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感悟

2017-07-13 15:21周恒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6期
关键词:被除数除数预设

周恒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课标和教材理解不够深刻,不少数学课偏离了教学目标;由于一味地追求课堂的活跃和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少数学课失去了应有的“数学味”。在理念更新的同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始终予以关注。以下是我的教学感悟。

一、利用适当情境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北师版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利用好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有的教师仅仅追求时尚,为了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往往会将数学课上成口语交际课,失去了数学课的“味道”。这种现象若不及时予以纠正,会导致教师形成新的错误的数学教学观念。那么有效的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该怎样去创设呢?

1. 情境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2.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作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

在真实性任务中,学生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容易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许多的概念、法则、定理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在课堂中不应该把它们当成纯粹的知识来教,而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求学生发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关系。老师就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淘气的妈妈带了100元钱去买毛巾,每条毛巾8元钱,最多可买几条?还剩多少钱?学生解答完后,老师接着问:“你能用什么方法验证自己是正确的?”学生们找到了多种方法:(100—4)÷8=12,(100—4)÷12=8,8×12+4=100。老师适时启发:“你们知道有余数的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了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除数=商,(被除数—余数)÷商=除数。这种在真实情境中学得的知识,由于是学生主动参与、自己发现的结果,因此学生记得更牢,理解得更深刻,迁移得更顺畅。

二、让有效性在精心预设中互动生成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师不可能让学生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应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1.在“预设”中给生成留足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例如:教学《认识面积》一课,学生在用面积单位摆满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后,很可能发现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教师必须心中有数。

2.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完全预见课堂上突发的情况。课堂上一旦出现有效的生成,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当然,能不能合理处理还需教师临场应变的能力,大凡特级教师名师上课艺术与一般普通教师的最大区别就是他们善于抓住并利用好学生生成的资源,这也是一堂精彩有效的课的重要决定因素。

3.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体验丰富的感性材料后,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

通过分月饼引出“1/2”后,通过折纸活动,让学生折纸或选一个喜欢的图形折一折,充分体验“1/2”“1/3”“1/4”等的意义。折完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折的,“1/2”表示什么?“1/3”“1/4”各表示什么?通过操作,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有共性的地方——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教师设计的活动又让学生采用个性化的表达,然后通过交流、互相听取、互相评价,抽象出“几分之一”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

三、让“学生讨论”真实有效

小组讨论是新课程中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形式。它打破了课堂上学生个体之间学习的隔阂,给予他们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通过师生、生生的讨论交流,學生的思维得到碰撞,这都是有效讨论带来的硕果,但是,目前的“小组讨论”学习形式,我们不得不承认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开展有效的讨论呢?

1.精心组织讨论

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安排好讨论组,安排好组长,对讨论的组织程序进行训练。这很有必要。不然,学生讨论无组织人,无程序,会吵吵嚷嚷或无人说话,形成不了讨论结果,讨论走了形式,低效或无效。

2.在知识的疑点处讨论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创新的种子。在知识的疑点处展开讨论,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经过学生激烈的思想斗争、思维碰撞,疑点逐步解开,学生的智慧得到发展。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通过分苹果,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含义后,给出一组有余数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余数都比除数小,进一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或再次操作,认识到等于或大于除数时说明还够继续分,消除了学生心中的疑点,学生对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就更清晰。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做到情境联系生活,有趣味性、有数学味,教学形式新颖多样的,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欲望,这样,数学课堂才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才能有效、高效!

猜你喜欢
被除数除数预设
商一定小于被除数吗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被除数可能是几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
余数比除数小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巧求被除数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