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瘟病的发病因素及防治对策

2017-07-12 14:00王树兵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防治对策

王树兵

摘要 姜瘟病是生姜种植过程中一种常见病害,对生姜的产量和商品价值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姜瘟病的致病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这些致病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有效地增加生姜产量、提高生姜质量,进而提高姜农的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益。

关键词 姜瘟病;发病因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125-02

生姜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收成好坏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姜瘟病是生姜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又称为腐烂病、姜软腐病、青枯病。姜瘟病的发生一般从6月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害逐渐加重,8—9月危害最重,9月以后病害又逐渐减轻。生姜极易发生姜瘟病,这种现象在生姜种植地区普遍发生,且近几年的发生率逐渐提高。统计数据显示,一旦发生姜瘟病,将导致生姜产量下降、品质变差,为姜农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姜瘟病病原為青枯假单孢杆菌,这种细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 ℃,最适宜发病的pH值为6.6,其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超过2年[1]。姜瘟病的发生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只有了解其发病原因,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防治。

1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生姜受到姜瘟病菌的危害后,会迅速蔓延,甚至导致植株枯死。姜瘟病要以防为主,一旦染病,就很难控制,也很难治愈,使种植户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姜瘟病的发病因素主要有姜种带菌、土壤带菌、水肥传播、温度、湿度等,现就其具体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

1.1 姜种供应

一般而言,姜农在生姜种植的上一年12月以及当年2月购买姜种。姜种来源主要有2种,一种是购买姜种,另一种是自留姜种。如果是购买姜种,最好未收获大姜前能到实地查看生姜的长势、姜田是否带菌,避免从带菌发病区购买,否则姜种品质很难保障。一旦姜种中带有病原菌或者姜种存储过程中感染病菌,则生姜种植后也会发生姜瘟病,为种植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姜种选择十分重要,要严格控制且避免购买带菌姜种,以保证生姜健康生长[2]。

1.2 温度及降雨双重因素

如果生姜种植地区为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则极易发生姜瘟病。调查结果显示,姜瘟病发病时的平均温度为20 ℃,最易发病温度为30 ℃左右。以潍坊地区为例,每年7—8月温度维持在30 ℃左右,是姜瘟病最容易发病的月份,并且气温越高发病率越高。除了温度影响姜瘟病的发生外,降雨也对姜瘟病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高温之后发生大规模降雨,又未及时对田地内的积水进行排涝,姜瘟病的发生概率会大大提高。降雨对姜瘟病的影响主要在于发病时间以及发病程度。晴天会推迟姜瘟病的发生,雨天会为姜瘟病的产生和扩散提供最适宜的条件。另外,湿度高的环境下,病害流行速度会大大加快,病害程度更加严重。

1.3 重茬播种

相关研究发现,如果与花生、马铃薯等作物轮作,会不同程度地发生青枯病;姜瘟病致病菌在病残体和土壤中可自然存活3~5年,而有的姜农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多年种植生姜,致使地力难以恢复,并且会导致土壤中的病原菌累积,使生姜更容易受到病菌入侵,发病率大大增加。如果一块地发生过病害,还会对周围的田地造成影响,周边田地中的作物也可能发病。这是由于姜农将发病田地中的生姜病株、腐烂的姜块扔到了田地周围的地沟中,雨水将这些病菌带入到周围的田地中,造成其他田地也受到病菌侵袭[3]。

1.4 施肥种类

调查发现,在生姜种植过程中,姜农比较偏向于施用氮肥,而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多,姜瘟病的发病率也会随之增加。如果施用豆饼肥,姜瘟病的发病率最低;如果使用土杂肥,姜瘟病的发病率比较居中。因此,不同的施肥种类对姜瘟病的发病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如果肥料受到病残体污染,会导致生姜不同程度的发病,例如未经过发酵的堆肥或者未经过腐熟的粪肥。

1.5 种植方式

目前,我国生姜的种类较以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且姜瘟病的发病情况也有了新变化,但是现在我国的生姜种植方式还是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已无法满足目前的情形。传统种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不重视姜种的消毒工作,而仅仅是通过剔除坏的姜种以及对姜种进行晾晒处理;二是对病姜的处理不科学,生姜病变后,一般将其埋入田地周围的沟里,致使病原菌影响下一轮生姜生长,使其发生姜瘟病。

2 综合防治对策

2.1 精选姜种

姜农在购买姜种过程中,要选择优质抗病的品种,最好从无病姜地选择肥大、芽好的无菌姜块作种;避免选择表皮脱落、姜种肉质变色以及表面有水渍状的姜种,以免其受到病菌感染,从而从根源上切断病原菌。此外,姜种播种之前,要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可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泡30 min,再闷种3~6 h;或者用80%多菌灵700倍液浸泡姜种2~3 h。

2.2 选好姜田

生姜的病原菌能够在土壤中存活2年以上,因而最好在生茬地种植生姜,同时选择农作物轮作的方式种植,可以有效防治病害的发生。根据经验,与百合科、豆科、茄科等农作物进行换茬和轮作,能够有效预防姜瘟病的产生;必要时,可使用氯化苦熏蒸土壤。生姜既不耐涝也不耐旱,需要选择排水好、不易形成积水的砂质土壤进行种植。

2.3 配方施肥

按照姜田肥料需求量施用纯N、P2O5、K2O等,推荐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姜田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期分段施肥。在生姜生长的中后期,可以结合浇水再施加适量尿素,增强生姜的抗病能力,提升产量。有条件的,可以在生姜种植之前施加农家肥,增加土壤肥力,进而提高生姜的产量和质量,为姜农实现更好的经济收益。但是在施农家肥的同时,要避免引入病原菌,确保没有姜瘟病病原菌[4]。

2.4 科学防治

由于姜瘟病的病原体能够随水分流动在不同的田地之间传播,切忌大水漫灌,避免水流经过病株;雨后及早排除田间积水。

发现病株要及时、彻底地整株铲除,邻近的健株也要挖除,带出田外,深埋处理。同时,病穴内用生石灰或农用硫酸链霉素3 000倍液淋灌。此外,加强生姜田间管理也对预防姜瘟病有重要作用。生姜种植前,首先要对姜田进行深翻并且在阳光下曝晒几天,必要时使用土壤消毒剂杀死病原菌。及时防治地下害虫,杜绝虫传病害的发生。

各个地区配备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采用统一方法、统一时间和统一药剂根据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姜瘟病的预防和治理。对姜农进行技术培训,使姜农学习更加科学合理的姜瘟病防治知识。在对姜田进行巡视时,发现病株应当及时处理,将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姜瘟病的防治,不能只使用一种药剂,应当采用多种药剂轮换使用,避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3 参考文献

[1] 邱正明,矫振彪,郭凤领,等.姜瘟病研究进展和防治策略探讨[J].中国果菜,2015(10):70-74.

[2] 吴德广,任清盛,王教义.姜瘟病研究及综合防治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03(3):32-33.

[3] 刘铭,张敏,戢俊臣,等.中国姜瘟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6):337-340.

[4] 何宗能.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56.

猜你喜欢
防治对策
肛肠手术中肛管皮肤损伤的临床分析与防治对策
海上风电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关于我国水污染控制的思考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