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转化学困生的探究

2017-07-13 00:36王玉英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转化小组合作学习学困生

王玉英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的应用。实践研究表明,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以生为本,共同发展”的教育理念。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整体的学习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优生的突出表现更让人赞许。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会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学困生被动学习的状况堪忧,班级两极分化。小组合作中有效转化学困生成为合作学习的重要课题。就这一问题,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下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运用小组合作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措施和评价激励机制,对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转化学困生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学困生;转化

一、小组合作学习下学生的学习状况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其目的就是促使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的提高,从而逐步达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境界。

(一)小组合作学习下学生求知欲望增强

奥苏伯尔认为动机是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等三种成分构成的。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变成现在的“我想学”“我要学”主动学习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师问,学生答”的单双边交流变成师生、生生之间,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边交流,学生得到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个性得到张扬,同时也得到来自于同伴的帮助与认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也在不断增强。

(二)小组合作学习下上层学生表现突出

“认知内驱力”是内在的一种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生和中上层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往往比较强。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他们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求知活动中得到满足,赢得荣誉与尊重。这种满足感又进一步坚强化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习的认知内驱力。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三)小组合作学习下学困生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然而,对于小组中的学困生而言,由于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等认知能力低下,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也不当,加上自卑、胆怯等心理的影响,认知内驱力缺乏,求知欲望不强。大多数学困生具有惰性心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不思上进,不肯用功,怕动脑筋。自学能力低下,课前不预习,前置作业不能较好地完成。在小组合作讨论中无自己的见解,不发表意见,不参与研究,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有的因胆怯而沉默,成为一个旁听者。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到优生的精彩表演,而忽视了学困生的这种学习状态,其后果就是班级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合作课堂成为个别学生表演的舞台。那合作学习就只能是空谈。

二、小组合作学习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一)合理构建学习小组,确保公平竞争

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关键。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个4-6人的学习小组。小组中优、良、中、差学生合理搭配,每组一个学困生,各小组有各学科优秀生,做到优劣整合,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

(二)学困生调查建册,制订学困生帮扶计划

根据本班和小组分组情况,建立“学困生”名册。对学困生进行问卷调查摸底,根据问卷与实际考查相结合写出调查报告,并对学困生进行分析,建立学困生档案库。根据学困生现状,制订学困生小组合作帮扶计划,对各个学习小组提出帮扶要求。建立小组长负责制,每个小组的组长必须对组内的学困生负责,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其他成员协助。

(三)课前设计梯度前置作业,激励学困生参与学习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钱在森老师提出了学困生的定义是:智力正常,但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育大纲要求的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也不敢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学习上懒惰贪玩,不肯用功,怕动脑筋,不求上进。对于这些学困生,关键是要想办法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现,克服自卑心理,重拾学习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内关注,培养学困生倾听与表达的能力。

学困生在上课期间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对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不注意倾听,不敢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让学困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教师要把学习任务分解落实到个体,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与目标。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激励机制

(一)建立小组积分评价制度,用数据激励学困生进步

建立小组积分评价制度,用数据记录学生的进步。小组合作学习坚持 “淡化个体、强化小组”的原则,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积分变为小组积分,学生个体的荣耀是小组的荣耀,学生个体的失败同样是整个小组的失败,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

(二)评价激励机制向学困生倾斜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给予评价时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包容和制度性的倾斜。有利于激励学困生参与学习,还有利于强化小组的合作意识,体验合作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结论

心理学家威廉姆斯曾说:“人类最深的寻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赞美”。“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与赏识。对于失去自信心的“学困生”来说,小组帮扶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来自于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与认可,能使“学困生”感觉有存在的价值,从而逐渐树立信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慢慢提高学生成绩。对于学困生我们不言放弃,社会、学校、家长 、教师都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饶玲.试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江西教育科研,2004

[4]郭思乐.教育激揚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转化小组合作学习学困生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