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区研究进展对济阳坳陷碳酸盐岩潜山勘探的启示

2017-07-15 15:45吕建波
求知导刊 2017年14期

吕建波

摘 要:近几年,国内不同地区碳酸盐岩潜山通过研究思路、地质建模认识的突破,在潜山勘探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发现。在邻区这些最新研究成果启示下,文章结合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勘探实际情况,在构造解释、储层改造、油气运移和成藏等方面提出了需要强化攻关的方向,同时提出了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下步勘探方向和有利区带。

关键词:邻区;济阳坳陷;碳酸盐;潜山勘探内幕断层;流体改造;非均质性

中图分类号:P618.130.8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油藏从20世纪70年代初义和庄潜山的发现开始,到2000年左右先后发现了广饶、埕岛、富台、桩海等潜山油藏,于2003年达到顶峰,探明储量1.95亿吨,成为胜利油田重要的接替阵地。

1.基本石油地质概况

济阳坳陷是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是叠置在华北克拉通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寒武系-奥陶系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夹泥岩沉积,厚度1200~1500米。该套地层自下而上发育了馒头组、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冶里亮甲山组、下马家沟组、上马家沟组、八陡组等组段。前人研究表明,本区碳酸盐岩不具备生烃能力,油气均来自相邻凹陷的第三系,为新生古储油气藏。

2.进展与启示

(1)内幕断层与油气控藏。近年华北油田重新研究创新“古储古储”成藏模式,重新分析认为潜山内部发育了一条内幕断层,将潜山分隔成两个块体,部署钻探长3井获得突破。该潜山的突破证实了潜山顶面没有断距的内幕断层对油气可以起到控藏作用。在该认识启示下,我们对埕岛东坡下古生界以往由于缺少断层而没有圈闭的区带进行了重新解释。经过本次解释,新增了10条断层,从而增加10个断块。因此,以前认为没有勘探潜力的埕岛东坡各个断块都有可能富集成藏,从而提高了其潜力。

(2)流体与储层发育。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发育模式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以往的研究成果一是主要集中于风化淋滤作用下的不整合面发育规律的研究;二是内幕储层虽有所涉略,但侧重的是岩性、潜水面等耦合关系作用下的储层发育规律研究。除了高青断层,济阳坳陷发育了垦东—埕北、孤西、罗西等多条印支期北西向断层,发育了垦东、孤东等多条燕山期发育的北东向断层,这些断层在古近纪大多复活,因而沿着这些老断层都有可能有大量热液上涌,对潜山地层进行改造而形成内幕储层。

(3)不整合面输导与油气成藏。下古生界潜山顶面由于经历时间长,岩性本身的特点易于风化淋滤而作为油气输导通道前人做过大量的研究并得到共识。在该认识指导下,我们前期的勘探目标都是在潜山高部位寻找和落实构造油气藏为主。研究发现,济阳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非均质性普遍存在,各个组段之间都发育一套泥质含量很重的层段。因此,我们需要加大不整合面非均质性的研究力度,重新审视广大潜山的斜坡区,特别是面向凹陷的、有油气来源的斜坡区域,通过1—2口风险探井来落实其勘探潜力。

(4)断层输导与油气成藏。前期研究认为,斷层与潜山的关系研究不同于第三系两者之间的关系。由于潜山往往被认为刚性体,只要有断层都被认为是高效运移通道。因而两者的关系不是直接对接就是向上或向下运移(油气倒灌),因此勘探目标都是首选与断层相接的潜山断块的高部位,探井钻探深度一般都是进山50或100米没有显示就完钻了。我们应该强化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是断层运移能力的研究,二是断块中下部储层发育规律研究,特别是断块下部内幕储层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有可能在低认识、低钻遇层段有大的发现。

3.济阳坳陷勘探方向探讨

(1)面向各个凹陷的斜坡区域,如车镇南坡、长堤潜山、垦东、王家岗等潜山,它们均为生烃凹陷的斜坡区,为有利的油气指向区,同时这些斜坡部位发育了顺向断层,具有油气成藏的潜力。

(2)与油源断层相接的潜山下部层段,如埕岛西排山、长堤潜山西部、高青-平南等潜山。这些潜山有的顶部发现了油气,但这些潜山的下部层段目前认识较少,有可能存在油气富集区。

(3)内幕断层发育区,如埕北20潜山带、义和庄潜山等。这些区带已经证实有油气富集,通过加强内幕断层的解释,有可能进一步增加新的断块圈闭,从而进一步扩大含油气面积。

参考文献:

[1]马立驰.济阳坳陷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勘探技术综述[J].石油学报,2004,25(6):44-47.

[2]马立驰.胜利油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勘探核心技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2):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