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疗效的影响

2017-07-13 08:23张凌云
中外医疗 2017年15期
关键词:循证护理

张凌云

[摘要] 目的 探討循证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6年8—12月住院治疗的124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的抑郁、焦虑和孤单不良情绪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两种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康复评分HAMD(18.48±1.23)分、HAMA(14.18±2.38)分和UCLA(45.13±0.96)分均低于对照组,心理康复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精神科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循证护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心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5(c)-016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ental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during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Methods Group selection 12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during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in our hospital rom August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62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ole and other bad emotions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mental recovery score, HAMA, UCLA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18.48±1.23)points,(14.18±2.38)points and (45.13±0.96)points,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ental recovery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has an active effect on the mental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during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which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 Schizophrenia during the rehabilitation period; Mental recovery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可以涉及到行为、感知觉和情感等多个方面,疾病反复发作、治愈困难,严重影响着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1-2]。随着人们对精神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对精神疾病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质量也逐渐受到了社会关注[3-4]。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要求护理工作者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干预措施,这种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尽早康复[5-6]。该院对2016年8—12月住院的124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住院的124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68例,女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在18~62岁,平均年龄(33.57±6.23)岁,病程5~18个月,平均病程为(9.56±3.41)个月;对照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4.02±5.18)岁,病程5~18个月,平均病程为(10.13±2.54)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照分析。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符合相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均处于康复期;②除精神分裂症外无其他精神障碍性疾病;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同意书;④排除心肝肾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的患者[7-9]。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保持环境整洁、优化康复环境、疾病健康宣教、遵医嘱按时给药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3.1 了解心理需求 護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需求,多数患者渴望情感交流、社会适应、心理支持、治疗期望等心理需求,找出循证护理关键问题。对于患者焦虑、抑郁、孤单评分高的患者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及时了解心理状态的变化。

1.3.2 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护士要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①加强情感交流 护士要经常与患者沟通,主动关心患者,态度要温和耐心,鼓励患者把内心的痛苦说出来。同时护士还要及时与家属沟通,让家属能常常看望或电话联系患者,对于年龄小的可以让家属陪伴,减弱孤独、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日常情绪变化,发现焦虑抑郁不愿倾诉的患者,主动与其进行沟通,获取患者信任,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压力排解,严重者及时给予专业的心理咨询指导服务。与患者常规交流中,向患者多讲述疾病成功治疗的案例,为患者树立学习榜样,提升其治疗疾病的信心。

②促进社会功能 康复期的患者希望自己可以尽早出院,重返社会工作,但同时他们担心自己不能再次融入社会,精神科的护士应提前做好患者回归社会角色转变工作,要鼓励患者大胆的接触社会,在院内开展康复活动,为他们提供体验角色转变的机会,培养自理、自信、自主的能力。在院内多组织体育锻炼、下棋比赛、拔河活动等活跃性游戏,使患者融入其中,体会到团体活动的乐趣,增加患者融入社会的信心。对于老年患者可多组织下棋、太极、散步、慢跑等活动,根据身体状况进行活动范围的调整。另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家属陪同患者进行郊游等院外活动,加强患者与大自然的相互接触,同时加强患者与院外健康人群的接触,为其重返社会奠定基础。

③提供心理支持 精神分裂症患者渴望家庭支持,护士要多与患者家属联系,鼓励他们多来看望患者,给予心理关怀和支持。患者希望被作为正常人看待,不希望他人知道自己的病情,护士应该保护患者的隐私,同时向社会多普及有关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使社会对精神分裂症有正确的认识,树立患者回归社会的信心。告知家属在与患者进行电话联系以及面对面交谈时注意自身态度,正视患者疾病,避免家属给患者带来的歧视感。

④健康知识宣教 护士要讲解有关疾病知识的相关内容,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服药的重要性,做好健康指导工作。对于焦虑、抑郁、孤独患者,护士要教会他们发泄疗法,鼓励他们主动交流、接触社会,缓解不良情绪。医院病房内多放置绿植以舒缓患者心情,同时进行舒缓音乐的播放等,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其不良情绪。对于患者的家属可以定期开展健康讲座,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让他们正视精神分裂症,提高家庭对患者的照护能力和监护责任感。在医院的公告栏以及社会性健康活动中,应多进行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的相关普及,使院外人员加强对疾病的了解,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温暖、无歧视的社会大环境。

1.4 观察指标

经过3个月的不同护理模式后患者的抑郁、焦虑和孤独3种心理状态进行比较,该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孤独量表,分别简称HAMD、HAMA和UCLA评分测定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以及孤独程度;HAMD分值大于17分表明存在抑郁,分值越大,病情愈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值大于14存在焦虑,分值越大,病情愈重;孤独量表分值大于44分,说明孤独感很强,分值越小说明孤独感越弱。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HAMD、HAMA和UCLA的评分普遍偏高,患者的抑郁、焦虑和孤单不良情绪普遍存在,两组护理前心理状态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HAMD、HAMA和UCLA评分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理康复疗效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和表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且每次发病后病情会愈发严重,临床常见的有单纯型、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4种分型,多数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和孤单等不良心理情绪,这些不良的情绪不仅会加剧患者痛苦,还加重患者社会功能的缺乏,甚至会产生自杀行为[10-12]。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治疗是一漫长的过程,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和家属注意很多的事情,只有做好康复期患者的护理,患者病情才能得到稳定好转[13]。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上世纪90年代提出,在西方较早应用,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将理论、临床经验与患者的需求相结合,获得证据,从而做出科学、严谨的护理决策[14]。该院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积极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将患者的病情与理论相结合,首先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然后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使患者经过3个月的护理后,HAMD、HAMA和UCLA评分均明显降低,抑郁、焦虑和孤独的不良情绪有了好转,取得了不错的心理康复疗效。

该研究对1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进行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18.48±1.23)分、抑郁(14.18±2.38)分以及孤独(45.13±0.96)分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董美芝[15]在研究中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结果显示循证护理患者护理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循证护理后患者自知力与治疗评分(39.7±4.8)分、家庭负担评分(15.7±2.9)分、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30.7±2.1)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2.7±1.0)分、PANSS评分(20.7±1.8)分,(10.7±1.9)分,(20.3±1.1)分、康复状态评分(39.7±8.0)分、日常生活能力(69.7±10.8)分、社会适应能力(55.7±13.9)分、社交技能评分(40.7±9.1)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该研究与临床研究具有高度一致性。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这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心理康复效果,通过了解患者情感交流、社会适应、心理支持、治疗期望等多种心理需求,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消除不良情绪,对心理康复有积极作用,值得在精神系统疾病的护理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丁玲.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与预后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4(4):138-139,142.

[2] 张波.系统的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4):102-104.

[3] 邢晓霞,单金凤.优质护理服务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和康复的影响和价值评估[J].中国医学创新,2017(8):89-93.

[4] 顾静莲,王玲,沈颖,等.支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及照顾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 22(18):2568-2571.

[5] 高翠莲.循证护理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4(25):175-177.

[6] 黄蓓蓓.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27-29.

[7] 林满香.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9):170-171.

[8] 宇虹,周郁秋,王丽娜,等.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支持性干预方案的简单效应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6):1-6.

[9] 宇虹,杨金伟,周郁秋,等.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支持性干预方案的设计与验证:预实验[J].中国全科医学,2014(32):3787-3790,3795.

[10] 胡忠杰. 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J]. 中国伤残医学,2014(4):251-252.

[11] 祁恩秀,姚惠珍,姚海琴.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技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7(8):933-935.

[12] 潘巧淑,梁永珍,周芳珍. 综合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 内科,2015(4):584-585,529.

[13] 孙兰英. 如何加强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期护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1):83-85.

[14] 王焕英,赵玉芝.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9):2268-2270.

[15] 董美芝.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5):22-24.

(收稿日期:2017-02-24)

猜你喜欢
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对骨折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效果
循证护理应用在肛裂术后便秘的护理效果观察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