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不同节段手法正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7-07-13 17:13邱训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邱训

【摘 要】目的:观察颈椎不同节段手法正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09月~2017年05月期间门诊收治的90例具有眩晕症状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B、C共3組,3组病例均以颈部的分理揉按为基础治疗,其中A组加用定点复位法调整C1-2;B组加用角度复位法调整C3-5;C组加用侧旋提推法调整C6-7,以症状、体征为观察指标,评价各组治疗效果。结果:颈椎三节段手法正骨均能减少眩晕[1]症状,A、B、C 3组的临床疗效分别为90.00%、66.67%、60.00%,A组与B组、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A组较B组、C组更能减少患者眩晕症状积分(P<0.01)结论: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寰枢节段应作为手法正骨的优选节段,针对性地纠正寰椎或枢椎的错动移位可提高临床疗效,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寰枢关节;手法正骨

笔者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分节段手法正骨治疗,借以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整脊治疗的优选节段。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09月~2017年05月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的90例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加用定点复位法调整C1~2;B组加用角度复位法调整C3~5;C组加用侧旋提推法调整C6~7,每组各有30例患者。

(二)纳入标准

①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西医诊断标准; ②符合颈型颈推病的中医辨证标准; ③近期未服用对该试验有影响的药物; ④年龄20 ~ 52 岁; ⑤病程6个月以上; 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等系统疾病和精神异常者。②与眩晕有关的其它疾病(如美尼尔综合征、脑动脉硬化、眼源性眩晕、颅内肿瘤等)。③颈部肿瘤、颈椎骨折脱位、骨质疏松者。④某些特定人群(如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的者)。⑤X线片显示先天畸形者。

(四)退出试验病例标准

患者试验过程中出现症状加重或不配合治疗

(五)治疗方法

A组:以颈部的分理揉按为基础治疗,一次30分钟,每日1次,疗程15天。在这一治疗基础上加用定点复位法调整寰或枢椎,每3日1次,5次/疗程,治疗期间,停止其他治疗,嘱患者避免高枕睡眠,避免瞬间猛烈转颈和长时间低头工作,1个疗程后评定效果。B组:采用角度复位法整复C3~5节段中有错动移位的椎体代替用定点复位法调整寰或枢椎。余治疗方法相同。C组:采用侧旋提推法整复C6~7节段中有错动移位的椎体代替用定点复位法调整寰或枢椎。余治疗方法相同。

(六)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并参照《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治愈:疗效指数大于等于90%。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疗效指数30%~89%。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疗效指数小于30%。

(七)统计学处理

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取双侧检验,检验水准a=0.05,P小于或等于0.05,则认为该检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三组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

(二)三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治疗前3组眩晕症状积分比较均P>0.05。治疗后:与A组比较,①P<0.01;与B组比较,②P<0.05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受挤压或痉挛引起的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颈椎病,较为公认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机械性压迫因素(骨性压迫),二是交感神经因素,引起椎动脉的痉挛收缩,导致椎动脉血流量降低。椎动脉在颈椎的行径中任何部位受到刺激或挤压均可引起眩晕,然而,椎动脉在颈椎行径中哪一个节段容易受到激压以及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应选择颈椎的哪一节段为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和症状积分上A组优于B组,B组优于C组。

综上所述,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寰枢节段应作为手法正骨的优选节段,针对性地纠正寰椎或枢椎的错动移位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炳华,吴良浩.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与眩晕的关系[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13(6):1-3.

猜你喜欢
椎动脉型颈椎病
小针刀配合温胆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观察中医多途径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ESRS结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