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儿童,学会教育

2017-07-12 10:11王馨婉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孩子

王馨婉

摘 要:婴儿自出生起,便成为了这个世界一个完整的个体,本文阐述了一个婴儿随着心智成长,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的深刻意义,由此研究儿童的内心世界,学会他们的行为语言,而后更好的教育这些成长中的孩子。并且讨论了一些教育方式和交流方式,认为老师应该处在观察者的地位,并且根据儿童的心智成长制定游戏内容,同时探讨了幼儿究竟应该得到什么培养。

关键词:认知 心理学 孩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263-01

1 认识我们的孩子

从呱呱落地到孩子2岁大的时候,让·皮亚杰将这一时期定义为“感觉运动性智力”。他们可以在这个阶段能够学会一些简单实际的技能。值得注意的是,5到9个月开始,循环反应开始依赖于外界事物,比如给孩子围上围裙的时候吗,他们就知道要吃饭了所以开心的大笑。9个月到1岁,他们可以将这种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中,比如他们可以找到藏在简单位置的玩具。1岁之后到18个月,他们会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而18个月之后孩子开始学会使用工具。

在这之后是两个大的阶段,第一就是我们现在所研究的主要年龄段,2-6岁,被德布雷称为预运算时期,而7-12岁之间则为实际时期。预运算时期心理联想主要还是依靠直觉,通过比较、分析、预测来实现大脑构建。而7-12岁孩子的思想更加合理,而且具备了逆向思维能力。

那么这些阶段我们的孩子都会有些什么意识呢?

3岁,儿童学会在选择,并且热衷于选择。他们开始区分自我和外部世界。

4歲则是个充满浪漫主义的年龄,孩子喜欢创造一些没有意义但是连载一起回押韵的词,绝大多数的音乐天才都是在这个年纪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

5岁开始,儿童开始形成家庭的概念。开始会想和一起的女性朋友结婚。

6岁开始,孩子的思想和注意力明显的提高了,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开始崇拜比他们大的孩子。

8岁开始则会认定某些人为“最好的朋友”。

了解了儿童的成长状态,我们来关注一下我们所面临的这群孩子,他们从3-6岁不等,他们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那么我们幼儿园的作用对于他们又在于何处呢?

经历过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在之后的教育中处在非常优势的地位,因为他们学会了集体。他们会更多的考虑到集体的利益,作为一位幼儿园老师,有着深切的体会,在带小班的时候虽然每个孩子性格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自我主义占据着主导,比如午睡,他们不会顾及其他已经睡着的孩子而哭闹。但是到大班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种状况已经几乎不会出现,说明幼儿园让孩子们更早的意识当他们是整体的一部分,他们会更好地考虑到集体利益,这让他们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具有优势。

2 学会交流,然后教育

例如,教小班,这群3岁左右的孩子用模仿来交流。当一个孩子无意间的摔跤时,另外一个孩子故意摔倒来模仿他,可以明确的知道后者一直在关注前者,通常也会带有一定的情绪,喜欢或者讨厌等等。

当你明白了孩子的语言,那么我们首先就具备了同他们交流的平台。我们所面对的这群孩子,心智发育还不完全,我们需要用他们理解的方式去教他们,正如前文提到的,3岁的孩童开始选择,开始区分自我和外部世界,那么我们需要顺着他们的心理发展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意识到选择的特殊性,帮助他们了解外部世界。而后进行进一步的开发,选择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进行,拼图,这些简单的游戏,可以很好地培育孩子的选择甄别能力。过度的提高和不合适的游戏选择都会令孩子表现的无所适从。老师应该只是一个观察和适时的引导者,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选择他们喜欢的东西,老师则发现这些选择适时的引导让孩子可以更长远的发展他们各自的特性。

作为老师不仅仅需要发现每个孩子的“特性”,还要培育他们“集体”的观念,而这也是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一环。那么如何让孩子听我们的话,去做他们该做的事情呢?事实告诉我们,为孩子制定的规矩经常碍于种种原因,例如,好胜、懒惰等情绪的影响而变得并不有效。这也是每个刚工作的幼儿园老师时常困扰的,如何让孩子们遵守规定,或者其他一些集体性活动。通过社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切实有效的的方式。

2.1 规矩要简单、具体

很显然简单的规矩要比那些复杂冗长的规矩要容易执行得多。

2.2 看着孩子的眼睛,并让孩子也看着你

当出现特殊情况比如情绪焦躁或者脾气倔强的孩子的时候,你必须提醒孩子看着你,然后用尊重但是坚定的口气告诉他要怎么做,并且最好让孩子复述你的规定。如果你以为这就结束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定完规矩之后,老师可以不用做任何事情,只需要站在一边静静地看着孩子,往往奇迹会在15秒后发生,因为这样的压力会超过其他任何方式,这样不失任性还能让孩子更快完成任务。

2.3 鼓励是必须的

如果孩子表现的好,尤其这个年龄阶段,需要给予立即的表扬,一方面鼓励一方面也是给别的孩子看。

2.4 “小惩罚”

给予恰当的后果,让孩子自己乖乖听话,如果孩子没听家长或者老师的话,家长和老师可以有技巧地重复自己的要求。一方面陈述规矩,另一方面可以将不听话的后果宣布出来这样孩子才会当真。

2.5 任务清单的形式更容易培养孩子自觉性

将规矩或者事情列作清单,更容易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胜利的可以获得一些简单的礼品。投入小却很有效。

2.6 任务清单需要及时变花样

孩子的好奇心很重,但是相反的是他们不具备较强的注意力,所以任务清单需要及时更换奖励或者其他利于儿童的玩耍的活动。

以上就是笔者工作数年以来,通过各类阅读,研究还有实际经验总结所得的结论,孩子的好奇心永远是最为重要得,如何能够维持这种好奇心将是我们幼教工作人员为之努力的目标。就像詹姆斯·卡梅隆说的那样“好奇心,是一切成功的动力,具备一颗好奇心,才能不断探索前进,直到发现伟大的东西。”

猜你喜欢
认知心理学孩子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