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沟通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预防ICU综合征的影响

2017-07-12 13:39丁霞芬高春平刘莉莉顾素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护患综合征护士

柳 莹 丁霞芬 高春平 刘莉莉 顾素莲

基于有效沟通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预防ICU综合征的影响

柳 莹 丁霞芬 高春平 刘莉莉 顾素莲

目的 :探讨基于有效沟通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预防ICU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5年3~9月4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预防ICU综合征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将2015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在集束化护理措施基础上,采用有效沟通的两种方式、三项原则以及六大习惯为主的个性化护患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ICU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增加有效沟通护理模式后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ICU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有效沟通为主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ICU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ICU综合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有效沟通;集束化护理;ICU综合征

ICU综合征是ICU中比较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精神障碍(幻觉、错乱)和退行性表现(恐惧、焦虑、不安等)[1]。ICU综合征的发生会显著增加相关并发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2]。近年来“集束化护理”理念的形成,将循证文化引入床边管理并为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的某种疾病创造最佳的实践指南[3]。护士是ICU患者住院期间接触最频繁的人员,对于清醒患者护患沟通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技能。而有效沟通是指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及群体间传递,并达成一致的过程[4]。我科于2015年3月~2016年5月,通过全员学习并掌握有效沟通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对40例清醒患者以有效沟通为主的集束化护理模式,降低了ICU综合征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年龄≥18岁。(3)APACHEⅡ评分≥10分。(4)患者/家属无精神疾病及严重的认知障碍。排除标准:(1)入住ICU 3 d内死亡的病例。(2)脑部本身器质性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既往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史等。(3)患者/家属均有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语言障碍。(4)昏迷者。 将2015年3~9月4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4~79岁,平均(58.50±15.30)岁;受教育年限6~12年,平均(10.5±3.50))年;内科疾病21例,外科术后19例。将2015年10月~2016年5月40例患者作为干预组,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45~74岁,平均(55.7±14.80)岁;受教育年限5~15年,平均(10.2±4.30)年;内科疾病23例,外科术后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预防ICU综合征的集束化护理措施[5-6]:(1)实时监测与评估。每班对患者进行评估,通过镇静镇痛、谵妄评估工具,严格实施监测,早期发现早期干预。(2)减少噪声,保证患者睡眠。(3)合理镇静镇痛,镇痛优先,使用最小剂量镇静药物,每日进行晨间唤醒。(4)早期活动。根据病情进行主动锻炼以及早期下床活动。(5)人性化探视制度。以定时探视为主,按需探视为辅,有特殊要求患者可以利用单间,增加陪护时间。(6)常规心理护理、物理治疗和基础护理工作。

1.2.2 干预组 在对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基础上,将有效沟通的方式、基本行为以及原则全程贯穿于护理中,具体措施如下:

1.2.2.1 成立干预小组进行全员培训 护士长通过专业老师培训后,对全体护士进行有效沟通的相关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内容是有效沟通定义,两种方式,三项原则,六大习惯以及护患沟通技巧[7],以护理组长为主导的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监测与护理。综合运用两种沟通方式,即肢体、语言相结合;掌握三项原则,即以事实为依据,积极倾听,语意明确,语气缓和。

1.2.2.2 通过有效沟通的六大习惯制定个性化的沟通流程 (1)建立关系与信任 针对ICU患者,尤其是清醒患者,主动与其沟通,通过自我介绍,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结合ICU宣传资料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以及ICU的环境,帮助患者提高ICU医疗与护理的认识。交流重点是告知患者ICU各种护理措施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2)准备好后再沟通。责任护士全面评估患者情况,了解患者需求与愿望, 采取个性化的认知干预,通过正性语言引导患者树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以及信心,更好的面对现实。(3)倾听并理解患者。责任护士每班必须动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更适合作为一个倾听者,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要求或想法,倾诉往往是改变不良情绪的方式[7]。同时给予患者最大的肯定态度,有的放矢的给予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取得患者信任。(4)给予积极的反馈。向患者解释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更不利于治疗的顺利进行。鼓励患者随时可以和护士进行沟通,并告诉护士你的各种感受。在医师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查房,使护患双方对于患者的病情和诊疗方案及病情的转归在认知方面保持动态一致。(5)客观的坦诚己见。通过举例、患者示范、过往成功案例等多种宣教内容,让患者明白情绪对于疾病预后影响的重要性。(6)及时沟通。根据患者平时喜好以及性格特点,及时与其家属及时进行沟通,并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及时告知患者当前的病情、诊疗效果等,使其对患者的病情、诊疗方案及可能转归的认知达到一致性,避免因沟通不到位带来的弊端。

1.2.2.3 综合应用多种表达手段 教会患者采用手势、点头或摇头、写字、睁眼或闭眼等非语言沟通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及感受。如指导患者用手指向咽喉部表示有痰,手放在胸部做喘气状表示胸闷和气急,手指向嘴唇表示口干,手擦脸颊表示热。医护人员进行创伤性操作或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过程中,可以采用手势和抚触的形式,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产生安全感。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可提供图文并茂的提示板,减少沟通障碍。

1.3 观察指标 (1)负性情绪。采用Zung焦虑量表(SAS,20个题目)和Zung抑郁量表(SDS,20个题目)[8]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估,每个项目4级评分,分别为没有或很少时间(1分)、小部分时间(2分)、相当多时间(3分)、绝大部分和全部时间(4分),总分80分。SAS评分>50分为存在焦虑,SDS评分>53分为存在抑郁。评分越高说明心理症状越严重。(2)ICU综合征。采用CAM-ICU评估表[9],评估内容包括注意缺损、意识状态的急性改变或反复波动、意识清晰度的改变、思维行为紊乱,当以上全部出现或出现前3项或前2项和第4项时即可诊断为ICU综合征。(3)护理满意度[10]。采用中文版危重患者满意度量表调查,该量表包括5个因子、20个条目,分别为病情保证(4个条目)、被接纳(3个条目)、支持(6个条目)、舒适(5个条目)和获取信息(4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评分,满分20~100分,评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或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注: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ICU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ICU收治的患者病情急、危、重,患者处于集中抢救监护和被陌生仪器包围的环境中,受到仪器噪声、医疗器械操作、侵入性治疗等方面的影响,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ICU综合征的发生率报道不一,国外ICU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57%,ICU综合征的发生与药物、疾病、周围环境、患者的个性特点等因素有关[11]。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现代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不但要医“身”,更要医“心”。医疗人员在追求使患者获得最大化躯体康复之外,更应该重视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变[12],积极预防ICU综合征已经成为ICU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有效沟通是始于主动、基于专业、终于满意。ICU患者的特殊性导致ICU护士缺少与患者交流的机会,从而导致ICU护士比普通病房护士在护患沟通方面产生不足[13]。因此,ICU护士必须进行专业性培训,通过学习两种有效沟通方式,掌握有效沟通的三原则,逐渐让护士养成有效沟通的六大习惯。结果显示,干预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ICU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有效沟通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能够预防ICU综合征,同时增加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均具有积极的效果。

护理人员通过护患沟通使用鼓励性和暗示性的语言,对于沟通有障碍的患者利用画板、图片、点头、姿势以及语言沟通等多种形式加强了护患之间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减少了陌生环境、陌生的医护人员带给患者的孤立无援的状态,获得了护理人员的支持。林玉珍等[14]发现采用非语言沟通宣教图册与不能正常沟通的患者进行交流,其能够提高护患沟通的效果,满足患者的需求,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护理患者中的信息传递、交流和理解的过程[15]。ICU护士需要具备极大的耐心,对患者的要求不厌其烦地尽最大可能满足,同时专业知识要反复向患者解释,这些对于ICU护士自身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培养护士耐心、细心、富有同情心则更为重要。有研究显示[16],通过在外科ICU设立全职家庭支持协调员,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联系,可以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因此有效沟通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基于有效沟通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预防ICU综合征有明显效果,科学的学习和掌握护患沟通方法能够改善ICU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ICU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体现ICU的人文关怀。

[1] Zaal IJ,Devlin JW,Peelen L ,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risk factors for delirium in the ICU [J].Crit Care Med,2015,43(1):40-47.

[2] 董 亮.重症监护病房病人ICU综合征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

[3] Vesz PS, Costanzi M, Stolnik D, et al. Func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features immediately after discharge from an intensive care unit: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Rev Bras Ter Intensiva,2013,25(3):218-224.

[4] 冯 娇,韩 雪.有效沟通中的六大习惯在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18):252-253.

[5] 盛孝敏.ICU综合征患者护理集束化干预策略的建立与临床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3.

[6] 邓春艳,杨宝义,郭学珍,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ICU综合征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122-124.

[7] 王建军.倾听在有效沟通中的重要性及其运用[J].天津农学院学报, 2011,18(1):54-57.

[8] 刘永贵,屈清荣.护理干预对ICU 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分析河南医学研究,2015,24(4):141-142.

[9] 黄 洁,肖 倩,吴 瑛,等.ICU谵妄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 :6-9.

[10]赵明利,宋葆云.住院患者满意度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3) :29-33.

[11]宋莎莎,崔 焱,沈巧芬,等.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ICU综合征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9):1776-1777.

[12]宋彬娜.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5):74-75.

[13]叶国玲,刘韶珠,邹丽华.重症监护室护士护患沟通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4,13(6):526-528.

[14]林玉珍,高明珠,罗玉珍,等.个性化心理视频干预在ICU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3):2774-2775.

[15]Shelton W, Moore CD,Socaris S,et al.The effect of a family suport intervertion on family satisfaction,length-of-stay,and cost of car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 it [J].Crit Care Med,2010,38(5):1315-1320.

[16]李 丽,赵继军.外科ICU患者家属心理压力主要来源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3):15-17.

(本文编辑 陈景景)

欢迎订阅《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

联系电话:0311-85911163

210029 南京市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院院区ICU

柳莹: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丁霞芬

2016-12-23)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8.021

猜你喜欢
护患综合征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考前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