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沈从文作品与绘画的艺术美学

2017-07-15 08:35陈艳丽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边城沈从文绘画

陈艳丽

摘 要: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的沈从文,用他大苦、深忧、至美的悲悯情怀谱写出我们生命诗意的哀乐,呈现出汉语言文字无以复加的性灵美。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寻找到了自己感性的显现方式,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绘画意味。

关键词:真、善、美、爱;人性;中国传统绘画

中图分类号: 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7-0007-01

一、前言

1988年,沈从文因去世而無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奖终身评委,著名瑞典汉学家马悦然先生多次试图说服瑞典学院把诺奖授予逝去的人,在用尽浑身解数,最后一轮近乎疯狂的劝说无效后,这位老先生嚎啕大哭,悲伤地走出屋子。是什么让这位深谙中国文化,精通汉语,翻译了我国大量优秀作家作品的汉学家如此伤心?沈从文究竟给予了我们这个民族,给予了世界怎样的贡献和影响?

“生命所需,惟对于现世之光影疯狂而已。以生命本身,从阳光雨露而来,即如火焰,有热有光。”

“安排得恰到好处时,即一块顽石、一把线、一片淡墨、一些竹头木屑的拼合,也见出生命洋溢。”

以此两段话,便可窥见沈从文的生命哲学与美学思想。那么炽热通透清朗,强韧,野性,纯净,纯净到甚而无辜,无辜到超越凡俗。正像他的生平,他的爱恋,他的文字艺术和文化研究。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①? 一生命运多舛的他,在他的田园小地造理想艺术,供奉人性。世间万物皆备于我,而我将其造新我,使之更高贵更高明。

二、丰富的生活阅历对沈从文的影响

沈从文14岁随军行伍,浪迹漂泊,丰富的生活阅历与自我教育锤炼出他独特的内在和视野。早期十年的教书写作生涯奠定了他不落俗套不假雕饰的真实唯美风格。1936年,沈从文的《边城》出版。而假如没有他四年情书的强势进攻换回的与张兆和的感情婚姻,这本自然和人性之书也实难书写成功吧?1939—1947年在西南联大教书时被联大的怪才狂人看不起,最有名的莫过于恃才傲物的刘文典的轻视。而不断称自己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并不计较,只埋头刻苦精进,对着学生做最好的奉献去了。他文革期间被打倒,被派去五七干校扫厕所,被军代表烧去书籍文物,他始终保持着“独轮车虽小,不倒永向前,日月长经天,大道默无言”的信念。他的一生,坎坷跌宕,生时不轻易为人所懂得,连他最爱、唯一爱的人张兆和也不懂得,但他却用这绝然的孤独抒发了我们此生为人和为文的生命特质——真,善,美,那么哀伤,崇敬,不可思议。像翠翠清明的眸子,像永不消亡的存在和延续,像流转如水的生命本身。

我以为,沈从文的生命哲学与美学思想是潜气内传,风物冥合的。一个好的艺术家,首先肯定是一个好的思想家。在别集作品《烛虚》篇里,他真实深刻地剖析自己境况心绪的矛盾,如围城般不可解的常态的矛盾:在乡村的漂泊里,他梦想喧嚣辉煌的城市,当梦境成为现实,他却体悟生命只剩空壳,要厌倦逃离了。

然而终是回不去了。

但痛彻的思索领悟后,他并不厌世消极,他说,他过于爱有生一切。爱与死为邻,他因此常常想到死。他说:人生这本分量沉重的大书值得翻到个人所能翻看到的最后一页,必须慢慢的翻,我只是翻得太快,看了些不许看的事迹。在有生中我发现了“美”,那本身代表一种最高的德性,人的智慧无不由此影响而来。典雅词令与华美文学,与之相比都黯然无光,如细碎星点在朗月照耀下同样黯然无光②。它无不映照澄明又复杂的人性。而人世若失悲悯,爱与美均无意义。正是怀揣大情怀大悲悯大敬畏,沈从文超越世俗,扩大与探寻灵魂深处,用别样的人格光辉反观自我及万物众生,在造物主神奇的光影里徜徉流连,用哀乐之美的文字音符追问永生,虔敬上帝造物。是的,生命之火燃了又熄了,一点蓝焰,一堆灰③。是的,凡此种种皆虚幻,时空终无意义的消逝,但生而为人,需在无意义处寻意义,需发现美之无所不在的生趣,需倾心,不漠然。

三、中国传统绘画在沈从文作品中的显现

沈从文说:”中国传统绘画是人格化的艺术,注重抒写主体的人格、情趣,表现自灵的最微妙的活动④。“沈从文的小说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寻找到了自己感性的显现方式,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绘画意味,经常提到宋人小画对自己的启示,常将宋元绘画的取景方式融入到文学创作中,用中国山水画的远视技法来审视看到的自然山水,自然山水五光十色,中国画强调注重色彩的和谐统一。把宋元青山绿水画中的色彩运用到文学创作中,边城的山,边城的水,边城的鸟,以及边城的少女都是青翠碧绿的。他不仅偏爱用青山色彩营造小说意境,而且善于用水墨写意的方式塑造人物形象、山水构景,更擅长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手法来经营小说的结构。沈从文对中国画的“墨”情有独钟,彩生于黑白。他对黑色如此感兴趣,一则是因为在湘西生活中的现实取证;二则是因为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墨色所影响,墨色能体现丰富的韵味,引起无穷的色彩联想。1933年, 沈从文回湘西时就曾不时泊船上岸用画笔画下了不能用文字表现的动人美景, 且体悟到文学与艺术间的妙理:“用画笔表现抽象美丽印象, 文字不如绘画……⑤”沈从文潜心揣摩过沈石田、仇十洲、王麓台等画家的作品, 对古代工艺美术也作过精深的研考。20世纪40年代写就的《读展子虔的〈游春图〉》, 洋洋万余字, 叙隋唐以来绘画变迁如数家珍, 并结合隋唐以后服饰、装裱、绢素及人物起居方式的特点辨明了《游春图》的真伪。1948年,在遭受郭沫若批判后宣布封笔,转入研究中国古代服饰,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从文赏玉》等,并真知灼见地断定《韩熙载夜宴图》是宋初南唐入降以后的人所作。同时他的书法造诣甚高,养静以启悟智慧与爱与美,同世间具象与抽象争斗,圆融地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沈从文偶尔而为的画作在造诣很深的画家黄永玉看来也是“一种极有韵致的妙物”,“他提到某些画, 某些工艺品高妙之处, 我用了许多年才醒悟过来”⑥。

四、结语

细细读沈从文的作品,这些反映他对当时社会,文艺创作,文史研究的篇章,特别是他对生命之爱与美的哲学思索,都值得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世界景仰回味,并珍重。它是佛家的简淡枯索,慈悲喜舍,它是道家的道法自然,清静不争,它是儒家的修齐治平,智信忠恕,它是中国文艺的空灵与充实,它是西方文艺的感性与理性。而所有这些又都不够,又都不全然代表他,说尽他。他沉入无边无垠的深,挚爱这盎然诗意的生。普罗亭诺斯说:“没有眼睛能看见日光,假使他不是日光性的。没有心灵能看见美,假使他自己不是美的。你若想观照神与美,先要你自己似神而美⑦。”似神而美的沈从文,却并不真的愿做真的神吧?他在柔的清波光影里醉着,梦着,弹奏着不息的生之乐曲。

注释:

①孟子.孟子.万章下[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2:182.

②③沈从文.七色魇[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07-110.

④丰子恺.绘画概说[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⑤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11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1.

⑥黄永玉.太阳下的风景[J].花城,1980(05).

⑦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41-236.

猜你喜欢
边城沈从文绘画
灰狼和山羊
塞翁失马
熏风四月到天涯
沈从文接“火”传温暖
皈依真·善·美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