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初出发地再出发
——记绥阳县供电局驻村干部为民脱贫情怀

2017-07-12 17:57文丨石芝谋张洪林
遵义 2017年1期
关键词:水村绥阳县供电局

文丨石芝谋 张洪林

从最初出发地再出发
——记绥阳县供电局驻村干部为民脱贫情怀

文丨石芝谋 张洪林

苏远清宣传安全用电及银行代扣

连日来,苏远清驻村帮扶先进事迹先后被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平台、人民网贵州频道、新华网、中国电力新闻网等知名新闻媒体争先报道。前不久,《经济日报》还对他的事迹深度报道。

苏远清,何许人?他就是绥阳县供电局市场营销部职工,现派驻郑场镇伞水村的“第一书记”。追寻事迹的发端点,笔者感受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不留遗憾 回到最初“出发地”

1986年,苏远清当选为自己家乡绥阳县青杠塘镇竹林村村主任,成了当时绥阳县最年轻的村主任。两年后,苏远清凭借公道的办事风格、正派的工作作风,又成功当选为了竹林村村支部书记。

在竹林村,苏远清一干就是十年。10年间,苏远清带领竹林村乡亲,修通了6个村民组的通组公路,使其中5个村民组乡亲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乡亲们的生活水平一步步提高。同时,他也留下了两大遗憾。

为了以德服人,苏远清把自己家所在的村民组的通自来水工程放在了最后,以至于在他卸任村支部书记时,自己家所在的村民组成了村里唯一没有实现家家户户通自来水的组。

由于他工作突出,在任村书记的最后阶段被县里选派到专职学校进行脱产进修,谁曾想,学习刚结束,由于第一轮农网升级改造需要人管理和协调,他被任命为青杠塘供电所所长。成为整个青杠塘镇电网升级改造的负责人。

于是,家乡的自来水到户工程成了苏远清的遗憾,没能把自己两年所学用到竹林村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成了另一大遗憾。

2015年,苏远清卸职青杠塘供电所所长,回城在供电局市场营销部从事营销稽查,清闲工作刚过几天。但其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在该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又被县供电局委派到伞水村开展驻村帮扶。“老苏党性非常强,对农村有深厚感情,派他去一定会为村民们做些事,”该局党支部副书记郭航说。

“一直舍不得村里的工作,这回到农村可以好好的做点事,农村是我最初出发的地方,”面对新工作新挑战,苏远清接受组织安排并庄严常诺,要将把伞水当故乡,把没有没做完的做完,把以前没做好的做好,带领伞水的乡亲们摆脱贫困,在同步小康的路上不掉队。

巡查走访 一丝不苟“套路熟”

进入冬季,郑场镇伞水村天气越来越冷,对于供电局派驻的驻村干部苏远清来说,他最担心。一年中检查电力线路、用电设备,保证村民安全用电,预防火灾,他最忙碌。

苏远清的担心和忙碌是有道理的,伞水村位于郑场镇西南面,辖7个村民小组,共1000多户,全村耕地面积2500亩,以传统作物种植为主,养殖为辅。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0户,贫困人口345人,是典型省级一类贫困村,房屋多为木结构,村民举家搬迁或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儿童较多,长期以来村民用电线路、用电设备无人检查维修是诱发火灾的源头。驻村一年多来,村民安全用电就一直挂在有着多年电力工作经验的苏远清心上。

仅有担心是没用的。每天天刚亮,苏远清就穿好蓝色工作服,戴上安全帽,把处理日常故障的器具、开关、导线等物品装进工具包,背上工具包就走村串户排查火灾隐患去了。

沿着村委会门口的道路,苏远清向伞水村金台组走去。驻村一年多以来,这条路他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有几个村民组都要从这条路经过。

“一路走一路排查,一圈转下来就是近一个小时”。“人都没有在家,有必要给他看吗?”笔者一脸纳闷。“很多时候我下乡巡查家庭用电情况时,他们都不在家,如果看到哪家有用电隐患我就会想方设法告诉他们。”对于每天执着的巡查,苏远清的快乐写在脸上。

倾情帮扶 弯下身子“啃硬骨”

“村里来了懂业务的干部,村里的电有人检修,以前用电电压不够,煮饭都难,自从苏书记来了,换了新的变压器,没得他,哪里会发生这些变化!”在伞水村6组杨恒珍老人的眼里,苏远清就是家家户户免费的电力维修工。

村支部书记廖中华说:“苏远清了解到村里用电的情况后,经常往绥阳县供电局跑,并向供电局书面报告提出伞水村用电改造解决方案。”

“以前通往我们组的路中间有棵电杆,长期以来一直挡在路中间,货车拉货进不来,多次向上级反映也没有处理,苏远清来了了解情况后,联系供电局把电杆移开,现在车进进出出方便多了。”直接受益的村民蔡万明感激不尽。

自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苏远清将“家”安在了伞水村,严格按照省、市、县驻村工作的相关要求,坚持“上下联动、倾听群众意见、多办实事”的原则,积极为伞水村拉项目、改村容,为村民谋福利、解难题,一件件实事、好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在伞水扎地生根。

短短几个月里,伞水村增容200千伏安配变1台;增容100千伏安配变2台;更换旧50千伏安配变2台;改造线路400伏线路450米;增设500余米导线,解决线路改道,排除安全隐患。总长投资约50多万元,全面解决了伞水村用电困难的问题。

村里没有路灯,晚上影响乡亲们出行,苏远清通过自己的协调申请,为村里安装了20盏价值7万多元的太阳能路灯。

村里没有垃圾桶,垃圾经常乱堆乱放,炎热天气整个村里臭气熏天,苏远清就向县里申请添置了75个果皮箱,并争取了80万元,修建了两个人工湿地和11个垃圾池。

村教学点设施不健全,他向市教育局争取到5万元项目资金,给学校修建围墙,硬化了操场,并协调县体育中心,配置了乒乓球桌和篮球设施,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条件改善了,村里流失的学生又陆续回到校园,学生从8名增加到32名。

争取到香港慈恩基金会65岁以上贫困家庭老人生活补助10名,每位发放1000元生活困难补助。

争取到春蕾女童班爱心助学款1000元,资助1名贫困户子女;争取到发改项目资金10万元,硬化了伞水至新舟红庙、清伞公路至金台小学毛路。

争取到县老干局5000元帮扶资金,用于村购买办公沙发和相机,争取到县供电所支持,为金台小学捐赠电脑一台,图书500余册……

“老苏解决帮扶我们村实际困难的事例很多,这些困难在我们看来就是‘硬骨头’,然而,在老苏的牵头负责下,都解决了,据我了解不下50件。”廖中华说。面对村民的赞誉,他却说:“我只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和大家一样,伞水就是我的家。”

引领发展 合力撕掉“穷标签”

2016年2月,苏远清担任伞水村“第一书记”。“第一书记”是什么概念,就是不拿村里一分报酬却要为村里的发展担大头的一个“官衔”。身上的担子重了,苏远清深知伞水村一直没有产业支撑,群众增收致富途径单一,简单的帮扶不是长远之际,要想摆脱贫困,只有发展产业,才是实现同步小康才有稳固的支撑。他把工作重心放在发展项目上。

贵州绿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仁义是伞水村本地人,一直在当地投资种植中药材,苏远清苦口婆心地动员他返乡发展,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黄仁义深受感动,决定在伞水村先行投资300万元发展食用菌种植项目。今年2月,土地流转协议签订工作全部完成后,黄仁义把全村父老乡亲聚在一起,举办了一次长桌宴,感谢乡亲,感谢苏远清。

为让群众尽快掌握食用菌种植技术,苏远清联系县人社局,请了遵义航天职业学校在伞水开办了一期菌类园艺主题培训班,向上联系对接,争取到了产业项目补助资金45万元,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争取县供电局支持,将投资6万余元安装于产业项目上的变压器作为村集体经济入股项目分红,解决了伞水村无集体经济的难题。

他还争取到县政协专项帮扶款10万元,其中1万元用于村级办公经费支出,投入资金9000元用于采购土鸡苗、鸡饲料免费发放给28户贫困户。投入资金4.8万元购买40头黔北黑猪免费发给35户贫困户;争取到市政协支边办帮扶款5000元,采购杉树苗发放给部分贫困户栽种。

“驻村工作开展一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也为群众办了一些实事,得到了当地老百姓认可,但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上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将按照驻村工作要求继续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发展生产,改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确保伞水村、贫困户如期出列。”面对新的挑战,苏远清信心满满地说。

猜你喜欢
水村绥阳县供电局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桂林临桂供电局:营配协同创典范提质增效优服务
防城港供电局:多措并举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绥阳县老年大学临时党委正式挂牌成立
《水村图》及其「二进宫」
开远市档案局对供电局档案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进行复查
绥阳县关工委召开“评先”评审会
夏日雨后
关于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创新思考
修武县岸上乡一斗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