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2017-07-18 16:50杨伟豪
商情 2017年22期
关键词:萧县绿色农业土地流转

杨伟豪

摘要:本文通过在安徽萧县调研认为,实现绿色农业规模化、合理化、规范化要求农业企业必须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强自身品牌建设;政府要完善“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加大监管力度,同时要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改进土地补贴方案。

关键词:土地流转 绿色农业 萧县

一、问题提出

为调查城市居民对绿色农产品消费意愿,笔者于安徽省淮北市周边展开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08份,以下是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参与调查的208人中,参与者100%表示想吃到绿色农副产品,说明城市居民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绿色农副产品在城市中具有广阔市场。而受访人对现在市场上售卖的农产品安全状况的担心程度,96%表示对市场上售卖的农产品安全状况有着不同程度担心,且家中有未成年儿童的家庭担心程度普遍偏高。当问及如果在城市周边有农业采摘示范园可以购买绿色农产品是否愿意前往时,9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前往。在问及愿意购买何种绿色农副产品时,在208个受访人中有192人表示愿意购买绿色蔬菜,168人表示愿意购买绿色水果,132人表示愿意购买鸡鸭等家禽,132人表示愿意购买猪牛羊等家畜,说明不论何种农副产品,在城市中的绿色消费市场都占有一席之地。在调查过程中,大多数人都表示对现在市场上售卖的绿色农产品仍然存在疑虑,136人在担心部分商家滥竽充数将普通农产品掺杂在绿色农产品中售出的“搭便车”行为,72人表示现在售卖的绿色农产品价格仍然比较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我问到大家能接受的绿色农产品的心理价格,104人表示愿意接受普通农产品的1.5倍价格,45人愿意接受两倍价格,分别各有4人愿意接受三倍和四倍价格,另外51人表示只愿意接受普通农产品价格。

二、现存问题

(一)市场上绿色产品销售状况不佳

既然绿色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相比,给消费者带来安全、健康、优质的体验,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生产绿色农产品能产生品牌效应和规模经济,有利于实现利润最大化。由此看来,绿色农产品的供求曲线均衡点应该在右上方的高水平状态,经过多年发展,应该是广大中产阶级可以接受的日常消费。但是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与普通农产品相比,绿色农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是很小,尽管大家都有购买绿色农产品的意愿,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转化为实际的购买力。从供给方面来看,生产绿色农产品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绿色农产品的市场规模有限和产品品种简单、结构单一。

(二)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现在已经流转出用于绿色农副产品生产的土地,大多产业化程度较低,生产方式和流通方式落后,生产成本高且产量低。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不够。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大部分地区存在灌溉设施标准低,灌溉方式落后等问题,还有部分地区缺少灌溉设施,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而且几乎所有农业企业都是简单种养、销售,缺少将生产出的绿色产品进一步加工的能力。

(三)产业发展良莠不齐

由于高端农产品产业附加值较高,产生高利润,再加之政府大力支持,所以在萧县境内很快形成多家农业发展公司。在实际走访中发现,有些公司会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和普通农作物混合售卖以赚取高额利润。而且每家公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虽然都号称为“绿色”农产品,但是鱼龙混杂难以辨别真假。

三、政策建议

(一)政府完善“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现在城市中的消费者之所以对“绿色食品”持有怀疑态度,是因为没有一套完整的认证标准,同时政府的监管力度也不够。所以政府应该制定绿色农产品检查标准、健全和强化产品质量认证、组织发布相关信息,加强对绿色农产品市场监管。由政府颁布标准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稳定性,便于各方面市场主体掌握农产品信息,是克服信息不对称、传递绿色农产品隐性质量特征的重要手段。而严格的质量认证,能有效地表达绿色农产品质量信息,给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保证,让消费者消除对购买绿色食品的疑虑。公开绿色信息可以从声誉角度影响生产企业,使企业不敢掺假,培养出社会性的制衡力量。实行强制性标签制度和原产地制度可部分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现象,将所购买商品的详细信息提供给消费者。政府为消费者提供充分、真实和可靠的绿色农产品消费信息,以克服市场失灵,节约消费者的交易成本。同时,要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假冒绿色农产品行为,减少绿色农产品市场中“搭便车”现象,净化市场环境,提升绿色农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可信度,从而提升绿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绿色农产品的市场打开之后,绿色食品高附加值和高利润会吸引大量城市资本注入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流转稳健进行。

(二)企业健全农产品产业化机制

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产业化机制,对某一品牌要实现种养、产销、服务一体化的专业化生产经营,做到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的专业化、产业化。一方面,要延长加粗产业链,推进精深加工,推进农产品加工园的建设,产业链条从单一向多元拓展,呈网状式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要,把原来的小农户组织起来,成为产业链的有机体,最终提高竞争力并且帶动当地农户致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利用较强经济实力和辐射力将农业合作社附近的农户的相关农产品纳入其品牌,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在生产上的容量。政府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积极发展“公司+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经营。龙头企业发展起来可以带动当地农户就业,为当地农户谋取福利。

参考文献:

[1]温铁军.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1949-2009[M].东方出版社,2013.

[2]韦云凤.基于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关于广西富川农村土地流转实践的调查[J].农村经济,2009(8).

[3]赵大伟.中国绿色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制度变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社会科学版),2013(3).

[4]段清斌,吴长好,马新叶,王甜甜.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以河南省息县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8).

猜你喜欢
萧县绿色农业土地流转
以葡萄产业为例的萧县电商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萧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萧县新追寻
萧县书画现象研究
绿色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模式探析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