心疼地“训斥”这位爱将:“怀玉,你必须回去休息几天,这两天我要再在岗位上看见你,看我怎么收拾你!”谁想,刘怀玉只在家呆了半天,第二天那个身背轮径尺,手拿卡尺量具的熟悉身影又出现在了车间。只是利用检修空闲时间,在工房的一张木椅坐一会儿,这就算给自己治疗了。刘怀玉的“爱岗”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他是段上轮对检查选配的顶梁柱,段上曾有意想提拔他当干部、进科室,他都婉言谢绝;有一年段上打算送他去兰州铁道学院进修,很多人都羡慕,可他一听说不是“车辆检修”专业,便断然放弃了。这就是刘怀玉的品质。对一般检查员来说,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检修任务,就算是很敬业了。可刘怀玉却不同,他心里总是装着那几十条轮对每天运转情况,不停地在他脑子里过电影,在轮对检查选配工作中,他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他与那些轮对有了不解之缘。有“病”的轮对他关心,“亚健康”的轮对他也关心;职责范围内的事他关心,职责范围外的事还关心。“于不疑处质疑,于无事时找事”是他长期遵循的思维方式和工作风格。他总结出来一套“转、敲、听、测、搓”五字轴承检查法,大家利用这一方法多次检查出轴承故障。通过落实工艺标准,严把质量关,创造了安全检查、测量、选配轮对40多万对无责任行车事故的好成绩。刘怀玉就是这样,他把自己的事业与本职工作牢牢地捆在了一起,以解决工作难题为乐,他最大的乐事就是今天又解决了一个作业难题。

“车辆检修不能仅局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病要除根,必须在技术革新上多动脑筋,尽最大努力搞好设备改造。”

刘怀玉在运用所学知识轮对检查的同时,把目光瞄向了企业的技术革新和设备改造上。一天,他发现天车吊着成吨重的摇枕、侧架和轮对组装时,工作人员必须用手扶着三四十斤重的承载鞍,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人身事故。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新年刚过,刘怀玉就坐不住了,他与当时段上的技术人员一道向这一技术难题发起了“冲锋”。他寝食不安,昼思夜想,查阅大量资料,寻求问题的症结所在。经过十几天的苦心钻研,终于成功研制出了一种卡具,实现了承载鞍与摇枕、侧架整体吊装,达到了省时、省力和安全的目的,这项革新还获得了“五小”发明成果奖。刘怀玉是个不放过任何实践机会、不轻弃任何“突发灵感”的人。正因为有这种精神和气质,他的成果接二连三,不断涌现,解决了无轴温状态下判断滚动轴承故障这个关系车辆系统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刘怀玉利用所学知识,经过反复摸索和实践,总结出“转、敲、听、测、搓”五字轴承检查法,并在全段进行推广应用。到目前为止,共培养出30多名技术骨干,利用这套方法,全段已经发现了50多件轴承故障,选配 23000余条轮对无差错。几十年来,他累计消除了1000多起安全隐患,创造了安全检查、测量、选配轮对40多万条无任何差错的成绩。精湛的技艺使刘怀玉名声远扬,特别是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有些地方铁路负责人打来电话,动员他到地铁,承诺给他高年薪。然而,他婉言谢绝了。他说:“呼铁局养育了我,包西车辆段培养了我,组织上给予我那么多的荣誉,这不仅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更是对我的信任和期望。我对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就这样,他牢牢地扎根于这片土地上,终日为工作忙碌着、奉献着。30多年过去了,他没有因为任何原因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能为企业服务,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刘怀玉常说:我在铁路工作,我就忠诚于铁路的事业,就要操主人心,做主人事,尽主人责!”他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有一次,打风室水泵的过滤网堵了,打风机不能正常工作,检修库里的许多设备都停了。用最短的时间恢复生产就是命令。他立刻赶到打风室循环水池边要下去处理故障,一个工友见他这么大年纪,好心地说:“刘师傅你这么大岁数,打风机坏了,是设备车间的事。” “工作不能分你我,耽误了生产是咱全段的事儿。”说罢就下到4米多深的水池里,清除了杂物,恢复了生产。有一年,段工厂小库改建,修车工作全部都集中到了大库,工作场地非常拥挤,零配件和材料到处都是,既影响生产进度又不安全。“有问题党员不解决,谁来解决?”中午别人去吃饭,刘怀玉先把废旧配件收拾整理干净,然后再把下午修车用的生产材料一车车地推来,摆放整齐。下午一上班,他又按时到岗位上干活。参加工作以来,他累计义务献工20000多小时。工作之余,刘怀玉还有个老习惯,就是爱“捡破烂”。别人用完的擦车布子扔了,他又捡回来,洗洗接着用;只要看到地上有丢弃的废旧配件,他就随手捡起来;有时工休时间长,就推着小车去列检回收平车端门、侧门;连划标记的粉笔头,他也要用笔夹夹着划到底。每天下班时,他都要四处巡查一下,看看风、水、电、气开关和阀门是否关好。多年来,刘怀玉一直坚持着收旧利废的习惯,为段里节支降耗达20多万元。好多人都问,怀玉你图个啥呀?“就是因为那些东西也有我一份,浪费了该有多可惜呀。这点儿东西看起来不起眼,但那都是用我们每天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买的,车辆段就和我们自己的家一样,过日子也得精打细算,特别是现在自备车少了,物价涨了,材料费高了,我们每节约一块布、一个螺丝就是给车辆段增效益,给我们自己增收入呀!”这就是刘怀玉的人生观,他要用自己永无休止的劳动奉献和创造服务社会,充实自己。

“我最对不起的就是父亲和我的家人”

“长路奉献给远方……白云奉献给蓝天……”刘怀玉每天哼着这首名叫《奉献》的歌,身穿醒目的对比服,用大刀尺测量着一条条轮对。他常常连妻子的生日都忘记了,但他却对一条条轮对了如指掌。哪条轮对要检修,有什么故障,他件件心中有数。在13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想得最多的不是个人和家庭,而是车辆轮对的安全与畅通,是一名轮对质量检查员的义务和责任…… 1996年包头“5·3”地震后恢复生产期间,刘怀玉的父亲患病住院,他多想去陪一陪养育他的父亲。可是,在地震刚过,余震时有发生的关键时刻,“共产党员就要做同志们的主心骨,咋能临阵脱逃呢?”他白天上班,晚上到医院陪护父亲,几天下来,整个人都憔悴得脱了形,病床上老父亲心疼地拉着儿子的手一个劲儿地要他多休息会儿。可就在一天早上他离开医院去上班后,父亲去世了,给他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遗憾。每每谈及此事,刘怀玉的眼睛里总是噙着晶莹的泪花。儿子当兵从部队复员后,局领导看刘怀玉在车辆检修的岗位上辛苦了这么多年,想照顾劳模,把他儿子分配到了离家近,工作环境、条件比较好的包头电务段。他知道后,马上找路局领导,硬是把儿子要到了车辆段,用刘怀玉的话说就是“偏叫他子承父业,偏叫他每天和铁疙瘩打交道,偏不让他沾老子荣誉的光。”刘怀玉每天的中午饭都是从家里带的,很少去食堂,更没有下过一次饭馆,儿子结婚也没有摆酒请客,在有些同志看来,他是有些小气,甚至是对自己过于苛刻了。

有人说,刘怀玉只不过是在工作中创造了1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这在当今社会里算不了什么。一个好的网络游戏设计师,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创造几百万元的效益。的确如此,但又是不能类比的,在当时长期受落后环境制约,条件非常艰苦的铁路企业,要想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走进刘怀玉的待工室,一张陈旧的工作台上放着一把检查轮对的大刀尺和一堆量具外,几乎没有其他设施。 房子里没有电话,更没有沙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30年来,在刘怀玉的努力下,包西车辆段没有一次因轮对故障影响运输生产,号称车辆安全“咽喉”要道的轮对选配工作,成了段上最为畅通、最让领导放心的地方,从而保证了该段的安全生产,其带来的间接效益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胸怀全局,投身工作,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战争年代需要党员冲锋陷阵,改革年代需要党员投身参与,不改革,企业就没有出路”;“越是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越是要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近年来,包头西车辆段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面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刘怀玉感到,改革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自己是一名党员,要在企业改革中起模范带头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周围同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2003年,自备车由铁道部集中管理实行招投标检修方式。造成该段经济效益下滑,段党委及时开展了以“痛失车辆检修市场的反思与警醒”为主题的大讨论。刘怀玉在大讨论中受到一次生动的市场经济意识教育。怎样当家做主,为企业作贡献?必须不断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这才能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此,刘怀玉心里装着一笔成本核算账。他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记载着自己的材料消耗、增产节约、革新成果等情况。2004年年初,段实行企业内部生产、点检、维修三方分离,由于人员变动大,职工思想产生波动,检修人手紧张,车辆检修质量不高,职工对此有些议论。刘怀玉对大家说:“对我们来说,这次企业内部改革的确是一个新生事物,现在是起步阶段,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越是在这关键的时刻,我们越要以自己的行动支持改革。”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他不分分内分外,其他工种的活他也抢着干。一次,轮对探伤机出现故障,生产车间工人找到他,他二话没说,将故障及时排除,赢得了抢修时间。仅这一年,他与其他同志一起排除设备故障80多次,确保了检修质量。近两年来,刘怀玉经常围绕铁路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积极献计献策。他提出了职工教育培训改革的意见,建议段里加强职工教育培训,鼓励职工学知识、学技术,坚持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在段内选拔工人技师、工人专家,开展技术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工人特别是青年工人增知识、长才干的积极性。他围绕加强企业环保工作,提出了加大重点部位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建议段里对污染较严重的修车车间综合治理,上环保项目,落实环保措施;建议厂里拆除老旧库房,植树种草,美化环境……他的许多建议都被厂里采纳实施。

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一生中能做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看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如何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实、做好。刘怀玉的人生轨迹,既没有惊天动地的光辉业绩,也没有彪炳千秋的豪言壮语,他仅凭着一个共产党员爱岗敬业的实干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贵品格,在平凡的岗位,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刘怀玉 在认真检查测试轮对(张龙摄)

猜你喜欢
检修故障改革
GE LOGIQ P5 彩超故障维修2例
数控机床故障检测与维修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及检修技术相关思考
大数据的中低压配网故障智能诊断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地铁车辆检修模式的思考与解析
改革之路
雨中检修
检修
汽车出了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