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县油茶种植气候分析与区划

2017-07-14 16:29赖晓玲黄伟张理宁李严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1期
关键词:区划

赖晓玲++黄伟++张理宁++李严芳

摘要 从热量、水分和光照等气象因子对龙南县油茶种植进行了气候适应性分析,提出了影响油茶高产的气象因子,对龙南油茶种植进行了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龙南县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为油茶的适宜区,即年≥10 ℃积温>4 700 ℃以上,1月平均气温>6 ℃;考虑土地利用的分布形式,龙南县油茶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中部地区,南部小部分地区也存在油茶适宜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根据小气候特点、发挥气候生态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油茶生产的建议。

关键词 油茶种植;气候分析;区划;江西龙南

中图分类号 S1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02-02

油茶主要分布在南方,江西省是我国油茶主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油茶树适应性强,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不与农作物争地等特点[1-2];茶油有降低血压、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作用,是世界公认的保健食品;特别是茶油因具有污染少、营养丰富等优点而成为绿色食品;茶枯可提取茶皂素,茶饼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和高蛋白饲料;同时,由于油茶皮光叶厚,四季常绿,不易着火,还是防火林带的好树种。由于油茶的诸多优点和目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量与日俱增,价格看涨,呈供不应求之势。龙南县俗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山地资源较为丰富,加上优越的气候资源条件,因而开发油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油茶产量一直偏低,低产林居多,且苗木质量差、造林标准低,究其原因除管理粗放或疏于管理外,主要是由于气候生态因素所致。因此,有必要对龙南县油茶种植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旨在为发展当地油茶生产提供依据。

1 龙南县种植油茶的气候生态优势

1.1 热量条件优越

由于油茶对环境温度和光照要求较高,能耐受的极端低温为-10 ℃,极限高温为39 ℃,生长所需的年平均气温为14~21 ℃[3-4],而龙南地区光温条件非常适宜,据1981—2010年资料统计(图1),龙南年平均气温为19.2 ℃,赣南以赣县19.6 ℃为最高,石城18.5 ℃为最低,其他县(市)则都在18.5~19.6 ℃之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8.9 ℃,以宁都7.3 ℃为最低,寻乌9.3 ℃为最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7.9 ℃,以于都29.6 ℃为最高,寻乌27.3 ℃为最低。油茶开花,最适温度为14~18 ℃,花粉发芽温度以10~20 ℃为宜,龙南油茶一般在10—11月开花,其中10月、11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0.8、15.5 ℃,完全能满足油茶开花授粉的要求。可见龙南县热量条件非常优越,各项指标都适合发展油茶生产。

1.2 水分条件充足

油茶喜湿润气候,要求雨量充沛,年内降雨量分布均匀,而龙南年平均降雨量为1 541.9 mm(图2),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降水充沛,空气湿度适宜。冬半年(10月至翌年3月)为454.1 mm,占全年总雨量的29%;夏半年(4—9月)为1 087.8 mm,占全年总雨量的71%。可见,降水集中在夏半年,其降雨量和空气湿度非常适宜油茶生长。

1.3 光照条件基本适宜

油茶为喜光树种。要求年日照总时数为1 400~2 000 h。生长在阳坡的油茶较矮,树冠较大,树形饱满,枝条多,花芽多,花期较早而整齐,果实产量和出油率均高;在阴坡则相反。一般东、南坡向光照适宜,冬暖夏凉,有利油茶高产;西坡午后光照过强,高温低湿;北坡光少,冬冷,均不宜油茶生长。龙南县平均年总日照时数为1 612.4 h(图3),光照条件基本能满足油茶生长发育的需要[5]。

1.4 土壤适宜

油茶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以疏松、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红、黄壤最适宜其生长。龙南800 m以下的中、低山丘陵地带多以红黄土壤为主,因而非常适宜油茶生长[6]。

2 影响龙南县油茶高产的气象因子

2.1 低温霜冻

龙南地区限制油茶高产的一个气候因素为低温霜冻,龙南县无霜期历年平均为286 d,历年平均初霜日为11月30日,终霜日为2月14日,早春低温阴雨天气严重,霜冻来得早且时间长,一般可持续1个月,结束时间在3月中旬,这对龙南县油茶高产造成了影响。

2.2 干旱

另一个对龙南油茶高产造成影响的气候因素是干旱,由于伏旱、秋旱较多,且年季间发生频繁,在油茶生长的关键时期发生伏旱或秋旱,则不仅会影响油茶籽当年的产量,而且还将影响来年油茶籽产量。因此,伏、秋干旱是影响龙南油茶生产的主要气象因子。

3 龙南县油茶种植气候区划

3.1 区划指标

以≥10 ℃年积温和1月平均气温作为参考气候因素,定量化确定龙南县油茶种植区划指标(表1)。

3.2 区划方法

油茶适应性强,一般地区都能种植,但要获得优质高产,则与气候生态环境条件分不开。现以龙南县气象站1981—2010年的基本气候资料作为区划的基础;采用1∶25万地形数据和居民点分布数据作为基础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区划手段,结合传统气候区划方法对龙南油茶种植进行气候区划(图4)和龙南油茶种植土地利用区划(图5)。

3.3 区划结果

3.3.1 适宜区。本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50~500 m的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以及南部少部分地区,地形多为丘陵和中、低山,此区光、热资源丰富,气温适宜、光照充足、越冬条件优越;极端最低气温在-7 ℃以上,≥10 ℃的积温4 700~5 800 ℃,无霜期280 d左右,年降水量1 600 mm左右,气候、地理条件都利于油茶生长发育,是最适宜油茶发展的主要区域。

3.3.2 较适宜区。本区主要分布在海拔500~800 m之间,地形多为中、高山,此区光、热资源仍较丰富,气温基本适宜、光照充足、越冬条件也较好;极端最低气温在-9 ℃以上,≥10 ℃的积温5 000~5 500 ℃,无霜期270 d左右,年降水量1 700 mm左右;由于此区降水充沛,空气湿度较大,伏秋干旱不明显。因此,若能加强管理,则也可获得较好的收成。

3.3.3 不宜区。本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中北部部分地区海拔250 m以下或800 m以上的区域,地形多为盆地、丘陵或高山。此区要么植被稀少,气温太高,容易出现伏秋干旱;要么海拔太高,气温太低,因而气候、地理条件都不适宜油茶生长。

4 建议

4.1 发挥气候生态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油茶生产

在油茶开发或进行低产油茶林改造时,要首选气候适宜区进行推广和开发。因为不宜区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小,容易出现伏秋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影响茶油产质量的提高。

4.2 根据小气候特点,促进油茶优质高产

选取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植被条件好、背风、向阳、开阔、日照长的南坡种植油茶,既可提高茶籽产量,又能提高茶油品质。此外,由于油茶的产量和品质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所以,油茶开发的海拔不宜超过800 m。

4.3 改善林间小气候,有效减轻旱灾危害

利用油茶林地间空地,实行乔—草、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改善林间小气候,以减轻伏旱、秋旱危害。

5 参考文献

[1] 李振纪.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56-68.

[2] 林少韩,李桂梅.油茶地理气候区划分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88,1(6):38-39.

[3] 王保生,刘文英,卢冬梅.改善油茶林小气候提高油茶产量[J] .江西气象科技,2003,26(1):32.

[4] 罗水莲.谈泰和县油茶树的种植条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10.

[5] 杨益,于飞,朱曦嵘,等.基于GIS的贵州省黎平县油茶气候适宜性区划[J].贵州气象,2011(5):17-19.

[6] 謝勇,郭萌生,谢远玉.南康市油茶种植气候分析与区划[C]//闽、浙、赣、皖毗邻地区军队地方气象联防协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5.

猜你喜欢
区划
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宁夏不同熟性酿酒葡萄生态适宜性的区划
基于GIS的长清区域洪涝灾害风险评价区划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适宜性区划研究
城市土壤污染防治区划制度的探讨
林业圃地设立技术要点
木里县皱皮柑种植气候适应性分析与区划
龙泉驿区雷电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与区划
广西火龙果种植生态气候区划与分析
江苏枇杷冻害发生规律及风险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