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汉语借词生存状态影响因素

2017-07-16 00:49杨建红
报刊荟萃(上) 2017年7期
关键词:生存状态

摘 要:世界各国不同民族文化百花齐放、兼容并蓄,民族语言的发展亦是相互交融,相映成辉。英语借用、收录汉语词源词汇的文化现象便是植根于这种全球文化大融合土壤上的必然产物。本文从语音、词形、词义和语法等方面分析了汉语借词的特征,并深入探讨了影响其生存状态的语外语境和语内因素。

关键词:汉语借词;生存状态;语外语境;语内因素

一、引言

作为不同社会文化的承载媒介,世界各国语言并不是彼此隔绝、孤立存在,而是动态开放、相互影响、彼此渗透。恰如萨丕尔(Sapir)所述,“像文化一样,语言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一种语言的使用者和其紧邻语言和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使用者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谈及借用外来词汇的最佳典型,作为第一国际通用语的英语定然首屈一指,现代英语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借鉴、吸收其它民族语言的过程。近些年来,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中国国家实力日益增强,汉语热不断升温,英语中汉语借词数量随之不断扩大,范围也逐渐扩大,渠道、途径不断增多。

二、英语中汉语借词生存状态

英语借用汉语词源词汇比比皆是,此种历史现象已有1000余年历史。Garland(1988)统计被借入英语的汉语词汇约为980。牛津字典中收录了1189个汉语借词英语词条(居英语借词来源第11位)。汪榕培(2002)统计英语中汉语借词收录数量为1488。1994年以来,英语收录的外来词中,汉语词源贡献率为5%到20%,远远超过其他语言来源。Garland以汉语借词被八大权威字典收录数量和被吸收、同化程度为依据提出了四级理论;许爱军(2009)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五层次理论,其划分依据综合考虑了汉语借词语言特征、被同化程度(完全英化的、半英化、完全未英化)、被英、美人理解、认可和接受的程度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表一示例呈现了音译汉语借词的类型及特征。

三、英语中汉语借词生存状态影响因素

语言在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中海纳百川,词语是语言文化这一动态开放系统中最敏感的组成部分,人们借用不同语言词汇填补语义概念空缺,汉语借词在异语环境的生存状态既是语言之外原因的造就,也有语言本身因素之命运使然。

(一)语外影响因素

1.国家硬实力及文化软实力

早期的汉语借词彰显了古代中国先进物质文化(如silk、China、porcelain(瓷器))。而明清时期,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汉语借词则映射出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社会现实,如mahjong(麻将)、lohan(罗汉)、yen(烟瘾)、yen-shee(烟屎)、yen-koh(烟斗)、shanghai(诱骗)、Casino(赌场)、running dog(走狗)、tycoon(大款、巨亨)。如今,中国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异彩纷呈。随着中国飞船成功发射和平安返回,taikonaut(中国宇航员)被收录且将与astronaut(美国宇航员)和cosmonaut(苏联宇航员)并存。

2.借入、传播渠道

汉语词汇早期是通过其它印欧语言,由丝绸之路转借入英语的,而近当代借词进入、传播的渠道呈现出多样化。例如,tea于1601年被纳入英语,其最初是由荷兰人连同闽南语发音一并从爪哇带到了欧洲。茶叶风靡英国后,中国各地名茶的汉语词汇蜂至沓来。oolong(乌龙茶)、bohea(武夷茶)、congou(功夫茶)、hyson(熙春茶)、twankay tea(屯溪茶)、brick tea(砖茶)、lungching tea(龙井茶)等。国内外诸如China Daily(《中国日报》)、News Times(《时代周刊》)、BBC等新闻媒体成为了主要渠道(如xiahai下海、laid-off (workers) 下岗工人、The Three Represents三个代表)。此外,美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加拿大英语也都吸收了一部分汉语词汇,例如美国英语吸纳了wok(锅)、 chowfan(炒饭)chowmein(炒面)、chopsuey(炒杂碎);澳大利亚英语收编了chow(中国狗)和guanxi(关系),这不仅影响了借词的使用范围、频率,传播速度和扩展范畴,也间接影响了借词的生存状态。

(二)语内影响因素

1.汉语借词构词方式

借词方式是词汇音、形、义三种语言元素不同的摆列组合形式,英语借入汉语源词的方式主要有音译、意译、音意结合、中式洋泾浜和省略翻译。这四种借入方式由于吸收汉语成分、保留英语本身元素的比例不同,各有利弊,对英语中汉语借词的命运趋势、生存状态产生了不同影响。

(1)音译汉语借词。音译往往是英语吸收借词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尤其在引进人名、地名、朝代和度量单位等专有名词时),总的来说,音译词远远超过了意译词。究其原因,音译词与英语表音文字的组

词特征相契合,符合音节组合规律及单词拼写规则。就其属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意译汉语借词。意译法保留了汉语词汇的内部形式和形态结构,然后借用英语基本词素、词汇,进行汉英逐字对等翻译(如Four books Five Classics(四书五经)、Chinese herbal medicine(中草药)、Peking duck(北京烤鸭)、soybean milk(豆浆)、bird nest soup(燕窝 )、spring roll(春卷)、plain-boiled water(白开水))。此类借词是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现实状况的真实映射。它在形式上更容易被接受,但由于蕴含极强的中国文化色彩概念,被完全接受则有待时日。

(3)音意译结合汉语借词。音意译结合法将汉英语言构词要素有机结合,既要表达原有词汇含义,又要尽量保留其读音。此类借词由两个汉语词合成(一个是音译词,一个是意译词)。其构成方式有两种,一是仿照汉语原词形式和构词规则直接借入,例如chopsocky(武打片)先取chop(砍)和cock(用拳头猛击)的语义,再仿汉音译借词chopsuey(杂烩)而生成,再如,Beijing Opera(京劇)、suona horn(唢呐)、tung oil(桐油)soy flour(豆粉)、Lantian men(蓝田猿人)、Chinatown(唐人街)、Silk Road(丝绸之路)。二是对特定的汉语词汇音译后,再按照英语构词形式进行构词(如:Confucianism(儒教)、Mohism(墨子思想)、Pekingology(人民中国学))。因此,汉语词在借入时就已经被部分同化,这也决定了此类借此相对稳定的生存性。endprint

(4)中国洋泾浜汉语借词。全球文化多元背景下,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也越来越国际化,中国英语(Chinese English)应运而生、方兴未艾。中国人生活方式、趣味爱好、流行文化等,都变成了全球关注的一部分。尤其是近年来,中国英语“出国”现象火热,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和焦点事件最直接的途径。中国洋泾浜汉语借词的来源是承载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特色的生硬汉英机械式转换。如lose face、no can do、Long time no see!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中国洋泾浜构词法适用于具有极强民族色彩的汉语成语、谚语的翻译。例如,besiege Wei to rescue Zhao(围魏救赵)、wind,flowers,snow and moon(风花雪月)、chicken feathers and garlic skins(鸡毛蒜皮)。同时,这种构词法也主要应用于网络流行热词的翻译,如被Urban Dictionary(知名英语俚语在线词典)悄然收纳的no zuo no die(不作不死)、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 no can no BB(不行就别瞎嚷嚷)。除了草根网站,中式洋泾浜也在欧美主流媒体和专业英语词典中蹿红。2009年《华尔街日报》直接借用shuanggui报道深圳市长许宗衡被双规。英国《经济学人》2010年借用guanggun(光棍)指代大龄男青年。美国《纽约客》则借用fenqing(愤青)描写中国新一代。美国《基督教箴言报》也曾报道中国Naked Phenomenon(裸现象,如裸婚、裸考)。英国《每日邮报》2011年用新借词Peking Pound(北京镑)来描述中国顾客的高强消费能力。2013年,Tuhao(土豪)和Dama(大妈)在BBC和The Wall Street Journal(《华尔街日报》)上分别亮相。2014年BBC翻译了中国粉丝经典点评“卷福虐花生千万遍,花生依然待他如初恋”,Curly Fu tortures Watson a thousand times, and Watson loves him like his first love.

(5)省略翻译汉语借词。英、美国家众所周知的诸如Maotai(茅台酒)、oolong(乌龙茶),tai chi(太极拳)的汉语借词类似于汉音译借词,只留其名,而将表示其属性的词尾直接省略。

2.汉语借词的同化与适应

汉语借词在进入英语语言系统后,只有在语音、拼写、语法和语义等方面积极迎合英语语言系统构建规则,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被同化,才可能最终被英语所接纳。

(1)语音同化。英语中相当一部分汉语借词源语词是洋泾浜或粤、闽、吴、沪和一些北方方言,这些词被借入后只有与英语语音相适应、甚至被同化,才能提升其生存可能性。这种同化不仅包括音素的适应,同时也有如重音、音调、语调等超音段的适应,其中以音译词最为凸显,如China (中国)、kylin(麒麟)、bohea(武夷茶)。

(2)拼写同化。汉语词汇在新借入时,或使用斜体标示其外来词的身份属性,或在词典编撰中特别标注其来源,甚至一些专有名词以首字母大写的方式明确标注。但随着使用频率、接受程度的提高,这些词逐渐脱掉异语标示,淡化其标记性的拼写特征,逐渐与英语词汇拼写趋同融合。

(3)语法同化。很多汉语借词被借入后顺应英语词汇规则,出现派生和曲折变化。例如shanghai转化为动词,表示“诱拐”、“胁迫”,此外还派生了新词shanghaier(诱拐者)。还有合成词China blue(中国蓝)、China ink(墨)、China rose (月季花)、Chinese calendar (农历、阴历)、Chinese lantern (灯笼)、silk floss(丝棉)、silk hat(大礼帽)等。派生词Confucius(孔子)--Confucian(孔子的)--Confucianism(儒家学说);曲折变化typhoon/typhoons、tea(teas, teaed)、silk(silken, silky, silkness)、kowtow(kowtows, kowtowed)。

(4)语义同化。大部分的汉语借词因为本身被赋予极强的中国文化特色语义蕴含,故其原有词义一般被保留延续,但也有一些词语入乡随俗、发生语义变化。一类是衍生出新词义的词义扩充,例如Congou(功夫茶)原指中国的一种精制红茶,现泛指中国红茶,Kao liang/kow liang(高粱)泛指高粱植物、高粱米和高粱酒,ginseng/genseng(人参)则成了中国人参、高丽参和洋参的统称。ketchup/catsup(茄汁、番茄酱)还表示浅红色,Chow mein(炒面)原指油炸面条,现也指与油炸面条一起食用的配菜(通常由虾仁、鸡丝、蘑菇、芹菜等炒制)。tea的语义扩大到茶会、茶剂、早茶、喝茶、以茶待友。mandarin(中国旧官、官话)现多用于描写历史,而Mandarin则指标准汉语。一类是词义引申,Nankin(南京)引申义为南京产的本色布裤子,Pekin(北京)引申义为北京鸭或北京宽条绸子,Chin-chin(18世纪中国官话“请请”,与汉语“请”寓意不同,表示客气的招呼和告别)则被引申为聊天、闲谈、寒暄、问安。还有一类是语义完全更新,、改头换面,例如Bohea原指中国武夷山产的上品茶, 后来指一般的红茶,现在通常仅表示/劣质红茶。Chopsuey(杂碎)也与中国人日常概念中的含义(切碎煮熟的牛羊等内脏)大相径庭,英语中专门指肉、葱、豆芽、胡椒、蘑菇的烩菜。

3.语言自身发展

当极具时代标记的文化概念(如铁饭碗、大锅饭)逐渐淡出源语社会时,概念借词也很有可能淡出英语(如iron rice bowl(铁饭碗),big pot rice(大锅饭))。而那些文化蕴含极为丰富的汉语借词(如fengshui风水、qigong气功等), 通常会用黑体、斜体、引号标注,甚至有时还加注同位语予以解释,如SUMAI (烧麦syu-my)-- ground pork, Chinese mushrooms, water chestnuts wrapped in the wonton noodle and steamed. 豆腐渣工程的英语释义为beancurd projects, so named because they fall easily. Womens Wear Daily(美国权威时尚传媒)这样注释“二奶”,“The Chinese name for Lolita is Er Nai, or, literally, The Second Mrs.”World Trademark Review(世界商标检索杂志)这样定义“山寨”,The term “shanzhai” designates fake products, such as mobile phones, which are assembled in China from genuine parts procured from various factories. 另外,英語自己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新词、衍生新义,或是其它外来词应运而生、取而代之,其中最便捷易懂的构词方式就是在名词前加上一个Chinese,如Chinese cabbage(白菜)、Chinese gooseberry(猕猴桃)、Chinese character(汉字)、Chinese checkers(中国跳棋)、Chinese dragon(麒麟)、Chinese goose(鸿雁)。英语中汉语借词替换类型如下:

四、结语

相比汉语中英语借词,英语中汉语借词无论数量、范围还是影响程度都拔得头筹。汉语借词被迫或积极的接受英语语言规则,一部分汉语借词增加了自己的适应性,逐渐被英语接受、吸收、成为其一部分。世界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相映成趣,英语语言系统不断开放吸收、日益接受中国化元素,如何以符合异国文化、语言习惯的方式传递、宣传中国化特色的文化理念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Garland Cannon.Chinese Borrowings in English [J]. American Speech. No. 67. 1988.

[2]陈胜利.英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接触语言学视角[D].苏州大学,2014.

[3]陆卓元.trans.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谢丰帆.借词音系学与汉语借词研究[J].当代语言学,2014.

[5]许爱军.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生存状态[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

[6]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杨建红(1978.3—),女,汉族,山西省沁源县人,副教授/英语专业负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教学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存状态
汉末文人生存状态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中“墙”的意象
枣庄民间乐器——唢呐艺术研究
拒绝冷漠 珍爱生命
云南阿峨壮族农民版画研究
湖南省男性幼儿教师生存状态调查
从日本共产党生存状态的转变看其两次反对《美日安保条约》的影响
房屋绘画投射测验中不可忽视的三大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