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淋漓真境生

2017-07-18 11:48谭金平阳光学院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6期
关键词:西画真情笔墨

◆ 谭金平(阳光学院)

元气淋漓真境生

◆ 谭金平(阳光学院)

初识曾进教授,我记得已是2005年的事了。见其人之前,已久闻其名。美院一位资深教授曾告诉我,曾进教授是一位非常认真负责、平易近人的老师。其画、其人儒雅而不柔弱,豪迈而不张扬。见其人便可窥其画境之真,观其画亦可识其人格之诚,此正所谓画如其人,人如其画也。

毋庸置疑,在当今美术界,“真情、真景、真笔墨”的山水画“观道”方式带来的不仅仅是赏心悦目的艺术美,同时也批判、揭露了艺术的虚假、柔弱、怪诞之风。立足于中华文化传统,以开拓的精神,发展真、善、美的山水画艺术才是中国山水画艺术发展的正道。而真诚应该是艺术的首要根本。我们从曾进教授率性求真的艺术道路,亦可以一窥其人之诚、其境之真。

曾进教授1962年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书画世家,其父曾晓浒先生是誉满全国的山水、花鸟画大家。他自幼耳濡目染,受书香画韵熏陶颇深。按常情,深厚的家庭背景会让他在传统的培养模式下按部就班地学习,但现实总是不按常理出牌。十年的动乱给正值少年的他带来了空前的自由,可以自由地沉醉于图画之中;亦可自由地游玩于山野之间。喜山爱水的天性让他见到色彩斑斓的水彩画、油画风景便开始有意模仿、玩转。可以断定,人在少年时的色彩是灿烂的,正如这时他似乎更喜欢西画的色彩风景,钟情于那绚烂的、直接的色彩。1978年,十六岁的他就考入了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满怀热情地选择了色彩丰富的油画专业,系统地学习了西画,为日后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在这个时代,一个绘画者是不可能完全摆脱西画影响的。西画的传入是利大于弊的,是有利于中国画发展的。排外的文化既不健康,也不能长久。历史证明,中国文化处于世界巅峰之时都是开放的和兼容并蓄的。如对西画认真研究,使其为我所用,这对我们民族艺术的发展也有莫大好处的,这也是他少年时代感性而自由的选择。而不是像不了解内情的人猜测的那样,是其父的有意安排。这是率性自然的选择和真性情的表达贯穿于他的艺术与生活之中的体现。

大学毕业之后参加工作,虽然在教学上从事西画,但随着思想的日趋成熟,文化艺术中自我意识的发现、成长,使他始终无法找到文化艺术的归宿感。而艺术应该是对自我的肯定,是表现自我、抒发情感、“澄怀观道”的活动过程。艺术追求上一颗徘徊、游离的心,让他意识到是对自我的疏远,也许最终会失去自我。1983年,在当时全国最先进的长沙火车站,其父曾晓浒先生带领了包括他在内的5名学生共同绘制了巨幅山水画《醴兰沅芷 岳色湘声》。这一年,为创作这一幅画,他随父亲到北京、南京、苏州等地参观名家大作,赴湘南、湘西采访写生,饱览武陵秀色、三湘美景。最终历时半年之久,一幅高9米,宽18米,当时号称全国最大的纸本国画得以完成。此画集三湘秀色,纳四水灵气,把这块人杰地灵的热土描绘得神奇而秀美,深受社会好评。这次经历给他个人带来的艺术震撼也是无法估量的。眼界的开阔、技法的纯熟、认识的提高、理解的深入使他逐渐地清晰了适合自身个性特点的艺术追求。由于中国山水画特有的“澄怀观道”艺术表达方式非常适合他的个性表达,加上自我意识的觉醒,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地钟情于国画的山山水水。这是艺术自由的回归、传统文化的感召、率性自然的选择和真情真景的融合。

他率性真诚地投入到真山真水的山水画创作,以真情入画、以真景达情是他的艺术特点之一。

继承父辈的事业犹如站在巨人肩上,凭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自身的勤奋努力,曾进教授很好地掌握了传统精髓和高难技艺。身处湘楚之地、学堂圣殿,以传统为依托,以地域为特色,将自己对时代气息的把握和对现实生活的体验熔于山水艺术之炉,养成了他文雅、质朴、真性情的人格与画格一致的品质,铸就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走遍三湘四水,用心感受,用心提炼,完全用自己的感觉方式画他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情感和手段努力发展他所坚持的符合他性格特征的山水画艺术样式。其遒劲的笔力、丰富的色彩、富有韵味的墨色变化,每每让我感动,让我兴奋。其“真情、真景、真笔墨”所营造的豪迈之情,恰到好处地传达了湖湘人文、地貌的精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曾进教授一直提倡的创作理念。不论是画画还是教学,他都把写生和继承传统看得同等重要。跟随他出去写生的学生,更能体会到他是如何以真情融入真景、如何以真景表达真情,更能理解何谓“天人合一”、如何“澄怀观道”,而不是一味地、长期地闭门造车式地复制带有自己那点功利性风格的作品。

岳麓胜概 国画 曾进

虽是秉承其父“真情、真景、真笔墨”的真山真水风格,然其人至诚,始终坚持“真笔墨”的写心性,画风也更似为其量身定做。其用笔用墨在勾勒真景的过程中,讲究书法用笔,把书法的用笔功力贯注进去,把对象的内在气质同笔划的力度、节奏结合起来,使其有骨气的意味。这样主体的涵养和性情随笔墨在物象的书写过程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使描写对象成为一种心灵的化身,成为能让观者识心见性的载体。这就是“真笔墨”的“写心”功能。真正的艺术家善于运用最适合自己的艺术形式把内心的感受和情绪表达出来。他根据虚谷与龚贤画树的笔法,有意识地探索出一种“散笔”枝叶法,使他的画树法成为画风的重要构成因素。枝干部分用笔遒劲、气势连贯,而细枝大部分是用的“散乱”勾笔,树形更显生机与灵动。点叶将传统笔法中的“个”字、“米”、字“介”字点都概括为圆点、竖点、横点和折扇形点,使树叶疏密而有秩序感,发挥了中国画表现自然的主观能动性。而远山上的树有时就只有交替出现的横点和竖点,既获得“面”的感觉又能将树和岩石的简约用笔区别开来。“真情、真景、真笔墨”的笔墨风格特点,是他数十年真诚寻找培养出来的。就如孟子所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曾进教授的“养”是有继承基础的,它不是短时间的一蹴而就,而是渐变的过程。虽略看有似其父之处,但这是学的痕迹,其中更有新的发展、新的气象。从画作中可以看出他受西画的影响比父亲更明显强烈一些,山川更真实,自然气息更浓厚,色彩也更浓郁丰富。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其面貌应该是与他的身体、精神状态和文化学养相符才是真诚的、真正的艺术品。和谐社会提倡的是健康的审美的艺术。我想没人愿意看一个20多岁的健康青年画那老态龙钟的画作,即使真有这样的,那也必定是不真诚、病态的,那不是审美的。“真情、真景、真笔墨”的继承和发展,更符合他正值壮年的精神状态和天性,它流露出来的是一种真诚而健康的审美。

中国画作为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门类之一,它是如此的博大精深。以至于自古以来画家极其讲究“画外功”,他们的学识修养、精神气度、人格品质,一直是被作为品评画作优劣的重要依据。既有家学渊源,又由于大学毕业就一直在大学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教学相长,使曾进教授的为人处事总是那么的有条不紊、不急不躁、认真负责、细致入微。作为教师,他向来以“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标准自励,提倡终身学习。经历数十年,除画事、教学外他一直笔耕不辍,先后在《美术研究》《美术》《中国美术》《中国书画报》《美术家》《湖南书画》《湖南师大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文章。

身处美术学院——湖南美术教育的最高殿堂,曾进教授将“真情、真景、真笔墨”的绘画理念从做学问延伸到做人处事的方方面面,以求言、行、画、学的真诚一致。相识日久,听其言,观其行,更觉古人所言“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之语非妄言。他一心执着于艺术创作和教育,心境洒脱,不受名利场的诱惑而保持了人格的率真。体现了他对“画外功”的学养、性情品格的修炼深度和意义,这也是中国文人画家的价值核心所在。这一点一直为我所佩服,为熟悉之人所敬仰。他倡导的以真性情入画,以真景、真笔墨示人,不正是符合国人那“人如其画,画如其人”的审美理想吗?

情景合则为境,笔墨真则“畅神”!

猜你喜欢
西画真情笔墨
我用真情守护你
以心换心见真情
中国艺术陶瓷创作应坚持民族化的方向
新疆早期西画发端概述
真情扶贫见实效
真情关爱十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