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地区人工樟子松林十年间蓄积量变化初探

2017-07-13 07:00李序李庚郭彦林
现代园艺 2017年3期
关键词:分布规律樟子松

李序 李庚 郭彦林

摘要:对伊通县53株人工樟子松蓄积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前期样木的单株平均蓄积量为0.0323m3,后期样木的单株平均蓄积量为0.0676m3,样木单株平均净生长量为0.0353m3。10年间樟子松林蓄积增长量和林木的生长基数呈正比。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的林木蓄积量均呈正态分布,这种特点的林分分布规律主要是由于林木为人工林,人工林胸径比较集中。

关键词:樟子松;蓄积量;分布规律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是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is)的一个地理变种。该树种是一种喜光、耐寒、抗旱适应性强的树种,对土壤要求不严,喜酸性土壤,有弱度耐盐碱的能力。在干燥贫瘠、岩石裸露、沙地、陡坡等环境恶劣的地方均可生长良好。

1研究地自然概况

伊通满族自治县是长白山植被体系分布的最北边缘,属于长白山余脉,长白山区是我国东北植物区系的分布中心,因此该地的植物区系依然属于长白山植物区系。研究地的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25°12′16″,北纬43°14′30″。

2数据采集

2002年在伊通县大孤山林场选择一块25年大小的人工樟子松林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一块大小为0.06hm2的样地。对样地内胸径≥5cm的樟子松进行编号,编号完成后对样木进行真值检尺,检尺记录保留一位小数,同时记录样地中心点的GPS值。2012年根据样地的GPS值对样地进行复位,重复2002年工作。根据2016年由吉林省林业厅统一编制的《吉林省立木材积、出材率表》计算每株立木的单株材积。

3数据处理

數据统计分析采用excel数据库,图像可视化采用Sigmaplot10.0软件。首先根据样地内样木胸径和样木蓄积量对应关系做散点图,散点图见图1。同时,对样木前期胸径进行分段处理,共分为6个区分段,根据分段结果对分段内样木蓄积量计算,结果见图2。

4研究结果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期内同时存活的达到检尺标准的人工樟子松样木共计53株,前期样木的平均蓄积量为0.0323m3,总蓄积量为1.7114m3。样地内样木后期的平均蓄积量为=0.0676m3,样地内样木后期总蓄积量3.5837m3,样木单株平均净生长量为=0.0353m3,10年间樟子松林蓄积增长量和林木的生长基数呈正比。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的林木蓄积量均呈正态分布,这种特点的林分分布规律主要是由于林木为人工林,人工林胸径比较集中。

猜你喜欢
分布规律樟子松
樟子松嫁接红松果材林的若干研究
浅析樟子松应用的造林技术与育苗技术
樟子松造林成活率质量研究
论黑龙江樟子松造林的技术要点
樟子松幼苗期培育技术
帕金森病患者60例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
阿尔山
钢—混叠合梁斜拉桥恒载索力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