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传统戏剧音乐蒲剧初探

2017-07-18 17:11周艳琴程美
艺术评鉴 2017年11期
关键词:梆子穆桂英剧种

周艳琴 程美

摘要:山西是我国戏曲音乐艺术的发源地,素有“戏曲的摇篮”之称,四大梆子的形成标志着山西戏曲艺术发展进入繁盛时期。四大梆子是由蒲剧、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组成,其中,蒲剧作为四大梆子中最为古老的剧种,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本文主要从蒲剧的源起、特点、代表曲目、蒲剧名角等方面对蒲剧做出详尽的介绍,采用资料搜集查阅法、归纳汇总等研究方法对山西四大梆子蒲剧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蒲剧 四大梆子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1-0148-03

山西戏曲音乐最早可上溯到汉代的百戏。清乾隆时,山西的梆子还没有剧种之分,直到嘉庆年间逐渐出现南北戏曲之分。明清以来,随元杂剧的衰落使昆山腔、弋阳腔、青阳腔等声腔剧种得以传播,山西地区出现了以梆子腔系统的蒲剧(蒲州梆子、南路棒子)、晋剧(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为主题的新剧种,他们合称为“四大梆子戏”,山西戏曲音乐的发展由此进入繁盛时期。

“四大梆子戏”中以蒲州梆子出现最早。中路梆子、北路梆子是明末清初受蒲州梆子的影响发展演变而成。这三大梆子属于同一派系,最初在北京等地演出时,人们统称“山西梆子”或“山陕梆子”。北路梆子与中路梆子原属于同一剧种,后来才形成两种风格。上党梆子与其他三种梆子的风格迥异,但它在形成过程中也受到蒲州梆子的影响。山西四大梆子的形成对其他戏曲剧种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和影响①。

本文主要对四大梆子的源头蒲州梆子进行详尽的介绍。

一、蒲剧简介

蒲州梆子又称蒲剧,起源于晋西南蒲州(今永济县),流行于山西南部和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是梆子声腔中较古老的剧种之一。它是在民间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北曲杂剧及南戏传奇的表演艺术发展而成。蒲剧又可以分为南路和西路两个派别,南路与北路因表演风格独具一格,于是就有了“南路文雅,西路火爆”的说法。蒲剧音调激情高亢又婉转抒情,以表现激情高昂的音乐较多见,旋律跳跃幅度大,音调高,需要大小嗓兼用,蒲剧素以“慷慨激昂,粗犷豪放”著称。

二、蒲剧特点

蒲剧的唱腔以梆子腔为主,属于板腔体,其声腔特点:腔高板急,起伏跌宕,多抒发慷慨激昂之情绪。受山西地方民间习俗文化、方言的影响,蒲剧曲调音域常见大跳(通常有十一度乃至十四度猛跳)声调很高(过去用“二眼调”,相当于bB调,直至“梅花调”相当C调。现在多用G或#G调),演唱时大小嗓兼用②。

蒲剧有唱腔、曲牌和锣鼓三部分,剧目有本戏、折戏等五百多个,以唱、做、念、打的剧目为主。蒲剧的伴奏乐队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以板胡为主奏乐器,笛、二弦、三弦、二胡等为伴奏乐器;武场乐器主要是鼓板、梆子、马锣、铙钹等。

蒲剧主要的角色有老生、须生、小生、大花脸(大净)、二花脸(净)、三花脸(丑)、老旦、正旦(青衣)、小旦。蒲剧的表演艺术有着严格的要求,所有演员的动作不仅要宽大有力,而且要用特技充分表现人物的特点。蒲剧的高难特技有胡子功、帽翅功、翎子功、鞭子功、椅子功、扇子功、彩功等等,蒲剧艺术的表演細腻悠扬③。

由于蒲剧七百多年的历史,使之形成了独特的舞台艺术风格,在晋南等地农村可发现很多专门出演蒲剧的古戏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蒲剧的舞台也加入了相应的新的艺术形式。如舞台的灯光、音响设备、服装等,蒲剧的舞台中有“戏箱”一词。“戏箱”指的是演员的服装、化妆等用品,一般有五大部分,即以文戏服饰为主的大衣箱、以武戏服饰为主的二衣箱,还有装零碎服饰的三衣箱、头帽箱和装帐箱、桌群等检场箱④。

嘉庆、道光年间,蒲州梆子进一步发展,仅活跃于晋南的著名班社就有得胜班、侯家班、老三义园、新三义园、坤梨园等,演出剧目数百个,锣鼓经、牌子曲丰富多彩。与此同时,蒲州梆子也逐渐向邻近省市传播发展,在山西中部、北部和其他省份都能看到蒲剧的身影,并且蒲剧与当地声腔剧种结合演变出很多剧种⑤。

三、蒲剧代表曲目⑥

蒲剧曲目繁多,有以粗犷豪放的唱功、做功而取胜的代表性曲目《跑城》《观阵》《杀》《出棠邑》《贩马》《黄逼宫》等功夫戏,也有独具特色的《打渔杀家》《伍员逃国》《拆命书》《骂殿》《三上桥》《挂画》等。讲述爱情故事的情感戏蒲剧有《七星庙》《状元媒》《穆柯寨》《双锁山》等。描述家庭生活的戏曲有《拾玉镯》《花田错》《烤火》等。20世纪初期,出现的新剧目《薛刚反唐》《三家店》《赵氏孤儿》,以及现代戏《向阳坡》《红灯记》《杜鹃山》《山花》《蝴蝶杯》等。

《穆柯寨》讲述的是北国摆下天门大阵,欲与赵宋决一死战。杨宗保奉命押运粮草,阵前与行围射猎的穆桂英偶遇,一见钟情。唱词如下:

杨宗保:女将长得好齐整;穆桂英:小将生来真威风;

杨宗保:七星盔来锦绣甲;穆桂英:连环宝甲耀眼明;

杨宗保:身骑追风桃花马,桃花马铃响叮咚;

穆桂英:响叮咚响叮咚,千里马宛似小白龙;

杨宗保:驰马如飞——穆桂英:箭法好,开弓放箭——

杨宗保:似流星,年纪不过十八九;穆桂英:看他不过二十零。

此剧两人互通姓名,论战一番,便开打比武。杨宗保枪法变化莫测,穆桂英花杆银枪,如绣绒金甲,她手下留情,佯装失败,将杨宗保引进埋伏,并下令:“只准梆,不准伤!谁要是伤着他,我定斩不饶!”审问杨宗保时,他昂首挺胸,宁死不屈的英勇,使穆桂英更加动情,她晓之以利害,动之以情,终于二人喜结良缘。

《双锁山》讲述了五代北汉女英雄刘金定与宋高琼的爱情故事。刘金定之父是北汉重臣,却被北汉王无故斩首。刘金定为父报仇,决心造反,很快占据双锁山,为成大业出牌招夫。宋高琼路径双锁山,砸毁招亲牌、留下辱诗,刘金定看后反生爱意,便独自追赶。两人在比武时,宋高琼也对刘金定产生爱慕之心,决定随刘金定上山,共谋大事⑦。

《蝴蝶杯》讲述了胡凤莲与田玉川坎坷的爱情故事,胡父被总督之子卢世宽毒害,田路见不平,杀死卢世宽并遭到官兵追捕,胡救田,二人一见钟情,后失散多年,胡认董大人为义父,田则更名从军,后因骁勇善战,也得到董大人欣赏认为义子,并将胡许婚给他,二人误打误撞,终于喜结连理⑧。

四、蒲剧名角

蒲剧老一代知名艺人有王存才、尧庙红、张庆奎、阎逢春、筱爱娜、杨虎山、王秀兰等。新一代艺人有郭泽民、任跟心、崔彩彩等。

因蒲剧发源地在蒲州,故而得名蒲剧,又被人们广泛的称为“乱弹”。作为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个剧种,蒲剧是成为晋南人民最喜爱的戏剧,在豫西、陕东、甘肃、宁夏等地也有广大的群众基础。追根朔源,蒲剧是从明嘉靖年间的“铙鼓杂戏”演变发展而成,后来渐渐分为西路和南路两派。南路较为文雅细腻,西路则奔放自由,两种派别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蒲剧的艺术形式。总体来说,蒲剧的音乐高亢、明亮,旋律起伏跳跃,曲调欢快活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作为四大梆子最古老的剧种,蒲剧不仅在山西戏剧音乐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它对全国的戏剧音乐艺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力。随着近年来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呼声愈加响亮,相信蒲剧日后也将得到新的发展与创新,结合传统的艺术形式和韵味,由新一代戏剧家创新出符合新时代审美和特色的蒲剧艺术。

注释:

①刘建生,武梅芳:《论晋商与山西戏曲的关系》,《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②③张建岗:《山西戏曲音乐蒲剧及窦娥冤》,百度文库。

④裴斐斐:《浅论蒲剧的艺术风格》,《金田:励志》,2013年第12期。

⑤刘建生,武梅芳:《论晋商与山西戏曲的关系》,《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⑥⑦任重远:《蒲剧表演艺术琐谈》,《戏曲艺术》,1994年第2期。

⑧《山西蒲剧<蝴蝶杯>剧情》。

猜你喜欢
梆子穆桂英剧种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独具的梆子戏
梆子《捉放曹》的表演艺术特色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
挂帅不合适
韩伍京剧人物画选
深山再次唱响300年山梆子老戏
婺剧《穆桂英》海报
杨六郎如何“智聘”穆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