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问题研讨型”微课

2017-07-13 06:08孙波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微课应用设计

孙波

【摘 要】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备受一线教师青睐。实践证明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恰当使用“问题研讨型”微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微课;问题研讨型;设计;应用

近几年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日益受到教育各界,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关注,并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微课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在本文中,对“问题研讨型”微课进行了一些探索和解析。

一、什么是“问题研讨型”微课

“问题研讨型”微课就是以某个问题为主线,针对该问题展开研究或者讨论。

在“问题研讨型”微课中比较常用的问题类型有“是何”、“为何”、“如何”,也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是指陈述事实性的问题,如“遮罩是什么?”;“为什么”是指探究原因的问题,如“为什么要使用遮罩?”;“怎么做”是指解决方法和做法的问题,如“探照灯效果是怎么运用遮罩实现的?”。

二、如何设计“问题研讨型”微课

“问题研讨型”微课由问题贯穿始终,据此展开研究和讨论,一般的过程为:问题导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小结。因此“問题研讨型”微课的设计也可以从这四个阶段展开。

(一)问题导入是前提

在“问题研讨型”微课中是各种问题将整个微课串连了起来,所以问题的设计和提出是关键。

1.问题的设计

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解答中提高,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好奇心和积极性。

什么样的问题算“好的问题”呢?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是对知识被动接纳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所以“好的问题”应该是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已有知识经验”和“新知识”之间的缺口,促使他们去积极探究,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主动建构”。

在设计问题之前应该先搞清楚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是什么”、“要学习掌握的新知识是什么”,这两者之间的缺口就应该是我们需要设计的问题。同时要注意这个问题应该设计地难易适中,既对学生有探索的欲望,又不会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

2.问题的提出

提出问题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抛出问题;另一种则是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由此提出问题。在微课设计中,我们更普遍使用后者。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讲趣味故事、引用史话、猜谜语、联系生活现象、播放动画视频等等。在微课《遮罩动画初探》中就是采用了动画视频 “夜视镜”效果来引入课题,并提出问题;又如在微课《台湾蝴蝶甲天下》中采用谜题小诗的方式,提出问题“这首小诗写的是什么?”,从而引入主题。

(二)分析问题是关键

分析问题其实是一个明确问题的过程,就是调用现有知识,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哪些可以自行解决,存在的难点有哪些等。

为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一些图示化的手段,如思维导图、小动画、模拟实验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就像《遮罩动画初探》微课中,教师用教具模拟了遮罩现象,帮助学生分析遮罩原理。

另外,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追加小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例如“你看到了什么效果”、 “遮罩像什么”、 “哪些区域可见哪些区域不可见呢”等等。

(三)解决问题是目的

经过问题分析,学生已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要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来寻求问题解决的可能途径,最终形成解决方案,完成任务。探究活动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自我探究、小组合作、教师示范等。对于操作性的任务,大多采用自我探究和教师示范相结合的方式。

(四)巩固提升靠小结

在微课结尾时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不仅仅是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加深记忆,而且有助于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三、“问题研讨型”微课的设计原则

(一)有且只有一个中心问题

“问题研讨型”微课虽然是由“问题”贯穿始终,但是由于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所以设置的问题不易过多。此外,如果问题过多,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同时增加学习难度,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有效建构。

因此“问题研讨型”微课最好聚焦于一个中心问题。该中心问题可以来源于学科的某个知识点,也可以来源于生活。例如在微课《计数原理》中就提出“从山东有几条路线可以到达北京?”的实际问题,围绕这个中心问题来引申出微课的设计,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二)问题要具有层次性

在“问题研讨型”微课中,光有一个中心问题是不够的,我们要围绕这个中心问题,层层剥离,由浅入深,化繁为简。

问题从学生熟知的知识入手,逐渐引导,知识点做到环环紧扣,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发现意识,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实效。例如在微课《卷轴画效果》中,将中心问题分解成“实现卷轴画效果需要做哪几个部分?”、“卷轴部分有什么运动规律?”、“卷轴自传是如何实现的?”、“卷轴位移是如何实现的?”等一系列引导问题。

(三)问题要具有开放性

由于微课时间有限,所以教师可以重点分析一种思路或者方法,同时提供其他多种解决的思路或资源,鼓励学生大胆探索,通过不同的过程和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微课《明湖居听书-音乐赏析》中,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作者采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来描写音乐有什么作用?

本文对“问题研讨型”微课,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不同类型的微课设计与应用各不相同,怎样更有效地设计微课与应用微课,还需要我们继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提炼。

参考文献:

[1]孙天山.指向“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

[2]孙天山.“目标导航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

[3]伍远岳,谢伟琦.问题解决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

猜你喜欢
微课应用设计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