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LPG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浅析

2017-07-14 13:10闫双成
商情 2017年19期
关键词:年产量消费量液化

闫双成

【摘要】 中国国内液化石油气主要从石油炼制中提取、油田伴生气或天然气中获得,也有一些石油化工厂的副产液化石油气。近几年國内液化石油气产量一直保持在2180-2310万吨之间,近五年间平均每年增长30万吨左右。但这五年中国的液化石油气深加工装置由芳构化、异构化、烷基化向异丁烷脱氢、丙烷脱氢等方向发展,生产厂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有些企业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和获取资源便利,将工厂建在液化石油气资源相对富余地区。

【关键词】 中国LPG;发展现状

一、中国进口气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进口气现状

1.中国国内2015年进口气达到1208.81万吨,其中丁烷854.9万吨,丁烷335.42万吨,其他液化石油气及烃类18.48万吨,主要来自海上;陆路主要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由我国新疆阿拉山口进入,2015年进口量约在13万吨左右;从俄罗斯目前进口量较少;海上进口气主要来自阿联酋、美国、卡特尔、科威特和沙特,占进口量86%;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内PDH(丙烷脱氢)装置的投产,丙烷的需求量大增,中国进口气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2.进口气的指标

哈萨克斯坦液化石油气指标:

丙烷,42.83%,异丁烷19.47%,正丁烷36.49%。

俄罗斯液化石油气指标:

丙烷和丙烯,63%,丁烷和丁烯35%。

海上进口LPG 冷冻气丙烷和丁烷含量都在93% 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能够接卸4.4万吨级低温冷冻船的5万吨级码头约有20座,除个别一级码头和冷冻库对外租赁,不参与经营外,基本是自采自销,对外租罐和过罐很少,所以国内出现一库难求的局面,实际上国际LPG资源丰富,特别是中东地区。

二、中国LPG出口情况

2015年国内共出口液化石油气144.13万吨,其中:丙烷59.71万吨,丁烷82.14万吨,其他液化石油气及烃类2.28万吨。

出口主要国家所占份额:菲律宾占33%,越南占32%,马来西亚占3%等;另外,中国香港、澳门也有部分液化石油气来自大陆。

三、世界各大洲LPG年产量

全世界LPG的总产量大约在25.7亿吨,其中:北美年产量在6.12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3%;中南美年产量2.49亿吨,占9.7%;欧洲及欧亚大陆年产量4.32亿吨,占16.8%;中东年产量5.55亿吨,占21.6%;非洲年产量1.82亿吨,占7.1%;亚洲年产量5.39亿吨,占21.3%。

四、世界各区域LPG年消费情况

全世界LPG的总消费量大约在25.63亿吨,其中:北美年消费量在6.53亿吨,占总消费量25%;中南美年消费量3.02亿吨,占11.8%;欧洲及欧亚大陆年消费量4.69亿吨,占18.3%;中东年消费量1.95亿吨,占7.6%;非洲年消费量1.1亿吨,占4.3%;亚洲年消费量8.34亿吨,占32.54%。

从世界各区域产量和消费量来看,中东和非洲地区的LPG资源过剩,而中南美洲、欧洲及欧亚大陆基本持平;亚洲需求缺口最大,缺口约3亿吨。

五、进口LPG定价方式

1.采用与贸易商以固定价格的现货交易。

2.采用沙特阿美每月公布CP为基准,贸易商根据市场情况CP+或CP-订FOB价,在加上到达目的地的运费。

即:CP+Premium(贴水)为到岸价。

3.采用FEI(远东指数)订价,即贸易商直接以远东市场报价。

六、亚洲区域国家进口LPG需求情况

亚洲地区每年LPG总的进口量约为4200-5100万吨,资源主要来自中东,其余则来自非洲和俄罗斯。

亚洲各国近年来LPG进口量:

中国大陆120-135万吨/月(1440-1620万吨/年);

泰国15-20万吨/月(180-240万吨/年);

印度尼西亚20-25万吨/月(240-300万吨/年);

中国台湾10-15万吨/月(120-180万吨/年);

日本100-130万吨/月(1200-1560万吨/年);

韩国40-50万吨/月(480-600万吨/年);

印度40-50万吨/月(480-600万吨/年);

越南5-7万吨/月(60-84万吨/年)。

七、中国LPG深加工几个方向

中国LPG深加工主要有两条主线:一个是以烯烃为路线的发展,包括芳构化、烯烃异构化、丁烯氧化脱氢、甲乙酮、醋酸仲丁脂等等。另一个是以烷烃为路线的包括烷基化、异丁烷脱氢、烷烃异构化、混合烷烃脱氢、丙烷脱氢等等。

猜你喜欢
年产量消费量液化
数字绿色
国内外抗震规范液化判别方法的应用实例
精液不液化,就一定怀不上孩子吗?
小麦栽培技术
可液化土层的位置对土层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2016年11月马来西亚天胶产量及消费量情况
全球棉花产需预测继续下调
201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为1.0470亿吨
水蒸气液化实验的改进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