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工子女自信心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7-07-13 13:27胡民裕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6期
关键词:自信心对策分析

胡民裕

【摘 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外来民工带着子女进入广东。由于外来工的子女大多来自农村,淳朴、善良,具有强烈的自尊心,独立性相当强等优点,但伴随他们的也有环境的改变、本地学生异样的眼光、学习基础差、知识面不广,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待加强,父母监管的力度不够等等负面影响。

【关键词】外来工子女;自信心;分析;对策

大量民工涌入经济发达的城市,是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他们子女的教育已经成为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江门市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同样成了大量民工的聚集地;而荷塘镇,作为江门市的一个工业重镇,外来工约占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几乎每间学校都有不同数量的外来工子女,而我们学校的外来工子女就由2000年的55人升至2010年的273人,占学校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

这些外来工子女大多数来自广西、四川、河南、湖南、重庆、江西、江苏、安徽等省、市贫困地区,他们在性格、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与本地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充满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究其原因:

(1)人生地疏

每一个外来工子女随父母租住在异乡,由于家庭经济能力的限制,生活水平较为低下,加上部分本地居民自身素质所限,在语言、行动上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对外来打工人员及其子女的歧视,认为作为本地人就高人一等,这种强烈的优越感必然给外来打工人员子女的心理以压力。在初进校园的时候,面对陌生的老师,面对来自不同地区,操着不同口音的新伙伴,同学之间难以交流、融合,他们上课不敢发言,表现胆怯,没有自信。

(2)行为习惯差

大部分民工子女受生活条件的影响,个人卫生意识差,存在着不经常洗头、洗澡,衣着不整洁,乱丢纸屑,随地吐痰等行为,引起本地学生及大人的耻笑,因而使他们觉得低人一等。

学习习惯差。大多外来工每天早出晚归,他们把孩子带出来送到学校后,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没有时间督促孩子学习。

小偷小摸等恶习现象时有发生。班级中经常发生缺钱少物的现象。少部分同学的这些问题一旦被同学、家长发现后,批评、耻笑,甚至打骂就在所难免,于是他们更加感觉到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性格变得更加内向。

(3)学习成绩跟不上

很多学校新来的一年级外来工子女中,有的上过一年幼儿园,有的上过半年幼儿园,还有的根本没有进过幼儿园,连最起码的数数,握笔的姿势都不会;三至六年级新插班的外来工子女,有的也只有二、三年级学生的水平,不认识拼音,不会写作文,英语更是一点基础都没有。教材不统一,进度不统一,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无法跟上,饱尝失败的滋味,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把增强学生自信心作为培养目标。中国少儿委员会提出我国当代少年儿童要具备“五自”,自信心就是其中之一。外工子女作为一个人数可觀的群体,他们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将来祖国建设的生力军。所以,培养外来工子女的自信心,让他们融进集体认真学习,不仅是办好学校的需要,更是培养下一代成长、成才的需要。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像春风般温暖,像春雨般滋润,从多方面着手。

一、从师生交往做起,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愿意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大凡接一个新班或接收一批插班生,有经验的老师都会见缝插针地跟学生谈心,旨在相互了解,建立互信。这样,老师就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问里,大致掌握学生家庭情况以及本人心理状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尽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在这些交往中,老师必须十分小心地尊重学生的隐私,诸如生理缺陷、家庭破裂、亲人意外等事情,都是不宜张扬的。教师的责任就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最需要的帮助。

二、精心策划,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让学生找到共同点,消除隔阂,消除自卑、孤独等负面心理

外来工子女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当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通过活动来开掘这些资源,理应成为我们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例如结合语文课的学习,开展“谁不说俺家乡好”,“故乡的XX”,让学生畅谈家乡的美景,物产,风俗或奇人趣事,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几分自豪和自信。

三、优化教学班的管理体制,实行一人一职制和班干轮值制

让每一个学生都承担一定的班务管理责任,使每一个人都能具体体验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律的精神。在这方面,班主任的知人善任和广纳“民意”就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学生如果在班里享有正常的地位,没有处在被歧视、被孤立的境地,那么他的同龄群体(玩伴)大多数都会在班里面;否则,他就会更多地与别班、别校的人群来住,于是难免出现失控的情况,所以,班主任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尤其是外来工子女。不论他成绩多么差,性格多么古怪,都应使其享有平等的地位。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充分地把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专长,让他在集体中承担一份能充分展示其优势的责任,并尽量让他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自觉产生归属感,以能成为班上的一员为荣。并且会从这一点起步,克服缺点,争取进步,自觉融入到集体当中去。

四、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班务管理,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深知,枯燥的说教对小学生来说是“无效劳动”,一定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抓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采用儿童化的语言,采取互动的方式来渗透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要老师是个有心人,无论在哪一个学科都可以找到切入点。

值得着重一提的是,心理学上将环境划分为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心理环境三个层次。宏观环境指的是社会大环境,它为个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总体条件和大背景,显然它不是学校教育范畴内的事。对学生来说,微观环境是指个人所处的具体生活的条件,如社区、学校、班级及同龄群体,它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力,这正是我们要着力优化教学班育人环境的缘由所在。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心理环境,它是指个人所感知到的、所理解的并能作出相关反应的环境,由于它强调人的认知和情感的共同参与,因此它对个人的心理发展具有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终端作用。从哲学角度来看,教学班育人环境的优化是在外因上下功夫,而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个内因就是指学生的心理环境。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谈心、交流能触动学生的内因,使之能优化他们自己心底里的心理环境。

猜你喜欢
自信心对策分析
诊错因 知对策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