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班主任自主发展的管理策略

2017-07-14 16:08杨德明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本化内驱力班主任

杨德明

【摘 要】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基层德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他们的工作成效在校内外都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班主任既要忙于学科教学工作,又要承担班级管理任务,他们是校园里非常辛苦的群体之一,但他们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却鲜有人提及。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热情,着力调整针对班主任的管理策略:增强“情治”的影响力,彰显“人本”的自由度,提振“立业”的向上心。

【关键词】班主任;内驱力;情治;人本化;向上心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109-03

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各类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对学校管理质量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班级管理工作涉及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发展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工作任务繁杂,心理负荷沉重,容易滋生职业倦怠感。学校管理者如果能抓住激发班主任群体自身发展的内驱力这根主线,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就会走上持久的良性轨道。

一、增强“情治”的影响力

在学校德育管理体系中,承担管理角色的干部有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学生处主任、年级德育主任等,形成了相应的管理网络。如果学校一味强调所谓的层级管理,企望凡事都能做到令行禁止,这就疏忽了班主任工作的独立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漠视了学校管理的人文性,会造成德育管理队伍的人际关系复杂化,甚至削弱了班主任群体工作的协同性和创造性。

学校管理者要创新德育工作管理方式,实行“情治”,从中凸显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工作任务应由“分派”变为“协调”,为班主任施行班级管理创造和谐的外围环境,让班主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一套工作流程。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班级情况比相关领导掌握得更多、更具体,学校、年级分管领导不必动辄干预其中。如果班主任得到充分的信任,被学校领导委以重任,他们对班级管理工作就会付诸更大的热情。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言,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班主任自觉推进工作的过程,就是灵魂不断苏醒的过程,他们在不断地反思、自省,直至大力发挥潜能,其内在能量的释放就是精神自觉的外化。因此,学校领导不应阻碍班主任发挥工作专长,否则不仅会削弱他们的管理正能量,而且会抑制班主任的工作创造性。

有很多声誉远播的学校在加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一贯倡导恪守“走近人、熟悉人、关爱人”的原则,体现的就是要理性梳理班主任队伍的现实诉求,真心实意地尊重理解班主任。首先,学校应该关心班主任的身心健康状况。由于班主任从事的工作范圍广且复杂,平日里缺乏应有的锻炼时间和放松机会,积久以后,他们的健康状况就会受到影响;其次,学校应该顾及班主任的家庭生活境况,尽可能促使他们达到工作和家庭平衡。基于此,班主任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

另外,还要考虑到时代因素,当下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班主任的工作技能如果不与时俱进,就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落伍。学校应加大对班主任培训和进修的投入,为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必须给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平台。教育部已制定班主任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计划,目的就是提升班主任的职业技能。但各类学校不应仅仅把班主任培训看成是国家教育部门的职责,更应该从校本培训出发,立足实践需要,开发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班主任培训资源,为班主任提供班级管理能力拓展的空间,助推他们在工作中有所成就,有所建树。

教育就是要做促进人发展的事业,学校管理者就要走近被管理者的心灵,探寻他们鲜活的生命中最渴望得到的东西,从而实施引导推进,以具有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促进教育个体的不断发展。《外国优秀校长最有效的建议》一书中记载了芬兰校长苏凯的论述:如果校长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管理教师队伍,从关心人、理解人的目标出发设计一套工作程序,营造宽松、和谐的管理环境,那就容易使教师为教育事业迸发出空前的活力。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有关研究资料表明,班主任群体作为学校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熟知基层的点点滴滴,有着参与学校管理的强烈内在需求,他们不仅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而且把班级管理当成学校事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管理者唯有立足校情,深度了解本校班主任的工作状况,切切实实地采取人文关怀的举措,用管理温情去催生工作激情,以待人气度来抬升教育高度,才能让班主任能够积极主动、开心自觉地工作,让他们充满成就感、幸福感、归宿感,从而使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共生共进。

二、彰显“人本”的自由度

任何学校都会建立一套全面细密而持续有效的班主任管理制度,旨在通过制度的施行来确保管理到位,提高教育教学效益。这些制度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在管理实践中做到奖惩有据,也要给予班主任合宜的工作环境,给他们心理空间上留有一定的“自由度”,特别是要给予违规的班主任改过纠错的机会。在不违反管理原则的前提下,必须考虑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心理状况和现实条件,尽可能做到自律为主、他律为辅,对班主任工作不苛求、不挑刺,积极稳妥地执行学校的班主任工作量化评价方案,并经常对各项管理项目进行调整和改进,使之更加人本化,更加容易为广大班主任所接受。

有了优秀的班主任,才会有出色的班级管理。学校要以班主任的自主发展为前提来指导班级管理的相关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已发生急剧变化,教育管理者也应转变观念,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班主任群体而言,人本化管理不再是口号式外在呼吁,而应该是一种促进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人的自主发展需求的核心是有选择的自由,并自主选择发展平台,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的意图或者受他人指使行动。

如何让管理体现“人本化”理念,日益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学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也是如此。魏书生先生认为教育工作者的激情是学校最好的资源,不但要善于应用,更应该将其置于良好的机制当中,使其源源不断地发挥作用。让班主任得到应有的理解与尊重,是学校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尊重教育者自身,这是历来被倡导的社会准则。班主任的工作首先要被认可和尊重,他们的权益要受到保护,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尊重是促进班主任信心百倍地沉浸到工作之中的强大动力,学校管理者对班主任的体谅与尊重,有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和谐推进,有助于班级管理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

在学校的日常德育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德育管理干部应该最大限度地与班主任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指指点点,妄加批评。成功的德育管理者应该慧眼识才,用才有方,为班主任想方设法构筑交流平台,能够让他们自由地表达心声,这一点应该特别引起重视。对业已取得成绩的人要加以重用,对具有进取心的年轻班主任要提供用武之地,为他们创设合适的平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对班主任实施“人本化”管理,全方位维护班主任的合理权益,为他们提供个体发展的机会,促使他们积极实现自我价值,最终达到实现学校事业发展的目的。由此可见,这种管理模式既是为了班主任的发展,也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力求出现班主任个体和学校整体的“双赢”。

黄济、王策三主编的《现代教育论》中有以如下观点:当代教育管理理论认为,教育存在于复杂多变的外围环境之中,变化着的不稳定因素往往会打破已经形成的秩序、平衡和稳定状态。教育管理者要能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因时制宜地开展工作,就必须有权变思想,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和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以求得最佳的管理效果。这就要求在班主任队伍建设过程中实施人本化关怀,以他们自身的发展为归依,将他们的需求放在显著位置,体现“成就人和发展人”的管理理念。过去激励班主任工作的手段也很丰富,但往往单纯服从于学校的发展需要,工作重点反而游离于班主任自身发展之外,也不会下大气力去关注他们自身的工作与生活质量。

三、提振“立业”的向上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现代学校的领导的实质在于,要在教育这项最困难的工作中,让那些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的好经验在教师心目中创立、成熟和生根。要为班主任的个人发展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达成个人设定的目标,并通过班主任的能力提升来实现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为此,笔者认为学校要着力做到以下几点:①实施“名优班主任工程”,即推出一系列有利于加速班主任个人发展的计划和措施;②树立班主任的先进典型,汲取他们的德育工作经验,宣传优秀班主任的劳动成果和工作业绩;③给班主任更多的自主权,使他们能够根据学校发展规划自主地制定班级发展计划,自主地选择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④增强服务意识,特别是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并通过加大投入的力度为班主任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学校要创造条件提供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的班主任交往、交流的机会,可以通过老班主任与年轻班主任结为“师徒”关系,以及工作之余的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来加强班主任之间的了解和理解,达到沟通感情、增进友谊的目的,以此来拓宽班主任的视野,汲取别人的经验,必将对自身的业务技能提升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学校理应为班主任提供施展本领的舞台,尽可能给予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支持,激励他们将改进班级管理工作当成自身的需求,并且爆发为强大的行动力量,同时也成为他们事业追求的价值取向。这也是通过外在的引导、教育和管理将自身需要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和自觉行动的过程。因此,激发班主任的工作正能量,势必会促成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成为班主任群体成长、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日本当代教育家池田大作说过,教育最首要的是教师本身作为人的向上心,以及由此而渗透出的人格和人性。同时,我相信教育革命必须要以人的变革为前提。与其他方面的工作人员相比,班主任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同。他们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只要班主任觉得自己是一个具有独立生存价值的人,只要班主任能够使自己摆脱那些微不足道的嫌怨,他们就能乐享班级管理的趣味,并演绎出无限风采。班主任参与德育管理工作的热情,正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得以生发,不断繁衍成一块属于自己的蓬勃的园地,这样学校也就能够营造浓厚的德育工作氛围,激发班主任群体的内驱力,让学校德育工作真正提质增效。

毋庸置疑,任何学校都会有一套调动班主任工作热情的策略和制度,学校由此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引导班主任的德育管理行为,让他们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去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从而最大化、最优化地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目标。班主任唯有自主调节管理行为,不断进行经验反思,接受群体影响,才能改进工作、优化自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其教育自信心、管理创造力才会相应得到提高。然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班主任工作的期许也愈来愈高,学生群体和家长群体都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工作实践中也就面临着形形色色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对他们专业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他们管理智慧的挑战。就班主任管理而言,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尤为重要;就班主任发展而言,学校采取的激励班主任自主发展的各种措施必须要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赵国忠.外国校长最有效的建议[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 池田大作.人生箴言[M].卞立强,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

(编辑:易继斌)

猜你喜欢
人本化内驱力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破译自推娃的密码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浅析中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影响因素
以“人本化”管理模式促学校高效运行
面向人本化的高校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论国家主权维护与投资者保护的适当平衡
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