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核桃扁叶甲的风险分析

2017-07-12 11:57王方王晓霞万艳崔涛王华
绿色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

王方+王晓霞+万艳+崔涛+王华

摘要:指出了核桃扁叶甲是对核桃危害较大的一种食叶害虫,具有爆发性和毁灭性等特点,连年危害可导致植株死亡。对核桃扁叶甲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了其风险评估值R=1.58,在贵州属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对全省核桃栽植和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威胁。为防止其进一步的蔓延、扩散,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桃扁叶甲;风险评估;林业有害生物

中图分类号:S7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08203

1 引言

核桃扁叶甲(Gastrolina depressa Baly)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扁叶甲属(Gastrolina),常见危害树种为核桃、枫杨、核桃楸等,是一种危害严重的食叶害虫,该虫有3个亚种,分别为黑胸亚种、淡足亚种、指明亚种[1],分布于北纬35°以北及北纬28°以南的区域,国外分布于亚洲、前苏联、西伯利亚东部等地区[2],该虫最初在我国的四川、云南有发生危害的报道[3,4],经过30多年的传播扩散,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南等诸多核桃产区均有分布。核桃扁叶甲约在20世纪70年代传入贵州,在贵州仅危害核桃,最早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有发现,2008年在毕节纳雍县发生,随着核桃产业的发展,现已遍布全省各核桃产区,其中以毕节发生危害最为严重。

核桃扁叶甲主要以成虫、幼虫聚集取食叶片产生危害,具有爆发性和毁灭性,危害初期将叶片咬食成网状或缺刻状,大爆发时可在短时间内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主脉,造成叶片枯焦,枝条枯死,远看形似火烧,导致当年植株树势衰退,有利于天牛等次生性害虫的侵入,造成核桃减产,连续多年危害可致整株枯死。经观察,该虫在贵州省1年发生4代,成虫在枯枝落叶层、树皮缝内越冬,4月中上旬气温升高时,成虫开始活动危害。鉴于近些年来,核桃扁叶甲的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对全省核桃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

2 分布情况及危害性分析

2.1 分布状况

核桃扁叶甲主要分布于黑龙江、辽宁、陕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西、山东、四川、云南、江苏、福建、贵州、广东、广西等核桃产区[5,6]。近年来,核桃扁叶甲在贵州全省的年发生危害面积达14.9 hm2, 主要分布于毕节的赫章、织金、七星关、纳雍、威宁、大方等县区,遵义市、黔西南州、黔南州等地的部分县区有零星分布。

2.2 潜在的经济危害性

核桃适应性强、耐干冷、萌芽力强,不仅不与农作物争地,又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涵养水源[7],是贵州省分布普遍和绿化造林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随着各类绿化造林项目的大力推进,市场对核桃需求量的逐渐增大及价格的不断攀升,促进了核桃种植产业的发展,虽然核桃具有一定抗病虫害的能力,但大面积的发展栽植以及栽培管理模式粗放,为核桃扁叶甲的爆发和蔓延埋下隐患。核桃扁叶甲在全省核桃产区均有分布,其中以毕节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为严重。据调查,2016年核桃扁叶甲在毕节市的6个县(区)大爆发,造成0.942万hm2的核桃受害,受灾区域有虫株率达100%,虫口密度2000~12万头/株,轻则造成枝条枯死、树势衰弱、植株落果产量下降,重者造成枝条或整株枯死,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发展和林农的经济收入。

2.3 寄主植物的经济价值

核桃是我国山区的重要经济树种,也是贵州普遍分布和广为栽植的经济树种之一,除低海拔的干热河谷外,各地均有分布,主要产区是我省西北部的毕节地区[7],由于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种植资源丰富,因此贵州核桃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8]。尤其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板块经济等林业项目的大力推进,核桃产业的不断发展,全省种植面积达100万hm2,产量近30万t,创造经济价值6亿元,是全省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增加林农收入的主要来源,核桃扁叶甲一旦在贵州扩散蔓延,将会造成核桃减产甚至绝收,给全省的核桃产业发展和林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4 传播扩散的可能

核桃扁叶甲的传播扩散主要依赖于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两种,人为传播主要是通過人为调运苗木、接穗等传播,而自然传播是依赖核桃扁叶甲的飞翔能力进行的传播。核桃扁叶甲的卵期在4月初,其成虫通常将卵产于叶背面,因此通过接穗传播的几率不大,主要通过人为调运核桃苗木或进行大树移植的方式传播。核桃扁叶甲成虫能够短距离迁飞,具一定的自然传播能力。

2.5 危险性管理难度

核桃扁叶甲在贵州一年发生3~4代且繁殖量大,危害期长且受温度影响较大,4月初温度在5 ℃以上时越冬成虫出蛰活动[1],6月温度升高时会出现“越夏”现象,10月温度下降后下树“越冬”。核桃扁叶甲在枯枝落叶层、树皮缝内等隐蔽场所“越夏”“越冬”,因此较难发现其休眠场所。该虫爆发性强,虽然可通过化学喷雾的方法迅速压低虫口密度,但由于贵州栽植核桃的区域多为山区,核桃栽植的较为分散,虫口分布面积广且分散,通过几次防治较难除治彻底。贵州省的核桃种植面积大、范围广,苗木调运普遍,核桃扁叶甲的传播扩散的潜在危险性较大,且虫源一旦传入发展核桃的区域,短时间内便会扩散、蔓延,根除困难。

3 风险评估

根据蒋青[9]、王凤英[10]等对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核桃扁叶甲的各项评判指标进行赋分,详见表1。

按照2.5≤R<3.0为特别危险,2.0≤R<2.5为高度危险,1.5≤R<2.0为中度危险,1.0≤R<1.5为低度危险的分级标准,核桃扁叶甲的R值为1.58属于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4 风险管理

(1)加强监测和检疫。每年的3月末和4月初为核桃扁叶甲越冬成虫的上树期,此段时间应加强对核桃栽培区的虫情监测,适时开展虫情调查并及时发布预报;加强对核桃扁叶甲发生区苗木调运的封堵,尤其是带有叶片的核桃苗要进行重点排查,防止人为途径扩散传播。

(2)及时防治。①化学防治。在成虫、幼虫高发期(4~5月),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氧化乐果1000倍液、高效氯氢菊酯1000~1500倍液等农药进行防治,可在短时间内降低虫口密度。②生物防治。在幼虫集中危害的区域使用球孢白僵菌进行防治,球孢白僵菌对食叶害虫的幼虫防治效果较好,对成虫防效不明显。对奇变瓢虫、猎蝽等天敌加以保护和利用。③物理防治。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夜晚使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5 结论

通过风险分析,核桃扁叶甲在贵州省的风险综合评价值为1.58,属于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鉴于贵州省核桃栽植面积大、分布范围广的特点,核桃扁叶甲有在贵州省内有进一步传播扩散的可能,对全省核桃产业的发展、生态建设以及林农脱贫增收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应加强监測和防治管理,防止其在省内高发和扩散。

参考文献:

[1]王幸德,陈建业,李振卿,等.河南省核桃扁叶甲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1988,5(14):29~31.

[2]孟庆英.核桃扁叶甲生物学特性及寄主选择性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7.

[3]杨 源,舒凝碧,王增华.核桃扁叶甲淡足亚种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J].昆虫知识,1982(2):18~19.

[4]吴次彬,赵欣平,夏仕全.核桃扁叶甲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25(4):486~492.

[5]王利波.核桃扁叶甲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6(14):120~122.

[6]孟庆英,孙绪艮,杨广海,等.核桃扁叶甲形态及生物学特性[J].中国森林病虫,2008,2(27):22~23.

[7]黄威廉,屠玉麟.贵州核桃的主要品种及其分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77(3):73~76.

[8]宣 俊,王正碧.贵州核桃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探讨[J].农技服务,2011,28(10):1532~1533.

[9]蒋 青,梁忆冰,王乃扬,等.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确立[J].植物检疫,1994,8(6):331~334.

[10]王凤英,于秀杰,苏建明.辽宁地区林业有害生物双条杉天牛风险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6):134~136.

猜你喜欢
林业有害生物风险评估
民乐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与现状分析
临沂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铅锑冶炼污染场地周边土壤铅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评估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局限性及其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