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2017-07-15 10:44丑钊中国创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消费导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经营风险盈利商业银行

丑钊 中国创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陈哲 中国创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丑钊 中国创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陈哲 中国创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商业银行资产运用逐渐多样化,但其不良资产率也在不断增加,银行经营风险增加,因此,如何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高银行资产利用率,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出现,减少银行呆坏账,必须主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探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进而加强对不良资产的管理,最终有效提高银行资产运用率。故此,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出发,从银行和企业的角度分别探究不良资产成因。

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 现状 成因

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将社会闲散资金集中化,再通过资产业务将资金贷方给企业,通过存贷利差实现银行盈利能力,但在这一过程中,不良资产的存在又限制了银行盈利能力,减缓了银行资产周转速度,增加了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效果的核心在于解决和预防不良资产问题,而只有立足于商业银行经营现状,充分重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存规模和成因,才能找到解决的预防问题的策略。

一、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不断拓展,商业银行资产运用方式更加多样化,但同时不良资产率也在攀升。为了加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成果,必须重视不良资产问题,正视不良资产现状,以下笔者将分别从银行和借款人的角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1.不良贷款率逐年攀升,贷款周转速度减慢。在我国,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不良贷款在不良资产中的比例目前已经到达风险警戒线边缘,不良贷款逐年增加,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提高,系统性金融危机隐患逐渐暴露。就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不良贷款率而言,如不及时处理,很难继续推动商业银行健康持续发展。另外,贷款周转速度也是衡量商业银行资产运用效率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以中长期贷款为主,贷款周转速度减慢,造成银行短期资金流动性不足,从而导致资金运用效率下降。

2.“三无”贷款增加,银行债权保障程度下降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有着严格的执行程序,根据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规定,借款人申请贷款必须提供一定的担保,在贷款发放前提交抵押担保文件以及相应的抵押资产证明。但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发放现状来看,部分企业存在“特殊情况”,未上交完备的证明文件便得到贷款,或者商业银行受制于行政命令发放贷款,这部分贷款没有完备的担保文件和标的便成为“三无”贷款。由于贷款业务执行程序被打破,银行债权自然得不到保障,贷款资金回收成为商业银行一大难题。

3.欠息比率增加,银行资产盈利能力下降。欠息问题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出现不良资产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在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运用的过程中,利息回收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贷款到期后,有些企业由于经营不善无法全额偿还本息,这时为了鼓励企业发展,政府通常会采取担保偿还本金的办法。但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这一做法严重破坏了商业银行正常的盈利体系,贷款资金无法获取利息,银行资产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因此,欠息比率的增加必须得到重视,否则商业银行很难保证持续性经营。

4.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加,存贷款利差减小。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存贷利差保持盈利性,但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调整存贷利率,商业银行必须与国家政策相适应,存贷利差不断减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得不到保障,尤其是现有资金的盈利能力不断下降,无形中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2015年以来,为推动经济发展,我国多次进行贷款利率下调,存贷利差的减小导致商业银行贷款利润不断下降,经营压力攀升。

5.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是一类特殊的金融机构,其特殊性表现在商业银行以货币为载体,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同时承担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发放时,要对借款人展开尽职调查,实施审贷分离制度,最大限度降低金融风险。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有限,缺乏风险审查意识,风险控制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6.低质量企业贷款占比增加。企业贷款是银行根据对企业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等多种条件审查进行发放的,按照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细则,企业贷款采取比例发放制,对于超出比例的贷款原则上不予批准。但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现状并非如此,由于行政干预的存在,对于某些被扶持企业或困难企业的贷款申请,很难按照银行内部流程进行比例内贷款,从而出现超额贷款现象,降低了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增加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7.行政干预制约,呆坏账风险增加。目前,商业银行贷款程序不能严格执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行政干预手段的存在,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被赋予吸收公众存款的能力,同时也意味着其所受管制较多,在接受政府干预的前提下,行使自主经营权。当国家进行产业扶持或地区经济调整时,政府通过向商业银行施加行政压力迫使银行放款,进而导致商业银行呆坏账风险增加。

8.企业经营风险增加,还贷能力下降。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发生改变,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企业还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这也是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不断加剧,优胜劣汰现象更加明显,很多企业的资金链出现问题,经营风险加剧,企业还贷能力下降和贷款申请困难进入恶性循环,很多企业不得不选择进行破产清算,银行贷款的回收成为难题。事实上,有很多亏损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并不能改善其经营状况,无非是推迟破产时间,商业银行对这部分企业进行放款,必然会增加其不良资产率,限制银行整体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

9.企业逃债现象增加。在经济转型时期,我国政府鼓励企业通过改制、合并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生存空间,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改制和合并对企业来说是一项大工程,不仅意味着经营性质的改变,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和业务模式也要做出调整,这对原有企业的贷款在政策上带来较大风险。在改制和合并的过程中,部分企业会通过恶意破产进行逃债,而我国现行政策对这一行为的规定尚不明确,商业银行很难追究企业的逃债责任,从而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

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从政策、银行和企业的角度分析不良资产成因,是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的前提,综合来看,我国不良资产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资金体制的改变使企业还贷能力下降。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不断攀升,中长期贷款回收问题降低了银行资金周转速度,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是因为我国资金体制的改变,企业还款能力下降,银行在进行贷款回收时,不得不对企业贷款展期,导致短期资金流动性不足,商业银行投资计划被打乱,因此,商业银行资金盈利能力受限,资产投资受阻,不良资产自然有所增加,严格审查企业还贷能力,控制不良贷款比例是改善不良资产问题的重要手段。

2.银行盲目放贷,对企业审查不足。“三无”贷款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银行债权保障程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行政干预,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提供的担保文件和资信证明不实,商业银行对企业资质审查不足。企业为了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会提前对自身所提交的材料进行粉饰,甚至故意上交虚假证明,而商业银行对这些文件的真实性并未给与充分重视,盲目放贷增加了不良资产比率,也增加了银行资产管理难度。

3.部分业务与政策性银行分界线不清晰。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企业,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受政府行政干预明显,对于特殊企业的贷款,政府通过施加行政压力迫使银行为企业降低贷款利率,有时也会通过担保的方式,使得企业在到期偿还时只给付银行本金。而商业银行又与政策性银行不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特殊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业务与政策性银行业务的混同,难以保证商业银行利润的实现,对于某些国有企业,特别是经营出现亏损的国有企业,商业银行利息收取困难。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成为银行体系中的主力军,但难以保持充分的独立性,与政策性银行业务分界线不清晰,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得不到保障,不良资产率上升。

4.借款人违法贷款,转移贷款风险。对于企业的贷款申请,商业银行应该首先审查其贷款用途,对于审查合格的贷款申请原则上商业银行按照比例发放,比例外贷款现象的滋生,从根本上来看是由于企业的超额资金需求,借款人通过银行贷款获取额外的资金,进行所申请的贷款用途以外的投资活动,甚至进行资金转移,钻法律的空子,违法贷款,转移贷款风险。超比例贷款现象模糊了银行贷款资金流向,增加了银行资金管理难度和经营风险,同时贷款风险的转移扩大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率。

5.通货膨胀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率。合理的企业资金周转率是保障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企业的盈利水平是银行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的重要指标,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还贷能力息息相关。目前,受通货通胀的影响,从表面上来看企业经营业绩上浮,但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未有实质性上升,甚至有所下降,而经营业绩的上浮使企业缴纳的税款增加,企业资金周转率下降,还贷能力自然得不到保障,银行贷款回收陷入困境。因此,在制定贷款回收计划时,商业银行必须将通货膨胀因素对企业资金的影响考虑在内,保障企业资金周转率的同时保障商业银行资金盈利率。

6.行政干预存在,银行成为弱势群体。商业银行主要经营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受行政管理制约,在行政管理体制下保持相对而非绝对独立性。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流动性和盈利性,但商业银行的经营压力较大,因为商业银行必须在政府财政遇到困难时给予支持,并为大型国有企业提供贷款便利。目前,商业银行成为弱势群体,行政干预的存在使其不能严格按照内部程序办理存贷业务,经营风险增加,经营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这也是当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累积的重要原因。

7.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了商行贷款风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保持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内部结构和管理模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进行内部调整提高竞争力的同时,也为自身增加了更多的经营风险,也意味着企业将花费更多的资金用于风险管理,制约了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企业调整结构需要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但其经营风险使自身还款能力下降,也为发放贷款的银行带来资金风险。

8.企业利用改制、合并等逃避银行债务。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改制和合并有助于转亏为盈,对企业而言是件好事,但是有些企业亏损严重,利用改制和合并降低还款压力,逃避银行债务,逐渐演变成蓄意逃贷行为,因此,从银行的角度来看,改制和合并增加了银行贷款回收难度,有些企业启动破产清算程序,使银行贷款利润消失殆尽,商业贷款成为银行的不良资产。

9.利率体制改革,银行利率风险增加。近年来,我国利率体制不断发生变革,商业银行作为国家金融机构,必须与国家政策调整相适应,受行政制约明显。中国人民银行不断下调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的缩小制约其盈利能力的实现,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利率风险增加,成为不良贷款产生的一大因素。

10.银行风险防控体系不完善。银行风险防控体系是防范不良资产负面影响的核心环节,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尚不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有限,缺乏风险防控意识,不能有效甄别市场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存在系统性金融危机隐患,严重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控制。

结语: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不容忽视,不良贷款是导致不良资产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飙升,贷款周转速度下降,银行的经营风险不断增加,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合理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效果的关键。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来看,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行政干预使商业银行难以独善其身,银行存贷利差不断缩小,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企业还款能力下降,改制滋生逃债行为。商业银行应该严格遵守经营管理的“三性”原则,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银行资产流动性和盈利性,严格审查借款企业资质,建立完善的风控体系,从而将不良资产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1]郭婧洲.浅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统计研究,2010,27(8):96-98.

[2]杨盛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体制性成因探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1):101-105.

[3]郭代,赵文超,刘力等.新常态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策略探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5,(9):7-10.

[4]耿梦莎,赵晔.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成因与治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4):209-210.

[5]徐李立.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其治理对策[J].中国市场,2017,(10):61-62.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061.

[6]王一任,李长福.浅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界定及处理方法[J].商场现代化,2017,(7):219-220.

[7]封文丽,张晓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探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7,(6):36-40.

[8]李雅文.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商品与质量,2015,(45):21

猜你喜欢
经营风险盈利商业银行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房地产开发中的经营风险管理探讨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机制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不盈利的扩张都是徒劳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
浅谈如何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从内控管理的角度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