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探索与实践

2017-07-13 14:37汪红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旌德县

汪红明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旌德县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地方实际,依托现有地方资源,在发展生态保育型农业方面进行积极探索,通过2种模式的实践,分析结果,总结成效,对今后生态农业发展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循环农业;清洁农业示范、种养结合生态模式;旌德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2-0017-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設,促进我国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认真贯彻中央精神,旌德县委县政府确定“跨入高速时代,建设秀美旌德”具体发展规划,坚持绿色发展,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县农业部门紧抓落实,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1 县域情况概述

旌德县地处皖南山区北麓,土地总面积为904.8km2,农业用地11267hm2是一个“六分山、一分田、三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山区农业小县。全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8667hm2,年产量近60000t,初步建立了优质水稻、名优茶、竹木、灵芝、肉牛、畜禽水产特种养殖、中药材等七大主导产业。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认证面积达14040hm2,认证农产品品种有水稻、茶叶、竹笋、西瓜、花生、灵芝、大雁、梅花鳖等20余个,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灵芝之乡、中国十佳休闲养生旅游县等多项殊荣。

2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生产实践

2.1 清洁农业示范点建设 2012年开始,每年在县农业科技示范场进行有机稻稻鸭共育模式、生猪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利用、植保绿色防控、土壤有机质提升、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农业面源污染末端治理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和建设,建成了养殖业废弃物变废为宝、种植业产品优质安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农业系统内生态循环(图1)。示范点遵循生态经济学规律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生态3个效益的有机统一。主要做法如下:

2.1.1 生猪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利用 旌德县益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一家较大规模化养殖企业,建有育肥栏舍面积2100m2。年出栏生猪2000头,每年产生固体粪便约30t,废水300t,年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72t,NH3-N(氨氮)3.6t。该企业自2013年起被列为我县农业源水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企业,每年要求COD、NH3-N污染物零排放,消减率必须达到100%。企业自身完成了1000m污水收集管道、人工干清粪、干湿分离机械一台套、300m3的粪便堆沤场、260m3沼气厌氧发酵池、500m3沼气存储设施、100m3厌氧分解储存池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农业环保、畜牧、能源等部门的牵线,养殖企业与多个种植企业签订了免费提供沼液和猪粪,仅需负责运输费用的供应协议,较好的解决了困扰养殖企业废弃物资源处理利用难题。

2.1.2 稻鸭共育种植有机稻 发展稻鸭共育有机稻生态种养2.67hm2,养殖麻鸭800只,全程无化学药剂投入,使用有机肥和健壮栽培方法控制病虫草害,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利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物最少排放。稻鸭共生由于不施除草剂、不施化肥肥和农药,1hm2节药成本1200元左右;示范点1hm2生产优质有机大米4200kg,销售价15元/kg,稻米销售收入63000元/hm2,比常规普通稻米1hm2销售增收30000元;示范点养殖的鸭子到出售期1hm2约有337.5kg,市场销售价格18元/kg,养鸭1hm2收入6075元左右,扣除成本纯1hm2利润1425元;项目区共种植水稻6.67hm2,节本增效13.3万元。

2.1.3 消纳养殖业废弃物—沼液田间使用 养殖业畜禽排泄物,不仅对城乡生产、生活环境产生影响,而且对土地、水体、河流流造成污染,甚至通过农产品直接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示范点在各田块边角放置1~2个1m3储液罐,重点收集养殖场沼液。水稻等农作物使用后,不仅长势健壮,也提高了抗病虫能力(沼气池废弃物沼渣沼液本身就有杀病虫功效),相应减少农药使用量。种植业通过这种模式生产的有机产品,品质好、安全性高,收到市场的普遍欢迎,经济效益可观。

2.1.4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肥种植 长期以来,我县农民在施肥上存在着养分结构失衡,偏施氮肥,肥料利用率低下,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还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水体的硝酸盐含量增加和富营养化加重,同时,偏施氮肥还诱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增加农药施用量,降低农产品品质。示范点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不仅能实现化肥资源的高效利用,还可减轻环境污染,可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大力推广种植绿肥种植,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减少对大气、土壤等环境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良好改善。

2.1.5 建设水稻田生态拦截带 利用水生种植技术,在收获农产品,美化水域景观的同时,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吸附作用,富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和磷,降解和富集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达到化害为利,净化水质的目的,使水域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示范场内主要种植水稻,排水区域有约2100m2水田长期积水,通过工程将这个区域改造成水田生态拦截带,建成5m×400m约2000m2的拦截带。里面种植水生植物茭白、睡莲等,主要吸附水稻生产中流失到水体中的氮磷,并在作物成熟后人工进行采收,将营养物质运出田外,达到变废为宝的效益。

2.2 种植业—水产养殖生态模式

2.2.1 开展稻田—沙塘醴—青虾共生 沙塘鳢及青虾均喜清水,而水稻的种植能够有效转换和利用水体中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和饵料残渣,提高水体透明度,减少养殖过程中水体使用交换量,节约养殖用水,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渔业污染排放;沙塘鳢在自然环境中最适宜生长水温为11~31℃,早期水稻未分蘖前不能有效遮蔽阳光,有利水体接受阳光照射,促使水温升高。随着水稻的生长和气温的升高,水稻可有效遮蔽阳光,降低盛夏高温季节的水体温度,为沙塘鳢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水稻种植区为青虾的生长、蜕皮提供躲避场所,能有效提高青虾生长速度和繁育量。从徽水河中移植水草(灯笼草、节节草)的目的主要是在稻田养殖区内营造沙塘鳢野生生活环境,为沙塘鳢提供自然的生活栖息环境,达到生态健康养殖的目的,从而有效确保沙塘鳢品质;基地种植水稻不施农药和化肥,沙塘鳢不投喂任何人工饵料(以青虾野杂鱼为主要饵料,故产量、成活率和起捕规格均不高),青虾投喂的饵料为黄豆和玉米(因为需要对沙塘鳢提供充足的饵料,所以中途起捕量有所控制,产量较低),所有产品均为优质安全农产品。

2.2.2 种养结合生态经济效益 沙塘鳢—青虾—稻田共生养殖模式不受养殖水面资源的限制,特别适合丘陵山区水面资源有限而稻田面积丰富的地区。在养殖过程中田间改造工程量较小,养殖区复垦容易,既不影响粮食生产,又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有着极大的推广空间和应用前景。通过试验,1hm2产稻谷5037㎏、沙塘鳢721.5㎏、青虾330㎏,1hm2养殖效益146872.5元,利润60159元/hm2。

3 发展生态保育型农业几点思考

(1)立体农业的组合模式既有互利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如果投入不足,配置不當,技术不完善,可能会引起矛盾的加剧或群体生产力的下降。因此,在普及、推广应用某种立体农业模式时,要因地制宜,要研究立体农业模式的适用条件、品种(物种)搭配、配套技术等,以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我县在做种养结合示范点项目上,选择生猪养殖企业作为有机肥供应企业,是综合考虑当前畜禽养殖业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高、废弃物产生量大、农业利用经验少等因素来做探索示范的;在稻鸭共育生态模式是与稻鱼模式进行实际生产对比后,选择了操作方便、投资成本少、管理简单的稻鸭共育进行有机水稻稻田除草防虫。

(2)立体种植、立体养殖、立体种养等,都仅仅是集约持续农业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的方式,它的应用与推广,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和物质、技术投入。我县探索在做的项目都是在上级部门的项目支持下,整合不同项目资金得以实现的。如何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让农业经营主体主动积极投入到立体循环农业产业中来,既需要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研究和探索,也需要各级政府对生态循环农业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3)生态农业推广和发展在选用各种不同模式时,一定要考虑产出的农产品是否有市场。任何组合模式只能在产品有市场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我县这2个案例生产的有机米、沙塘鳢、青虾都是现在市场上的“宠儿”,销售前景非常好。经济利益促使生产者更加注重品质投入,更愿意实施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企业在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后,会非常珍惜品牌效应,成熟的生态循环生产模式就可以在企业扎根延续下去。

(4)坚持环境与发展“双赢”,建立经济与环境融合观。立体种养模式怎样才能符合节约土地、提高单位空间的产出、可以持续发展、食品安全可靠的最优组合,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需要通过实际农业生产和市场经营来判断调整。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旌德县
城镇雨污分流改造问题与对策探讨
乡村振兴背景下旌德县全域旅游实践探析
旌德县水稻施BB肥肥料效应鉴定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