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1861—1863年手稿”的再研究

2017-07-14 19:20王嘉
神州·中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手稿经济学

王嘉

摘要:“1861-1863年手稿”是马克思最早出版的一部手稿,然而在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方面,尚未在哲学方面提出具有解释力的解读框架。随着中文二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陆续出版,“1861-1863年手稿”以新的编排方式出现在读者面前。根据新的文本依据可以发现,马克思在“1861-1863年手稿”中制定并完成了他的“资本一般”理论,“资本一般”提供了重新研究和系统解读“1861-1863年手稿”的核心范畴和逻辑框架。

关键词:资本一般;“1861-1863年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辩证法

“1861-1863年手稿”是马克思最早出版的一部手稿,“资本一般[Das Capital im Allemeinen]”是马克思为这部手稿拟定的总标题。“1861-1863年手稿”发表之后马上受到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一般被当作是《资本论》的第二稿和《资本论》第4卷的唯一草稿。然而,由于这部手稿的篇幅巨大、内容庞杂,对“1861-1863年手稿”的理论研究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一个世纪过去了,“1861-1863年手稿”仍然被视为一部杂乱的手稿,缺乏哲学上的整体研究。随着MEGA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二版的出版,“1861-1863年手稿”首次大体上以原始状态公开发表。新的编排方式不仅保留了过去发表过的全部内容,而且马克思为了整理思路而写下的插入部分也得到了完整的呈现,为“1861-1863年手稿”的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文本依据。

一、“1861-1863年手稿”与“资本一般”

“1861-1863年手稿”的内容虽然看起来较为杂乱,但马克思的写作过程始终没有脱离他1861年初为“资本一般”理论所制定的提纲,而且最终完成了提纲中的大部分内容。“资本一般”不仅是“1861-1863年手稿”拟定的总标题,同時也是马克思1857-1863年间频繁使用的一个范畴。1857年6月到1863年6月,马克思致力于分两册完成题为“资本一般”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以此来批评当时流行的各种政治经济学观点。“1861-1863手稿”是最后一部以“资本一般”为题的文本,标志着“资本一般”创作期的完结。因此,为了完整地呈现和理解“1861-1863年手稿”中“资本一般”理论的理论结构和逻辑线索,需要综合考虑马克思在1857年6月到1863年6月间创作的与“资本一般”相关的全部文本。

“资本一般”是马克思自己发明的概念,由两个范畴组成:“资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的是资产者预付的、用于营利的货币;“一般”是一个哲学概念,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体系中概念论的第一个环节,指的是获得了自身全部规定性的概念。“资本一般”将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运用辩证法对资本概念的批判。

在十九世纪,经济学理论对资产阶级社会中经济关系的抽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只存在于现代社会之中的资本,另一种是存在于一切社会形式中的价值;而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就是用从价值理论出发解释资本的形成原理。由于资本是一种既成的现象,经济学内部的争论就主要集中在关于价值概念的界定方面。在价值理论上,政治经济学就表现出了其方法论的共同缺陷;他们都把价值当作了一种客观存在的属性来进行研究,而没有考虑到价值本来只是人的一种观念,价值的客观性本身才是需要被说明的东西。马克思指出,价值本身是一种观念,而不是物本身具有的自然属性,通过对物的考察无法理解价值的真实含义。从具体到抽象的还原论方法无法认识价值的规定性,对价值的科学理解只有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逻辑方法才能实现。

在“资本一般”理论中,马克思完整地运用辩证法批评了将价值作为既定前提的各种经济学理论。价值——作为一种观念——是人的创造物,它如何能获得一种客观性的外表呢?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马克思将黑格尔哲学引入到了经济学的讨论之中。在黑格尔哲学的解释框架内,如果一种抽象观念完成了辩证演绎并返回自身,那么这种抽象观念以及它演绎出来的所有规定就都了具有客观的必然性。马克思将黑格尔的方法颠倒了过来,提出了批判政治经济学的独特思路:作为观念的价值在现实中表现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者,恰恰意味着价值概念已经完成了辩证演绎并返回自身。因此,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任务就是对抽象的价值概念进行辩证演绎,从而呈现价值概念全部的具体规定;马克思认为,这些具体规定也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即价值观念存在的历史前提——的科学表述。在此意义上,马克思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黑格尔运用辩证法的目的,是要证明某些观念具有现实的必然性;而马克思运用辩证法的目的,则是要揭示这些具有“客观”外表的观念的历史性前提。

按照大致的写作时间顺序,“资本一般”文本群由七个独立文本共同组成,它们分别是:(1)一个编号为“M”的单独笔记本、(2)编号为A-C的序列笔记本、(3)已经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4)一个标题为“引文笔记”的单独笔记本、(5)一个标题为“资本章计划草稿”的单独笔记本、(6)标题为“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一般”的序列笔记本I-XXIII、(7)标题为“补充笔记”的序列笔记本A-H。

二、“1861-1863年手稿”的理论内容

“资本一般”理论的逻辑框架就是运用辩证法对价值概念的逻辑演绎,表现为价值概念克服自身的抽象性、获得全部具体规定的辩证发展过程,包括商品、货币和资本三个环节。“商品”是“资本一般”理论的逻辑起点,价值在商品中具有最抽象的规定性,但同时也是最无规定性的抽象,即以人的直接需要为前提一般的社会劳动。“货币”是“资本一般”理论的逻辑中项,价值在货币形式中克服了无规定的抽象性并获得了新的规定性,成为通过流通来实现增殖的对象化劳动;价值在货币的形式上实现了自为的存在,不过仍然是抽象的,人对财富的追求是价值存在的前提。“资本”是“资本一般”理论的逻辑终点,价值在资本形式克服了自己的抽象性,成为不依赖于人的自在自为的独立主体。在资本的形式中,价值既是自己的前提又是自己的结果:资本存在的前提是雇佣劳动制度,雇佣劳动制度的前提则是生产资料与社会个体的分离,而生产资料与社会个体的分离本身又是资本生产的结果。因此,价值在资本的形式中获得了自我创造、自我更新的能力,而个人基于自由意志的行动只不过是资本生产的中介和工具,价值由此获得了“客观”的外表。endprint

“资本一般”理论是对价值概念的纯形式的逻辑演绎,呈现了商品生产普遍化的前提,即资产阶级社会关系的各种形式规定。古典经济学的资本理论一方面具有科学性,是对社会整体规律的忠实研究;另一方面又具有庸俗性,只是从物和生产的方面研究商品生产,从而将资产阶级社会的社会关系及其必然规律当成了自由的外在界限。为了批评古典经济学的庸俗部分,马克思在1858年-1863年运用他发现的新方法创立了完整的“资本一般”理论。“资本一般”理论从内容上可以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形态。广义“资本一般”理论包括《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简称“第一分册”)和“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内容是价值概念的矛盾及其自我克服,分为商品、货币和资本三个辩证环节;狭义“资本一般”理论则特指“1861-1863年手稿”中的理论内容,即资本概念的矛盾及其自我克服,也就是广义“资本一般”理论的第三环节。换言之,从“资本一般”理论的视角来看,“第一分册”和“1861-1863年手稿”结合在一起才是一部完整的理论著作。还原“资本一般”理论的创立过程对于理解“1861-1863年手稿”而言具有基础性的先导作用,尽管手稿的成型程度达不到“第一分册”那样出版的程度,但马克思在其中已经完成了“资本一般”理论的创建工作,标志着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在“资本一般”理论的基础上,“1861-1863年手稿”的逻辑框架才能够得到呈现,其中杂乱的经济学评论背后的哲学立场才可以被恰当地理解。据此,“1861-1863年手稿”的内容可以被分为两部分,第I-V、XVI-XVII、XIX-XXIII笔记本的内容是“资本一般”理论第三个环节(即资本形式的价值)的正面阐述,而第VI-XV、XVIII笔记本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对各种经济学理论的历史述评。通过“资本一般”理论的辩证逻辑,马克思证明了价值与资本实际上是同一种社会关系的不同表现。因此,任何基于价值理论的资本主义批判都不会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关系构成实际的影响,反而最终都会蜕变成对资本和资产阶级社会的辩护。在“1861-1863年手稿”中的正面阐述部分,马克思完成了“资本”章的三个环节,即“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以及“资本和利润”。在历史评述的部分,马克思首先主要摘录和评述了三个版本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三个版本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以及其他一些零散的相关著作,完成了对斯密和李嘉图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之后,马克思又摘录了李嘉图学派开始解体后社会主义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的一些著作,完成了對空想社会主义和庸俗经济学的双重批判。

三、“1861-1863年手稿”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古典经济学的弊端在于将作为生产条件的资本和作为社会关系的资本混为一谈,因此始终处在一种矛盾的二重性之中。根据“资本一般”理论,资本的全部规定性都只能来自于价值概念的辩证逻辑的演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全部规定性,也就构成了对现代社会关系的理解。因此,通过“资本一般”理论可以很容易地区分现出实中“资本”的哪些功能体现了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社会关系,而哪些功能体现了其作为物的自然属性。古典经济学由于方法论上的缺陷无法做出上述区分,只能困顿于资本好坏各半的二重性分析,无法实现对资本的批判性理解。在“资本一般”的视角下,资本主义生产只是为了货币增殖而进行的生产,其自觉目的是生产出雇佣劳动制度以及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分离。生产条件的改善只是资本主义生产不自觉的结果,因此它不是资本的本质功能,改善后的生产条件也不会随着资本被扬弃而消失。

社会主义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的弊端在于,把价值概念当作了评价资本的理论出发点,因而无法超出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关系。两派学者之间的争论看起来针锋相对,但实际上是犯了同样的错误,都将价值作为讨论公平正义等道德问题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学认为人类社会可以通过自我的设计超越资产阶级社会的不平等,但是他们进行设计的理论基础却是基于商品形式的劳动价值理论,因此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了抵挡社会主义者基于价值理论的道德批评,庸俗经济学将资本生产的各种现实规律直接等同于价值规律,从而将资产阶级美化为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道德规范的完美社会。价值是资产阶级社会中普遍的追求目标,只要个体仍然以价值为目的,那么资本生产的规律就会表现为一种铁的必然性。因此,基于价值观念的道德批评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变革。根据“资本一般”理论的逻辑推论,社会的真正变革的动力只能来自于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即生产资料的不断集中。当生产资料的集中程度达到极限的时候,资产阶级社会将会自我扬弃,并将已有的生产力作为新的社会关系的物质基础。在新的社会关系中,价值将回归它本来的抽象性,仅仅作为个体交换时单纯观念,不再具有调节生产的现实功能。

在“1861-1863年手稿”中,马克思完成了“资本一般”理论的全部内容,并且完成了对政治经济学的整体批判。此后,马克思以“资本一般”的逻辑框架为蓝本开启了《资本论》的写作。《资本论》中尽管没有直接使用“资本一般”这一概念,但是“资本一般”理论的核心议题和批判方法都被保留了下来。此外,由于《资本论》最终没有完成,马克思在1858-1863年间完成的“资本一般”理论实际上是他一生中对于自己经济学理论的唯一一次完整阐述。因此,在新的文本条件下重新研究“1861-1863年手稿”来挖掘马克思的“资本一般”理论,无论对于《资本论》本身的研究,还是回应西方经济学对于《资本论》的批评,都具有基础性的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手稿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丢失的手稿
手稿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经济学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