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办起了养老院

2017-07-18 11:09叶子
大社会 2017年5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院公寓

◎叶子

退休老人办起了养老院

◎叶子

郭兴迪

近年来,“创业创新”的大潮席卷全国,波澜壮阔;新理念、新思维、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层出不穷,目不暇接。

人们往往把“创业创新”与年轻人联系在一起,而本期“创业创新”的主人公则是位退休老人——“40后”郭兴迪。

7年前,退休后的郭兴迪与哥哥办起了养老院,并在短短5年时间里把养老院打造成中国社会福利协会“养老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广东省民政厅“省一级社会福利机构”,入住率接近百分之百。

这家由老年人创办的养老院就是集托老、医疗、康复、保健、餐饮、科研、老年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托老服务机构——广州市荔湾区颐和养老豪廷公寓。

退而不休再创业

2009年,郭兴迪退休了。退休前,他曾在广州市健侨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作,在那里,他曾接触过养老服务。

幸福的今天来之不易,退休后的郭兴迪想利用过往接触养老行业获得的一点经验,为自己,也为退休了的兄弟姐妹如何安度幸福晚年?如何度过一个完美人生?做点探索。

“我是‘老三届’,当过知青,办过农场,在企业、学校工作过,体验过艰苦日子,也享受了幸福人生,我深刻体会到,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没有为新中国的发展、强盛而辛勤耕耘的建设者,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我心里一直渴望能为当年的建设者做点实事,这就是我当年创业的动机和动力。” 郭兴迪的退休感言是这样说的。

郭兴迪的哥哥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博士生导师,长期工作在医护第一线,对养老也有着独特的见解。于是,兄弟俩一拍即合,萌发了创办养老院的念头,希望能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之路。

对于退休后创业的风险,郭兴迪不是不清楚。“传统养老院的模式仅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生活保障,居住环境比较欠缺。而国家提倡的新养老模式是医疗卫生与养老相融合,即医养结合,社会对养老机构存在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一个养老机构发展至少需要5年才能走上正轨。”但他根本不考虑那么多,他说我自己也是老年人,我更清楚养老对老年人的重要性。他和哥哥把心一横,借钱办起了颐和养老豪廷公寓。

“适老实用”是关键

不过,退休后的创业过程并不轻松。首先他遇到了选址的困难。“现在办养老机构的理念一定要科学化,所提供的养老服务必须围绕老年人需求设计,要考虑到老年人有健康、亲情、精神等方面的差异性需求。”郭兴迪以颐和养老豪廷公寓选址为例向记者解释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化。据他介绍,养老公寓选址应是闹中有静,静中有闹,交通方便,最为重要的是,距离三甲医院不能超25分钟的路程。几经周折,他才选中荔湾区东漖南路金沙东区,临近地铁线,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相伴为邻。

走在颐和养老豪廷公寓内,绿树葱笼,百花吐艳,水光山色,花园式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老年人或散步聊天,或聚在广场看节目,怡然自乐……“养儿防老”是中国的传统养老观念,如何改变这种观念:郭兴迪认为养老机构一定要按照“适老实用”的原则,结合中国老年建筑设计的标准,给入住老人提供一个优雅、安全的生活环境,让老人、家属把入住当作一种“自豪”。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较快。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大幅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劲,目前有限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以及彼此相对独立的服务体系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迫切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与养老相融合的服务。近几年逐渐兴起的“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养老服务的新方向。

“医养结合”模式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人照顾服务。郭兴迪十分赞赏“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他在创办颐和养老豪廷公寓过程中,始终坚持“医养结合、多元服务、滚动发展”的发展方针。建院以来,先后设立了颐和门诊部、医护中心、康复理疗区、健康评估室,并从三甲医院招聘了部分具有丰富医疗经验的医务人员。目前,颐和的员工中,拥有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3名,硕士4名,本科23名,大专12名,外聘医务人员10名。这些人员的到来,为颐和养老豪廷公寓提高服务水平,拓展多元服务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把护理员招聘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统计数据显示,至2016年底,广州约有23万失能、半失能的老人需要照料,可护理员却不到6000人。对于养老机构来说,护理是养老服务的根基。如何破解护理人员严重缺失的难题,郭兴迪另辟蹊径。

他与连南瑶族自治县人社局合作建立生活护理员远程培训基地,为颐和养老豪廷公寓输送护理人员,不仅有效解决了护理人员缺失的难题,而且达到了间接扶贫的效果。

“连南县以种树为主,现在封山育林,经济来源主要以政府补贴为主,留在山里的瑶族妇女也希望能增加家庭收入。针对此,我们在连南建立远程培训基地,培养护理工。她们在我们这里的月平均工资4500左右,且包吃包住、买社保。据2015年统计,在这里工作4年后的瑶族妇女,77.3%都回县城买了房。现在当地妇女都争着来当护理员。”目前颐和养老豪廷公寓护理工持证率100%,高级护理员有46人。

坚持“六化”创未来

采访中,郭兴迪多次强调自己也是老年人,他说入住公寓中的老年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因此,他坚持以理念科学化、设计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多元化、工作规范化、质量阳光化的“六化”为原则,不断完善公寓的居住条件、管理机制。

信息化才能阳光化。2015年5月,他牵手广东工业大学共同研发颐和养老信息化项目,通过建立一个系统、一套终端,一个门户,一方面实现内部信息化管理,并向老年人家属开放,实现在手机上可看到老人一天的生活情况;另一方面与外部养老产业资源大平台对接,跳出传统养老界限,探索性地从整个养老产业链范围去调配、优化、整合资源,打造个性化的新型养老生活。该系统正在调试中,预计不久之后就可正式投入使用。

“颐和养老豪廷公寓是创业的一个起点,我计划以点带面,以健康产业为方向,走连锁发展之路。”“40后”的郭兴迪谈起创业兴致勃勃,他对创业有着详细的规划。

创业的下一步,他已做好规划。他计划建立健康产业园,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医、文化娱乐等多样化、差异性需求,运用大健康理念,利用现代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创新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建立互联网O2O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打造“15分钟社区、居家服务圈。目前,已在邻近社区100多户家庭中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我要运用健康大数据拓展老年电子商务,建立科技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开发医疗健康监测和传感系统,打造一条以机构为支点、以社区为切点、以居家为基点、以产业为依托的养老服务链,探索一条以市场行为、产业化模式全方位解决养老乃至社会服务的道路,为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一体两翼’的发展作出尝试。”这是郭兴迪的创业动力,也是他的创业方向。

老年人郭兴迪更了解老年人的需求,也知道怎样做才能“适老实用”。对他而言。退休,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驿站,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院公寓
11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医养当兴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护能力及生存质量的作用
95后玩出网红养老院
This 11?year?old student brings joy to seniors one wish at a time 11岁学生助梦养老院
数字公寓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搭讪
爱情公寓搞笑表情秀
Love Counts More爱心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