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的祖先

2017-07-18 09:49毕淑敏
西藏文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冈仁波齐金字塔

毕淑敏

2000年6月9日《参考消息》,转载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第18期报道称,俄罗斯科学家于1999年8—10月,在西藏冈仁波齐峰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群。

我16岁半到西藏阿里当兵,28岁转业回京,11年在阿里军分区度过。冈底斯山脉的峰峦,伴随着我的青春年华。崇山峻岭中居然隐藏着无数金字塔?我们日夜巡逻,嚼冰咽雪,匍匐旷野,原来都是在金字塔础石之上?无数次眺望雪山银顶,以为那是通往宇宙的天梯,其实不过是人工堆垒的尖峰?

如果这是真的,只有两种解释。一是人类历史有无法想象的辉煌,现刻只是漫长跋涉中的一节碎环。再不就是外星人曾经造访地球,留下足以昭示丰功伟绩的铁证,等待地球人的顿悟……

冈仁波齐峰天生丽质,具有近乎完美的外形。它敦实挺拔,以几乎无可挑剔的线条,组成一个标准的四棱浑圆体,抵向苍穹。山顶冰雪覆盖,分布众多冰川。南坡冰川多于北坡(这有点奇怪。想象中,应该是北面的冰川更多才对。但冈仁波齐就是这个样子)。巨大的岩石沟槽和下垂的冰带,组成了一个“卍”字符。远古时代,气候比现在寒冷,冈仁波齐一定覆盖着更为繁厚的冰雪,冰川更为粗犷。它白发苍苍气宇轩昂的神圣凛冽之气,当比今日更为森严浩大。

俄罗斯科学家们的发现,并未得到证实。冈仁波齐只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型地貌。茫茫地球上,遗留至今的最伟大最古老的人工建筑是金字塔。金字塔以无可辩驳的神秘和宏大,位居世界七大奇迹之首。

埃及现有金字塔96座,最大的吉萨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570年。原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矮了10米。底座每边长230多米,塔底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据测算,10万匠人用了30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

墨西哥有玛雅人的太阳金字塔,修建时间为公元250年。它坐东朝西,基址长225米,宽222米,塔高66米,共有5层,体积达100万立方米。旁边屹立着月亮金字塔,建筑风格和太阳金字塔一样,只是规模稍小,晚200年建成。

秘鲁也发现了金字塔,在时间上,是埃及金字塔的孪生姐妹,其辉煌毫不逊色于古埃及金字塔。

欧洲也发现了金字塔群。2006年10月,科学家塞米尔在波斯尼亚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己发现了欧洲的第一个金字塔群。主塔高约220米,比埃及的吉萨大金字塔还高出三分之一。石块被切割成立方体,被人工打磨过。是由2000多年前在当地生存的古伊里利亚人建造的,大约修建于公元前600年左右。

我在危地马拉蒂卡尔热带森林中,也看到过很多座古老的金字塔。那时还允许攀爬,我气喘吁吁登到一座70多米的塔顶(相当于20层楼),朝四下里一望,丛林中还潜藏着数不清的金字塔,历史都在1000年以上。不仅仅是震撼,而是惊骇。

我还乘坐11个小时的汽车,探访过伊朗有7000年历史的依兰金字塔。它是世界文化遗产,古老残破。唯一不变的是金字塔的形状,端正明晰,绝不含糊。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资料也很有限,但这个世界上,金字塔分布广泛,乃不争之事实。

这些庞然大物,曾耗费无数人力和财富。那时劳动生产力低下加上工具落后,先人们为什么殚精竭虑耗时弥久地建造这个顶天立地的石制几何形象?它蕴含着怎样的象征和寄托?金字塔到底是干什么用的?有人说是祭祀祖先用的,有人说是和天文、历法有关,有人说是祭天祭太阳的神坛,有人说是法老或国王的陵墓……不管怎么说,金字塔一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要到必须倾国倾城之力来筑造。

金字塔并不用任何粘结剂,完全是靠石头与石头之间的棱隙,咬合在一起(类似中国木匠的卯榫),密密压连,没有一点缝隙。我在多个大金字塔下试着亲手抠过石缝,指甲都快劈了,还是完全楔不进去。也就是说,金字塔在某种程度是不可修复的,一旦坍塌,便是彻底毁灭。

我已经走过70多个国家,一次又一次地在苍茫大地上和这种巨大体量的建筑物邂逅,心绪万千。世界各地的金字塔,像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虽身材略有不同,长相基本是一个轮廓。它们在风沙中蹲踞著,把无数谜团撒向人间,大智若愚地沉默,不动声色千万年。

再来说说“雪山之宝”的冈仁波齐峰。它位于东经81.3°,北纬31°,海拔6638米(也有另外的高度数字,相差不了几米,此处略去。我总觉得对于山来说,高度不是特别重要,又不是跳高比赛。山若有知,根本就不在乎这几米。)。

冈仁波齐并非冈底斯山脉的最高峰,最高峰为冷布岗日,海拔7095米。冈仁波齐的形状卓尔不群,不用任何人指点,你就能从千山万壑中一眼辨识出它。传说中,它植根地狱,山体在人间,白色山顶直达天界。长期风化作用而形成的天然台阶纵贯峰体中央,好像通往云端的悬梯。人称它像“石磨的把手”,蕴含此山为天地轴心之意。

人们对于冈仁波齐神山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我觉得真实的崇拜历史一定比这要早得多。只是太早的年代,还没有文字。没有文字,就缺少了证据。)。

佛教中的西方极乐世界,指的就是冈仁波齐。冈仁波齐同时也被印度教、苯教、耆那教、拜火教,都认作世界的中心。

在公元前6—5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冈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是耆那教创始人瑞斯哈巴获得解脱的地方。印度教三位主神之一的湿婆,家就住在冈仁波齐。前佛教时代的象雄苯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关于稍感陌生的拜火教,恕我多说两句。拜火教古称祆教,在基督教诞生之前,是中东中亚最有影响的宗教,为古波斯帝国的国教。在金庸的小说中,被称为“明教”。尼采的名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个“查拉图斯特拉”,就是袄教的创始人琐罗亚斯德。有一款常常挂在嘴边的车——“马自达6”,这个名称,来自祆教的大神——阿胡拉·玛兹达。冈仁波齐为拜火教的圣山。

青年时代在西藏阿里的经历,让我站在世界上不同地区的金字塔身旁时,产生了迷茫。我一定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它们,亲近过它们。有某种类似脐带样血肉相连的缘分,息息相通。

我肯定是第一次到埃及吉萨,第一次到中美洲危地马拉蒂卡尔,第一次到墨西哥特奥蒂瓦坎,第一次到伊朗与伊拉克的交界处依兰……我在中国,也从未看到过任何一座真正的金字塔。这种莫名其妙的熟识感,从何而来?一定是错觉。以我内科主治医师和心理学家的双重经验,怀疑自己受了什么蛊惑,精神发生了某种不正常。

检点自身,我确认在浮想联翩那一刻,神智清晰,呼吸轻缓,心跳匀称,手足温暖,目光朗澈,嗅觉既不过敏也不迟钝……几乎算是一生当中最好的健康状况之下,可感觉依然如此稀奇古怪并不可思议。

毫无疑问,我与它们曾相识!

我是唯物主义者,不相信轮回。我知道物质不灭,估计自己来世或许变成鸟雀羽或麦子穗,但我不相信还会幻化成人。那需要太多的机缘巧合,概率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我的前世可能是一缕流云或是一滴海水,但我也不是人。我和这些金字塔的恍若故知,只能是今生今世的事情。这一辈子并不太长久,来得及从容梳理一遍。让我仔细想想我在哪里见过你们啊——惊世骇俗的金字塔!

类似的惶惑,以前也出现过一次,只不过那是面对着一座庙宇。

我仰望着它,眼球渐渐充盈泪水。我始终坐在宫殿的基石之下,没敢爬上去。

不是因为害怕。这座几乎呈90度角的宫阙很难爬,但我当年在藏北高原,攀过比任何人工建筑更险峻的山峰。我相信这种十几岁磨练出的爬山童子功,会像忠实的狗跟随我,不曾远离。我知道自己惮惧的是什么。

你千万不能爬!它在模拟一座神圣的山,那就是冈仁波齐。我心对我耳语。

面对柬埔寨的小吴哥窟。

关于小吴哥窟是冈底斯山脉冈仁波齐峰袖珍版这一看法,在那一刻之前,没有任何人向我灌输或是暗示过。它完全是我在近距离仰望小吴哥的霎时萌出的念想。它猝不及防但坚不可摧,斩钉截铁地统辖了我的身心。

我甚至可以想见,那个设计如此恢弘建筑的设计师,其实没有见过真正的冈仁波齐。上古时代,路途迢迢万分险阻,能够真正抵达冈仁波齐的人,少之又少。设计师听人描述过,在遥远的西方,有一座大雪山,它的样子便是如此这般,高大雄伟,峭壁森严。设计师按照想象,塑造了这座神仙庙宇。他精彩地把握住了两个特征:外形呈四面棱锥体,近似金字塔。有细密的台阶,陡直巍峨。

我不敢攀爬小吴哥,便在这座冈仁波齐的模拟像四周不停地走着,好似转山。后来我把这一番感慨,对西藏阿里地区群艺馆的韩新刚老师说起。他愣了一下,叹道,我听一个美国人讲过类似的话,只是他的顺序和你相反。

我问,此话怎讲?

韩新刚老师说,那个美国人是先去的吴哥,当时没有你这么多的感触。他后来抵达阿里,第一眼看到冈仁波齐的时候,大叫,啊!这不是一个放大了无数倍的小吴哥吗!

我曾对冈仁波齐是“世界中心”的说法,不明其意。

中心,不是指地理或是自然界居中的位置,而是先民们在寻找中,寄予无限希望和伟大力量的所在。

鳞次栉比的金字塔,最让人不解的,还不是它的体积,而是——修造它们的动机。沧海桑田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多么摧枯拉朽振聋发聩的理由!为什么地球上到处都有这种人工堆砌的高耸四面体?都有细细密密攀升入天的台阶?都是极为艰难的攀爬之路?

我的解释。全世界的金字塔,都在刻意模仿一座山——冈仁波齐峰。

由于地域遥远,加之渗透了各宗教各种族设计师们的想象,众多金字塔的形状有些微的差别。高度、底座的形状、顶部的式样……各有千秋。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基础蓝图只有一张——远在天边的大雪山。它君临天下的端正仪表,四周细密台阶腾起……

远古的人们,比我们想象的更要充满好奇,英姿勃发。对赖以居住的大地,饱含生猛的探索精神。他们对山有原始的崇拜,站得高看得远,一览众山小。可以更早地发现危险,可以更快地逃离野兽和山崩地裂的灾难,可以更稳妥地发现食物保护自己……居高临下,这是喜爱山的强大理由。爱山,还有更深刻的精神诉求,倾注着人们对于太阳神的崇拜——只有在山上,才能更加親近这个光芒四射的火球。在任何一种宗教中,高尚的神祇都居住在万山之巅。

佛祖居住在小须弥山。

湿婆居住在冈仁波齐。

上帝接见摩西,是在西奈山上。

观音住在普陀山。

文殊住在五台山。

地藏王住在九华山。

普贤住在峨眉山……

宙斯当然也住在山上。奥林匹斯山坐落在希腊北部的米蒂卡斯峰,高2917米,为希腊最高峰。

那么,寻找地球上最高的山,定是先民梦寐以求的愿景。它究竟在哪里?

人们常常以为只有15世纪之后,麦哲伦哥伦布启动大航海,人类才有可能周游世界。在这之前,世界上的人们一直呈分隔状态,老死不相往来。

大谬不然。

在欧洲人所谓的“发现”世界之前,世界早就存在。特别是陆地上的探险,我相信远古时代的人们对此充满干劲,四处流窜,乐此不疲。这种寻觅,并不是一代人完成的。探险的血脉生生不息,一代接着一代前赴后继,寻找最高耸的山脉,寻找神明栖息的地方。虽然没有现代便利的交通条件,没有快捷的交通工具,没有详尽的地图和完备的设施,历尽艰难,但那时也自有好处。没有边界,没有国境,没有意识形态的割据,没有签证和遣返……当然,虎豹熊罴风霜雨雪的熬炼是少不了的,好在那时的人们勇往直前,毅力非凡。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古人也不傻啊,走啊走,终于走到了这个麋集超一流高峰的所在地,见到了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的海拔高度,与8848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相比,差着老大一截。这是一个无法跨越的命题。上古人类既然苦苦寻找,为什么不找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而只找了一个比较高的山峰呢?青藏高原上,比冈仁波齐高出千米以上的山峰比肩而立。那时候的人怎么视而不见,选了一个二等身高的山脉,来寄托无限崇拜和敬仰之情呢?

我在飞机上瞻仰过珠穆朗玛峰,恍然有感。恕我说句不甚恭敬的话,单就外形来讲,此峰犬牙交错,乏善可陈。它不对称,不平衡,不高贵,也不神圣……众山之中,除了高度,它平淡无味。且它在群峰包绕之中,极其艰险,远古时代真正能抵达那里的人,多半是零。人们于是把比较容易抵达,颜值甚高光彩夺目的冈仁波齐,选作了世界中心。

纵观世界,哪座山峰最美丽?最雄伟?

非洲的乞力马扎罗比不了它,欧洲的阿尔卑斯比不了它,亚洲的天山比不了它……这些山我有幸去过了,多少有一点点发言权。至于南北极(我今年会去),可能有更多的冰雪,但那里没有如此超拔傲然的山形!

就像选美和找对象不能光凭借身高,还要有方方面面的综合素质考察。冈仁波齐以一种人世间不可企及的雄伟和高傲,屹立在苍穹之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桂冠当仁不让地落在冈仁波齐白雪皑皑的额顶,从此千万年闪烁圣洁之光。

我第一次看到冈仁波齐时,长空碧蓝,雪山莹白。我从没有在任何地方,看到过这种催人泪下的蓝色和白色,双膝发软。你可以不信任何神,但你不得不为大自然的雄奇伟力鬼斧神工所折服。你必觉出自己的渺小和卑弱,要借着与它的联系,让自己具有更大的勇气和韧力。

遥想远古洪荒时代,当那些最勇敢最坚定最无畏的人们,在无尽跋涉和九死一生的奔袭中,突然见到这座雄奇的山峦,定也思绪万千,顶礼膜拜。但此山再美好,高寒缺氧,终也要离开。使者们口口相传,将冈仁波齐峰乃天地之轴神祗家园的理念,带到各自的古老帝国。头人酋长国王法老一干人等,根据汇报和传说,心驰神往。他们无法亲抵神山,能做的就是倾其所有,不惜血本模拟这座伟大山峦。在这种人为的造山运动中,寄托自己的权威和理想,祈祷与神灵的对接,希冀长生和转世。

全世界无數的金字塔,应运而生。无论大和小,它们都有极其相似的四棱锥体态,细密的台阶,极难攀爬……这都是冈仁波齐的特征。今天,我们在世界上能看到的残存金字塔,只是鼎盛时期遗留下来的极少一部分。它们作为先民们最朴素最原始的信仰和追求,因冈仁波齐的旷世屹立而久远长存。

印度教、苯教和佛教徒从世界各地来这里转山,佛教徒按顺时针转山,朝拜巡礼。苯教则往相反方向转山。各念其经、互不相扰。

记得我在阿里时,问一位当地老人,古往今来,究竟有多少人曾来冈仁波齐朝过圣呢?他回答我,脚印若有一张纸的厚度,摞叠起来,可和雪山比肩。脚印若是歌声,千山万壑中,鼓乐齐鸣激荡不息。脚印如有光芒,这儿就是第二个太阳栖息的地方。脚印如能化成飞鸟,你将看不到山峰的影子,全被鸟羽覆盖……

我曾和一位在阿里高原航拍过的军人交谈。

飞越神山时,你可有什么感觉?我问。

没什么特殊的感觉。记得那天万里无云,气流十分平稳。

可曾看到些什么?我问。

您指的是什么?他一时间没明白我的意思。

指的是……我一时语塞。停顿了一会儿,说,奇异的景象。比如,宫殿、神祗、还有仙草什么的。

出于礼貌,他耐心回答。没有宫殿,没有神佛。没有仙人,没有湿婆。没有仙草,没有神鸟……除了冰雪,什么也没有。哦,裸露的地方,有赭色岩石……

我顿了顿,又问,有没有外星人遗留下来的发射塔或是类似的机械装置?

没有。什么都没有。只有冰雪和岩石……他简洁而肯定地又一次作答。

这就是冈仁波齐的地理真相。然而,还有心灵的真相。

愿我们的心底,永留仰望苍穹的圣地。愿所有燃烧发光的生命,均来自祥和温暖之心。冈仁波齐,是静思和与宇宙沟通的圣处。

(原载于2016年第5期)

责任编辑:子嫣

猜你喜欢
冈仁波齐金字塔
冈仁波齐
“金字塔”
贺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
A Study of the Pit-Aided Construction of Egyptian Pyramids
冈仁波齐的祈祷
海上有座“金字塔”
神秘金字塔
肖波齐教授
普兰:荒芜之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