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民族院校学生组织的管理工作探究

2017-07-14 08:32张浩纪忆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学生组织民族院校新形势

张浩+纪忆

内容摘要:本文从民族院校学生组织管理的角度,较为理性地阐述和分析了高校学生组织的意义和特点,提出了对学生组织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 民族院校 学生组织 管理

高校学生组织是高校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以一定目的、兴趣爱好等因素组成的学生群众性自治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既接受学校的监督管理,比如班级、社团等。非正式组织是指学生群体因共同的目的和喜好自发成立的团体。

民族院校由于其少数民族学生众多,其特殊性质导致其学生组织不仅具备普通高校的特点,同时具有民族院校的独特性。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相同的生活习惯、风俗文化等原因,同民族的同学更容易走到一起,自发的组成学生组织。

一.民族院校学生组织的意义和特点

学生组织管理是一项教育管理活动,是学生管理活动的根本方向。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培养人才、凝聚学生群体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在引导校园文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其根本目的和主要方向是育人。学生组织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形成育人合力,提高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民族院校学生组织的特点从宏观上分析,组织的主体多样性大。少数民族学生是学生组织的主体,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少数民族学生在语言表达,组织能力方面相比汉族同学不占据优势,但是在文化体育方面表现突出,学生大多多才多艺,表现欲望强烈。从个体上看,学生为“90”后组成,由于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更为丰厚,眼界更宽、创新性高,见识更广、自主性更强,有强烈的个体意识。因此由他们组成的学生组织更具有活力,但是也存在一定不足,比如管理性不强,学生对事件的理性研判不足等问题。

二.民族院校学生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

1.在组织文化管理上加强多元化创新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学生组织要想变得壮大完善,必须要打造品牌文化,营造出组织的独特地方,吸引更多有才华有志向的广大学生加入,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民族院校的学生组织要结合组织成立的目标、功能、发挥作用等因素,寻找适合民族院校的学生的兴趣点,比如开展“民族风情周”“民族美食节”等文化活动,加强组织的服务功能,系统规范组织管理。在组织的运行、管理上融入多元华的创新意识。

2.将新媒体技术与组织管理紧密融合

在学生组织管理上要结合当代形式的潮流,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对学生组织宣传工作,将品牌文化、特色活动等新颖的内容通过“两微一端”、互联网等渠道宣传出去,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利用新媒体技术使学生组织的工作活起来,推动学生组织建设的科学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3.管理机制改革创新

大多数的学生组织现在所采取的模式都为部门负责制。组织下设部门,各部门有不同分工。各部门工作的基础是把各部门本职工作做好,为了同一个组织工作。仅部门负责制,培养的学生还不够全而,部门工作变化不大,长此以往,会使组织成员产生倦怠心理,工作没有挑战。“轮换制”解决了这个问题,各部门采取轮换制度,定期负责其他部门工作,但是由于不是经常性工作,可能存在工作熟练度弱化,且学生组织的主要人员一般为2-3年更新,没有经验积累,不能很好的打造品牌效应。因此该制度适用于部门分工相近,多以服务性质为主,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锻炼学生能力。“竞标制”是将组织内的多个部门采取合力,竞标到的部门可拥有活动的指挥权和决定权,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竞标需要设置主办方和协办方,来保证多部门积极参与,以主办方为主,其他部门全力配合。竞标在活动执行前要有方案,有明确的标准,比如:时间、地点、任务、流程、预案、人员分工等,对其可行性和效果进行合理分析。

三.加强学生组织管理队伍的建设

1.发挥少数民族学生的主体优势

要大胆选拔少数民族学生担任学生组织的主要干部和成员,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多才多艺的文体优势,通过少数民族学生骨干成员发挥作用,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联系更多少数民族学生有意愿加入学生组织。加强学生组织主要成员的培训,融合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

2.加强学生组织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高校学生组织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包含职业化的制度建设和专业化的能力培养。目前学生组织的管理方主要有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等部门,有指导老师亲自指导,确保了组织的运行有序和管理有方。非正式的学生组织要加强监管,可通过社团注册等形式加强对组织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从学校层面重视对管理队伍的制度化建设,完善管理人员和学生组织的准入制度、岗位制度、考核制度、退出制度等。

参考文献

[1]王飞.高校学生组织管理科学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庞豪.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3]孙艳.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体制创新[J].科教导刊,2013,(2):216-217.

(作者單位:大连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学生组织民族院校新形势
技工院校学生组织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