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2017-07-16 09:04
家庭服务 2017年6期
关键词:阿里零售线下

观点

刘星:新零售新在哪里?

我曾在连锁零售协会的大会上发表过一个看法,认为 “O2O” 这个词用得不太好,是非常导向性的思维——要么从线下到线上,要么从线上到线下。我认为,应该是 “O+O”,做得更好可以是“O×O”,什么意思?线上和线下是融合的,是叠加的,甚至是乘数放大的效应。这很难用一个词来形容,所以,马云用了“新零售”这个词,我觉得非常好。

电商是否已成往事?我认为,不是往事,新一代电商还是有很多机会。能不能再出现一个阿里巴巴?我不敢说。但我认为整个电商产业不应该是现在三大巨头占据约90%的市场份额的格局,我认为电商产业应该会有具备鲜明特色的、小而美的电商出现。

那么,在对O2O的探索中我们到底学会了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很多互联网从业者理解到一点:线下零售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不是只依靠互联网那套玩法就能玩转。线下零售是否苟延残喘?这个问题不用回答,我们已经感受到很多创新业态的出现。

新零售新在哪?我觉得是新业态、新人群、新品牌、新技术。那么,也就是构建新业态、依托新人群、提供新品牌、应用新技术,而“线下载体的新零售”是“正在开往春天的列车”。

刘芹:创业公司最多只有三次犯错的机会

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基本上最多有三次犯大错的机会,犯完之后,这个公司就挂了。就那么点钱,又只有两三次的试错机会,怎么能够破局呢?对于小公司的战略规划,我有两点建议:首先,要破局一定要做减法,专注是小公司抵抗大公司最有效的方法;其次,不要担心这件很小的事情没有人看得上,关键是愿景要足够大。也就是说,当下做的很小的事情,跟愿景之间必须是高度关联的。

一个产品必然要经历三个阶段

传统观念中的解决“痛点”,并不完全适用于推广新产品。富有生命力,且符合未来趋势,这才是产品发展的命脉。所以,如何量化体验?如何通过这一点来改良社交产品?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WANT”,顾客想要这样一款产品;在第二个阶段“NEED”中,“想要”转化为“需要”;市场上的许多产品并未迈入第三阶段“UTILITY”,而这个时期,单一的产品演化为一种效用。

张维宁:O2O的未来应该在于与传统行业的有效对接

O2O上门的产品和服务与其他的线下店几乎没有区别。为什么做不出区别来呢?因为O2O平台本身不具备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它很难做出不一样的东西来。无法通过提升附加价值来创造利润,也就很难长期补贴物流费用。同时,传统行业的企业又患上互联网忧郁症,觉得自己怎么都接不上互联网。他们有大量的产能,产能一旦开动,就能形成利润,但就是不清楚用户要什么。

共享经济后,实体经济失去了话语权

实体经济的多样性,反应的是人性的多样性。之前移动互联网与实体的融合还是相对有机的,流量、实体产品和服务之间是共生关系。共享经济出现后,移动互联网直接涉足硬件产品,以线上产品野蛮生长的方式在线下野蛮扩张,背后是对单级生态话语权的争夺和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除了传统消费市场趋于饱和,增长乏力之外,归根结底还是实体经济失去了对消费市场的话语权。

张继学:社区依然是金矿

社区经济肯定是大金矿,两年前社区O2O之后,有人说社区是万亿级的水平,可以PK天猫和淘宝。到现在为止这个创业风潮慢慢消失了,在社区创业中分为两派,一个天派和地派,天派是“互联网+”来做的,地派是物业做的。

我认为社区的创业机会分为成四类,第一类社区商品流,第二类资金流,第三类是物流,第四类是信息流。

赵平原:生鲜电商距离实现规模盈利还有多远?

消费者在网上购买食品的比例很低,购买生鲜的比例更低。在电子商务里,服装、鞋、信息家电、书比例很高,信息家电领域的渗透率已经接近40%,而电商在食品领域的渗透率只有3%,这是一个巨大的空间。

在生鲜电商领域,既有商品生产能力,同时又有基础服务链条的专业垂直电商方更有机会。

彭成京:打响社区服务综合平台攻防战得靠这六字秘诀

对社区服务综合平台的攻防战做一个归纳总结为6个字:整合、共赢、激励。

整合,把别人的资源拿来为我所用。平台做的事就是整合,自己不生产资源,而是资源再分配——优化资源。共赢,不是动辄就要颠覆人家,一言不合就要断人财路,而是你不给我添麻烦,我就有东西分享给你。激励,把大家的视线集中在他们能得到好处的目标上,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借他人之力,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

58到家如何玩转懒人经济

“人们懒于改造世界,必然勤于改造自己;懒于改造生产方式,必然勤于体力劳动。”王小波笔下的懒或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而依靠像家政服务、月嫂保姆、同城货运这些生活服务需求,显然不能称得上懒,反而更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情。

现代社会构建的基础是分工,交换倾向出于人们自利的动机,并因此引发分工,劳动分工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转向现代社会,人们开始更多地享受到分工带来的个人解放。

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的一场豪赌

如今阿里和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市场的超然存在,二者也成为资本市场投资的风向标,在判断项目是否值得投资之前,会考虑一下这个项目的未来是否能被阿里和腾讯看中,一旦被这两大巨头之一看中,就算一条腿上岸了。阿里和腾讯在共享单车市场分别选择了OFO和摩拜,而腾讯在共享充电宝市场选择了小电,阿里暂时还未做出选择。

对如今的阿里和腾讯来说,就是钱多、资源多、流量多,投资新项目如家常便饭,只要在大方向上对二者的宏观战略布局有利,他们就会参与投资。对于共享单车这类已经经过市场验证的项目,二者都在加大投资,而对于共享充电宝这类还在探索期的项目,即便最后失败了也产生不了多大的经济损失。

接下来共享经济这个领域少不了阿里和腾讯的身影,因为共享类项目基本都是关乎大量用户的市场需求,而只要有用户聚集的地方,就会有阿里和腾讯的身影,所以现在共享经济领域创业,不仅要理解用户需要什么,还要明白阿里和腾讯会不会为此买单。说白了,在共享经济的创投产业链中,创业者、早期投资人不只在赌未来的市场潜力,同时某种程度上也在赌阿里和腾讯是否会为此接盘。

目前来看,共享单车赌赢了,而共享充电宝尚未有定论。

猜你喜欢
阿里零售线下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云上阿里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辰辰带你游阿里
美妆零售新玩法! 化妆品市场现新零售模式
今年春节新兴消费亮点纷呈——2018年新零售走向
万利超市的新零售探索之路
阿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