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迈山景观资源探索与思考

2017-07-14 05:31杨丽萍鄢翔苏志龙
现代园艺 2017年5期

杨丽萍 鄢翔 苏志龙

摘要:随着云南古茶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其所代表的各山头古茶区域景观风貌,也被茶客、游客、学者所探访。针对该地的景观资源进行开发和保护利用,从风景旅游、景观生态等方面分析其景观资源现状、挖掘景观结构存在的问题,思考开发和保护的利用途径,希望能从中找出具体的实施措施,给当地经济发展及相似类型的区域发展提出部分建议。

关键词:景迈山;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保护与开发

近几年来随着普洱茶熱的升温,云南古茶园型区域的发展越来越被当地政府重视。以景迈山为例,景迈山2736.53hm2古茶林在2012年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2014年景迈山的翁基、糯干级芒景村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传统村落保护的名单。由此看来,重视古茶园型旅游区的保护与开发是区域发展的基本要求。景迈山作为云南众多古茶园中较为典型的代表,其该区域的发展与保护也可被同类型区域发展所借鉴。

1景迈山景观结构现状

景迈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惠明镇境内。整个景迈山主要辖景迈和芒景2个行政村,以布朗族、拉祜族、傣族为主要民族。景迈山最高海拔为1662m,最低为1 100m。其当地的古茶林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面积1866.67hm2,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栽培型古茶园。除此之外还具有较为完整的古村落、古寺庙、古民俗等,有较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景迈山景观资源众多,具有开发旅游的优势价值。但随着近几年开发热的升温、古茶的需求,整个景迈山的景观资源利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2景迈山景观结构存在的问题

2.1村落风貌保护缺乏特色 传统村落作为人文景观要素之一,是最能传承先辈的智慧结晶。近几年普洱茶热的升温,当地村民的收入增加,在改善居住条件需求的驱使下,对传统民居进行翻新、改造甚至拆建,导致了传统村落风貌和传统建筑减少;一些新建房屋沿着道路建设,已经失去了传统村落围绕寨心布局的形式。新村寨的建设已失传统的布局方式,更多地围绕着交通、经济、区位等特色进行建设。

2.2自然景观开发力度欠缺 古茶作为景迈山的主要经济产业,其所发挥的价值只存在于茶叶的食用价值,而对于古茶园的整体景观价值开发力度不足。古茶园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依托物,其本身所具有的观光价值是整个古茶园型旅游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景迈山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经济支撑,因此有序地开发景迈山自然景观资源是发展生态旅游的主要途径之一。

2.3景迈山基础设施不完善 景迈山作为旅游开发项目,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共设施的完善、交通设施的增设,都是体现人性化设置,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要求。整个景迈山建设过程中,其发展的思路仍然停留在茶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对于整个景迈山的景观资源的开发,生态旅游建设的思路仍存在片面性、单一性、缺乏整体考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及交通设施的不完善,对于村落建设、村民日常生活及游客来往等影响较大。

2.4景区景观整体性不强 整个景迈山有着众多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但景观的开发,资源的合理利用不够全面。去景迈山的每个茶客、游客等都满怀希望能够看到最原始、最生态、最全面的景迈山,但真到了景迈山,看到的却是几颗茶树、部分传统民居,其他的就很难感受到景迈山的原始风貌。在后期的保护与开发中应该着重利用好当地的景观资源,把整个景迈山的景观资源连续起来,形成整体,不应该只开发茶资源,而更应该把当地的各种景观资源作为景迈山可持续发展的真正途径。

2.5景观人为干扰痕迹大

尽管景迈山的发展是依托其古茶林、古村落,但在整个景区发展的过程中,当地政府、老百姓为了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满足茶热升温所带来的经济热,在发展中打破了传统村落发展的格局、传统建筑建造的风格以及村民生活模式,这样看来是为了满足人口和经济的增长,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很容易就打破景迈山的生态系统。景迈山的生态系统是原始森林、茶林、村落、各族村民之间几百年来遵循自然的给予、各类圈层生物在满足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以各自传统的生活方式生存了几百年,以致于到现在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其原始风貌。因此对景迈山生态系统的人为干预,如若不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生态安全预警,在长期发展中可能会消耗整个景区的生态系统。

3景迈山景观开发及保护利用途径思考

整个景迈山有着宝贵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发展其景观资源,保护整个景区生态系统,是景迈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针对景迈山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融合性及古茶园申遗的保护特征,有必要对景迈山景观开发与保护利用研究进行探讨,提出相关措施。

3.1强调以自然景观为中心的保护对象 针对景迈山多年来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茶资源的开发、景迈山上的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等,其保护的对象定位为植物、动物、土壤、水文、大气等生态或物种,而生物多样性并不只是物种多样性或生态多样性,也不是它们之间简单的相加,而是一个具有等级、时空尺度和格局特征的复杂系统。这种传统的以物种为中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缺乏多重尺度的生物多样性,缺乏对整个景迈山的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完整性的考虑。因此在研究中,不仅应该对当地物种多样性进行考虑,还应该重视景观多样性的保护。

将原先考虑的物种多样的保护,扩展以自然景观为中心的保护对象,落实到整个景迈山空间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的空间单元,这不仅是对生态学的认识,更是从以传统物种保护为中心的方式,延伸到以景观为中心的自然保护途径的转变,这就要求引进景观生态的理念、生态旅游开发为观点的保护问题。

3.2强调景观生态格局的保护 针对近几年来景迈山一直在做的申遗工作,其对自然遗产的保护更应该强调景观生态格局的保护。景观生态学强调空间的异质性、空间格局、功能及其动态等问题,是自然景观保护应该关心的主要问题。站在景观层次和水平角度来研究景迈山的生态保护问题,首先应该研究其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和景观动态等对整个景迈山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整个景观生态所产生的不安全因素等,提出景迈山生态保护问题、维持正常的生态过程、合理利用其自然景观资源资源,保证景迈山的可持续发展。

3.3完善人文景观的相关内容

景迈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几百年来各民族之间和平共处。他们之间相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服饰、饮食、宗教信仰、民俗活动、建筑风格、村庄风貌等是宝贵的人文资源。挖掘其所具有的传统风俗、保留原始风貌并不断完善相关人文景观内容,是景迈山发展民族旅游、生态旅游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特色风貌、宝贵的文化遗产。

3.4强调自然和人文景观之间的整体性 现今呈现的景迈山古茶园、古村落、古文化等从整个景观空间来看,它们之间是具有一定联系,并相互影响,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这种发展是在人和自然、民族与民族之间找到了平衡,在后续的保护与开发之间延续这种生存发展模式、传承相应的生存法则,是保证景迈山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风景区的主要发展模式。一个景区发展,必须把物质和文化联系起来,把人的活动和物质实体联系起来,才能形成风景区,也才能形成自身的特色。景迈山具有众多宝贵的景观资源,是其他景区所不同的。把所具有的原始自然风貌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景观联系起来,二者之间既有文化依托、内涵体现、还有物质呈现。

3.5均衡各景观资源之间的发展 虽然景迈山的发展因古茶价格的升温,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并不是整个景迈山上所有的人都受益。因古茶分布不同、品质不一样,产生了人与人、户与户、村与村、民族和民族之间的差别,如若不完善相关的发展措施,他们之间的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当地政府的负担也会越来越重,长此以往将会产生不可調和的矛盾。均衡各景观资源之间的发展,完善古茶资源的开发,不仅仅只卖鲜叶、毛茶,还应该把体验、品鉴、玩赏为一体的所有生态旅游方式融入到古茶自然景观资源开发中去,把各村寨、各民族的主要人文景观资源特色挖掘、补充、完善,形成一村一特色、一族一风情,让游客既能感受不同的民族风情、又能体味最原始的自然风貌。尽可能开发古茶资源,让古茶资源的游、购、娱、体成为景迈山的最具特色资源,同时辅以发展其他各民族、各村寨的人文景观资源,缩小当地村民的贫富差距,形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模式。

4结语

如何对景迈山旅游区进行保护和开发是一个持之以恒的问题,作为云南省古茶园型旅游区的示范区域,更应该从长远利益来看待其发展和保护的问题。运用景观生态学、生态旅游、风景园林学等多学科,抓住景迈山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特色,均衡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不仅是给同类型区域的发展带来可借鉴之处,更从长远来考虑当地经济增长、老百姓生活质量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

(收稿:2017-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