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CCU心电监护误报率中的应用及效果

2017-07-18 11:32黄雪琴黄晓晖许春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2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报警实验组

黄雪琴 黄晓晖 许春枝

·康复医疗·

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CCU心电监护误报率中的应用及效果

黄雪琴 黄晓晖 许春枝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心脏重症监护室(CCU)心电监护误报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413例CCU住院患者, 按照就诊时间将2016年1~5月收治的20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2016年6~10月收治的211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监护仪参数设置, 观察组在对照组误报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管理, 统计24 h报警总数。比较两组患者心电监护的误报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误报率为39.11%, 低于对照组的61.4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8%, 高于对照组的73.7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电监护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减少误报率的发生,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 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 可作为临床工作中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推广, 并已作为“2016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年度护理项目管理”在全医院推广实施。

心电监护;误报率;PDCA循环管理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现代化医疗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与发展, 为患者实施临床医疗服务的过程中, 心电监护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特别是对于危重急症患者来说, 心电监护是监测其生命体征实时变化情况、评估病情变化情况的有效手段。但心电监护的实际使用过程中,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 因此,寻找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 对降低心电监护的误报率、增强患者心电监护的有效性,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DCA循环管理, 即质量管理工作循环, 是一种基于信息反馈原理而出现的新兴的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综合质量管理手段,也是确保护理质量安全的一项有效措施[1]。本文对2016年1~10月期间的413例CCU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实验, 旨在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CCU心电监护误报率中应用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0月在本院CCU住院患者41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将2016年1~5月收治的20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2016年6~10月收治的211例患者设为实验组。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入CCU病房后, 均常规实施心电监护, 且均应用德尔格Infinity Delta型心电监护仪。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 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包括心电节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以及平均动脉压等,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 所有参数均设置为默认值, 若其超过报警值范围, 心电监护仪就会将每位患者的参数报警原因自动记录下来, 并统一汇总至中央监护。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实验组患者接受PDCA循环管理,具体:①计划阶段(P):主要是收集资料。收集2016年1~5月对照组202例患者的资料及相关报警指标, 总报警次数41690次, 误报次数25604次, 对报警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制订护理计划。②实施阶段(D):针对监护室护士的业务能力,有针对性的加强培训力度, 同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业务考核, 确保监护室护士能够熟练操作心电监护仪;同时,加强对心电监护仪的日常管理, 综合应用使用前检查、日查、周查等方法, 确保心电监护仪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同时对各项参数功能选项进行合理设置、合理调整;每班接班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 随时调整报警范围;对患者进行宣教, 使其积极配合。③检查阶段(C):每天护理组长对引起误报警的原因进行总结, 并组织监护室护士进行学习, 对护理效果、护理过程中的不足进行评估, 以为后续护理的改进提供有效的依据。④总结阶段(A):组建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三级质控网, 同时构建一个有效的质量评估标准,以便于在两组患者监护完成后, 对护理结果进行科学评价;总结、分析检查结果, 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 总结相关的成功经验, 为下一循环提供良好的依据, 以实现PDCA循环管理的长期运行。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心电监护的误报率、护理满意度。心电监护期间, 将患者心电监护仪的报警次数、报警类型统计并记录下来, 包括误报警、正确报警。评估标准:①误报警:心电监护仪出现的、无任何临床意义的报警;②正确报警:心电监护仪出现的、有临床意义的报警,也就是可以反映仪器技术问题需要予以处理的提醒报警, 或者是能够反映患者病情变化、体征变化的报警。患者满意度的评估标准:采用汕头大学医学院设计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由专门人员在意识清醒患者离开科室之前, 对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 分为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维度。护理满意度=满意率+较满意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心电监护误报警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误报率为39.11%, 低于对照组的61.4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8%, 高于对照组的73.7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心电监护误报警情况比较(次, %)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

3 讨论

心电监护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给临床上的麻醉、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监测以及急救等领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在心电监护的实际应用过程中, 若其无法准确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电节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有创血压、中心静脉压以及平均动脉压等情况, 不仅会给患者的睡眠造成一定的影响, 也有可能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损害, 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本研究中, 接受心电监护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其心电监护仪的误报率高达61.42%。Block E[2]等的研究报道指出, 由于误报率较高, 导致医护人员对心电监护仪报警产生了不信任, 因此, 70%以上的CCU医护人员存在直接关闭报警信号的现象。由此可见, 心电监护仪大量误报警现象的存在, 会使医护人员产生报警疲劳,在以后的工作中, 医护人员的反映时间就会出现延缓, 进而对患者的心电监测造成一定的影响, 甚至会使患者丧失救治时机, 从而降低监护效果[3-5]。本研究结果显示, 接受PDCA循环管理的实验组与接受心电监护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实验组的误报率为39.1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42%(P<0.05)。说明PDCA循环管理有利于降低电监护误报警的发生, 从而实现监护效果、治疗效果的提高。

综上所述, 对心电监护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减少误报率的发生,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 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 可作为临床工作中的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推广。

[1] 杨爱民.PDCA循环理论在乳腺癌病人PICC置管中的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9B):117-118.

[2] Block E, Nuutinen L, Ballast B.Optimization of alarms: a study on alarm limits, alarm sounds, and false alarms, intended to reduce annoyance.J Clin Monit Comput, 1999, 15(2):75-83.

[3] 钟满群, 龙肖玉. PDCA循环在CCU急救仪器管理的应用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23):3671-3673.

[4] 张加荣. PDCA循环在冠心病监护病房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5, 1(3):63-64.

[5] 陈秀梅, 陈凌, 林丽霞, 等. 质量管理活动在提高CCU年轻护士综合抢救能力中的作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7, 13(33): 3231-323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2.110

2017-03-30]

515041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CU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报警实验组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PDCA 循环管理对降低冠心病监护病房心电监护误报率的效果研究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2015款奔驰E180车安全气囊报警
2014款奥迪Q5车发动机OBD灯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