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最好的传承
——如何保护和传承四川雅安荥经砂器

2017-07-12 13:58白晓宇四川美术学院404100
大众文艺 2017年3期
关键词:纸伞砂锅手艺

白晓宇 (四川美术学院 404100)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
——如何保护和传承四川雅安荥经砂器

白晓宇 (四川美术学院 404100)

本文通过分析荥经砂器的现状和现有的一些成功案例,希望能为缺乏创新的荥经砂器找到一条发展和传承的道路。

创新;传承;工业化;砂器

此论文为科研项目《以工业设计方法带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复兴——以荥经砂器为例》

在古代,传统的手工技艺都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一脉传承下来的,并从中造就了许许多多的能工巧匠、名师大家。到现在,有的技艺都已经传承到了几十代甚至上百代,这些传承人遵循着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技巧技法把各项技艺推向极致。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加快,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荥经砂器产自四川雅安荥经县,为国家非物质保护文化遗产。其主要原料是粘土,而且此粘土只产于荥经古城村。直到90年代,古城村的家家户户还都在做砂器。20多年前,古城村有100多户人家上千人从事砂器烧制,而如今,从事砂器产业的人家只有十二三户,不到100人。

究其原因,现代工业文明的快速渗入,改变了古老黑砂器的命运,让荥经砂器规模一度急剧缩小。砂器原本是我们生活中必备的居家用品,即使现在,走在荥经街道上,会发现大大小小的餐馆里用的依然是荥经特有的砂锅、砂器。但是随着电厨具的入侵,砂器市场受到了挤压和冲击,除了本地市场,外地市场销量急剧减少。砂器的更新换代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是荥经砂器产业规模锐减的重要原因。盲目、单一地追崇西方时尚成为我们生存的审美本能。加上传统审美教育的缺失,我们从祖上流传下来的生活痕迹中看到的是颓败与落后,而不是优雅的骄傲延续。如今时过境迁,古老的黑砂器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现在的砂器基本只有两种,一种是药罐,另一种是砂锅,形态简单,千篇一律。走在古城村的街道上,街边的作坊门口都堆满了大大小小但是形状基本一样的砂锅和药罐。荥经砂器的传承方式是师傅带徒弟,代代相传,徒弟学会的是手艺,但是对设计毫无概念。这些形态都是经过很多年的岁月传承下来的,虽然手工精致,但是形态粗糙,毫无设计感,而且由于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都不能适应现代化,不能带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导致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当地做砂器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他们几十年都做同一款砂锅,从来没有想过这些砂锅的形状需要改进,做出来的砂器样式老旧,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所以近年来荥经砂器发展一直处于萎缩期,这种古老的手艺正面临传承断代的危险。

所谓的守住传统、保护传统,不是守着旧的东西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一味的守着旧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相反与现代生活的格格不入更可能加速传统的灭亡。只有创新才是最好的传承。要想更好的保护荥经砂器,只有创新。

首先,形态的创新。荥经砂锅因为其用料、工艺等方面的特殊性,有良好的透气性,所以可以比较长时间地保持食物不变味,在没有冰箱的时代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和现代的铁锅、陶瓷锅比,荥经砂锅在功能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为什么销量却远远落后于这些产品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砂锅的形态。荥经砂锅无论是从制作方式还是产品形态上,依然还处于“秦汉时代”。荥经砂锅现在最常见的形态,称之为龙砂锅,这种形态的砂锅虽然制作精美,但是和现代厨房器具已经格格不入了。日本民艺的领导者柳宗悦曾经说过:“只有工艺之存在我们才能生活。没有任何伴侣能够以这样密切的关系与我们朝夕相处。美不能只局限于欣赏,必须深深地扎根于生活之中,只有把美与生活统一起来的器物才是工艺品。如果工艺的文化不繁荣,所有的文化便失去了基础的文化,因为文化首先必须是生活文化。”民间手工艺品必然要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并融入生活,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其实,现在中国人也同样意识到了传统手工艺文化面临的危机,很多艺术家、设计师都在为再度复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努力。叶骁就是其中做的比较成功的一位,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荥经砂器产业复兴与发展项目负责人,对荥经的砂器的改变做了很大贡献,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设计。让砂器从形状到色彩都有了更丰富的特征。经过改造后的荥经砂器价值大增,不仅产值增加了10倍以上,手艺人们的工资也翻了几番。他还拓展出了全新销售渠道——不仅在传统的商场售卖,更开通了网上销售的渠道。叶骁的尝试,或许可以对这种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提供一条可借鉴之路。

其次,功能的拓展创新。据荥经民间传说,古时一要员南巡,经过古城村,口渴欲喝水,随从寻水至百姓家中,然家贫无物,百姓抠湿泥捏制成器皿烧水,要员饮之,回味甘甜,大加赞誉。从此之后便有了荥经砂器,经由砂器烧过的水水质清冽,回味甘甜,这是砂器独有的特色。荥经本地人也已经意识到光凭借单一的砂锅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开发了一系列的新的产品如茶壶、水壶、水杯等等,但这样还是远远不够的。在发掘传统物件的新功能和新意义方面,杭州“品物流行”工作室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2010年,品物流形提出了“From余杭”计划,从纸伞开始对余杭传统手工艺研究考察。设计师在杭州余杭瓶窑镇西坞村与余杭纸伞师傅一起工作3个月,完成纸伞重新设计,希望能通过他们的设计使这种传统的工艺继续发展壮大,最初的结果并不尽人意。设计师张雷没有放弃,除了纸伞,还尝试了纸灯等作品,最后他把做纸伞的纸用在了家具上,用做伞的方式做了一把纸椅“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同样的方法,运用到荥经砂器上面,会出现什么结果呢?砂器这种材料一直都做的和饮食相关的产品,当有一天我们跳出传统思维的束缚,张开想象的翅膀时,很多有趣的产品就出现了。一组由设计师廖桦设计的砂器作品,除了有做为食器的传统茶壶、盘子、储存罐以外,还有利用了黑砂粗颗粒烧制完成以后缝隙大的特点做的灯,利用砂器独特的特点做的音箱等。

最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艺术家、设计师的改良,固然可以一时改变荥经砂器的现状,但是如果想要让这门手艺一直流传下去并发扬光大,最关键的是在于要培养具有良好审美的传承人。

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剩下为数不多的年轻人,大部分也不愿意去学习和继承这门古老的手艺。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做的砂器不值钱,没有去学习的动力。而为什么砂器不值钱,究其原因,因为设计单调,做工粗糙。其实,一个稍微有点设计的制作精美的茶壶售价就可以上万。但是以当地人的文化和审美水平,很难制作出这样的砂器。当地年轻人一般上完高中就外出打工,留在当地做学徒的可能只上了初中,在他们的学习中基本没有美学的培养,年复一年的重复他们的祖辈们传下来的手艺的式样,这样的学徒即使出师也跟不上现代的审美。所以如果能建一所砂器学校,除了培训年轻人的手艺以外,更多的增加美学的培养,这样就可以在当地培养出一批的具有独立审美的传承人,才能真正的拯救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然,这仅仅是开始。在复兴传统手工艺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是我们需要记住:想要守住传统,创新是最好的传承。

猜你喜欢
纸伞砂锅手艺
细雨山塘
谁都要看到的一幅画
细雨山塘
老手艺
最贵的不是手艺
山 雨
做炖菜砂锅最好选无釉的
《寻找手艺》让“手艺”文化走红
砂锅里也有重金属
打破砂锅问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