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山区五市旅游业集聚水平与效应分析

2017-07-18 11:23李航飞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五市区位商山区

李航飞

(韶关学院 旅游与地理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广东省山区五市旅游业集聚水平与效应分析

李航飞

(韶关学院 旅游与地理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以广东省山区五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区位商分析、回归分析及灰色预测等方法探讨其旅游业集聚的水平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自1999年以来,广东省山区五市的旅游业集聚水平有明显的提升,旅游业由原来的区域弱势产业发展成为优势产业,近年来的旅游产业优势更加明显;根据灰色预测结果,旅游产业集聚的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将进一步强化,需要预防旅游业过度集聚带来的负面影响;广东省山区五市的旅游业集聚效应明显,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并利用波特的“钻石理论”对广东省山区五市的旅游产业集聚进行分析。

欠发达地区;旅游业;集聚水平与效应;旅游经济增长;广东

旅游业空间集聚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其对一个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旅游经济效益的发挥。目前,国内对旅游产业集聚的相关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研究内容方面。主要探讨旅游产业集聚的概念、发展模式、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区域差异及其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等。如马晓龙,孙金龙等分析了旅游产业集聚的概念、动力与发展模式及旅游集群形成的原因、条件、特征及其优势[1-2];张佑印等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旅游业集聚的变化及差异[3];曹宁依据区位商方法对沈阳市旅游产业集中化程度进行了测算[4];舒小林等以贵州省为例,运用空间基尼系数、区位商、首位集中度和空间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旅游产业集群空间结构[5];付帅等应用区位商理论分析了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6];刘佳等利用相关指标对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及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7-8]。第二,研究方法方面。主要利用区位商及相关集中度指标来探讨不同区域的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及差异问题。如夏学英等应用区位商方法对我国旅游产业区域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策略[9];侯迎等选用区位商系数、最临近点指数、空间联系指数及地理集中指数等指标对海南省旅游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了测算[10];王凯等采用 Gini 系数、E-G 指数、行业地区集中度等产业集聚指标研究了中国旅游产业集聚化发展及其与产业绩效之间的关系[11]。第三,研究尺度方面。研究空间尺度主要表现为对省域及更大区域甚至全国范围内的旅游产业集聚进行研究。如邴振华等探讨了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度与区域GDP增长的关系[12];郭悦等运用系统矩估计方法,分析了全国各省份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13];陈刚等运用变异系数、空间集聚指数分析了我国旅游业集聚化水平及演化空间差异,并探讨了相应的影响机制[14]。研究时间尺度方面主要对旅游产业集聚现状进行分析。市的旅游区位商,并利用灰色GM(1,1)模型,基于山区五市1999-2014年的旅游区位商,利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对2017-2020年的旅游区位商进行预测,计算及预测结果见表2。

表2 广东省山区地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情况

由表2可知:(1)自1999年以来,广东省山区五市的旅游区位商不断增大,旅游产业聚集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业的产业优势逐渐形成,由原来的区域弱势产业逐渐演变为区域优势产业;(2)2010年以来,山区五市除河源(2010和2011年的旅游区位商分别是为1.209和1.204)外,其余地市的旅游区位商都大于1.5,整个山区五市的旅游区位商的平均值也大于1.5,特别是部分地市的旅游区位商值超过2,说明旅游产业在山区地市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山区地市可将旅游业作为区域优势产业或主导产业来发展;(3)灰色预测的结果显示,在未来几年,整个山区地市的旅游区位商将进一步快速增长,旅游业的产业比较优势愈加明显。

(二)山区五市旅游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为了充分探讨广东省山区五市旅游产业集聚效应问题,即山区五市的旅游业集聚水平与其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根据式(2),以广东省山区五市1999-2014年的人均旅游收入为因变量(Y),山区五市1999-2014年的旅游区位商LQ为自变量,构建广东省山区五市旅游产业集聚水平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回归模型见表4。

表3 广东省山区地市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OLS估计

由表3可知,广东省山区各地市的回归模型、回归系数都很好的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其中拟合值(R2)最低的是清远(0.695),最高的为河源(0.899),各地市的回归模型拟合度均较高,说明广东省山区各地市的旅游集聚效应明显,集聚水平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旅游区位商的增大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增长。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回归方程见表4。

表4 广东省山区地市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回归方程式

(三)原因分析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个产业的竞争优势由生产要素、国内需求、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机遇和政府作用等因素决定,即著名的“钻石理论”[16]。广东省山区五市的旅游产业集聚所出现的特点,可以用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来解释:第一,生产要素即旅游资源的影响。一方面,地处山区,拥有极其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可谓是得天独厚;另一方面,山区地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生态环境良好,迎合了都市居民旅游的需要。第二,国内需求。相关研究表明[17],人均GDP在1 000~2 000美元时,观光型需求增长迅速,人均GDP在2 000~3 000美元时,休闲型需求增长迅速,人均GDP在3 000美元以上时,度假型需求增长迅速。广东省的人均GDP早已超过2 000美元,市民的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的需求快速增长,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第三,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山区地市旅游业的发展,其旅游发展的支撑产业和相关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交通、服务水平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第四,机遇和政府作用。一方面,全民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的时代已经到来,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的山区地市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大有可为;另一方面,山区各市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如韶关市政府在全市实施“大旅游”计划,并于2015年发布了《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大旅游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提出了许多发展对策,如加大财政投入(从2016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3 000万元以上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18];另外,在广东省主体功能分区中[19],山区地市基本上处于生态发展区,其功能定位为“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全省重要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旅游业的产业地位自然得到提升,集聚水平自然也会提高,旅游收入逐年稳步增长。

四、结论与讨论

通过区位商分析、灰色预测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广东山区五市的旅游产业集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及其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广东省山区五市的旅游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旅游业由区域弱势产业逐渐演变为区域优势产业,特别是近年来,旅游业的产业优势更加明显;(2)山区五市旅游业集聚水平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根据灰色预测结果,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广东山区地市的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将继续提高,旅游业产业优势愈加明显。虽然旅游业集聚拥有众多优点,比如能促进区域旅游资源的合理及有效配置,提高区域旅游服务效率,增强区域旅游产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区域内旅游目的地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符合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但是区域旅游业如过度集聚也会由于超过区域承载力而导致集群内部交通拥挤、资源严重耗费、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旅游接待服务能力不足、旅游产品的同质恶性竞争等问题,这将不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20]。为了防止过度集聚产生的负面影响,广东省山区五市的旅游产业的集聚规模应与经济发展规模及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及时调整区域旅游发展对策,促进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马晓龙,卢春花.旅游产业集聚:概念、动力与实践模式——嵩县白云山案例[J].人文地理,2014(2):138-143.

[2]孙金龙,李亚青,孙厚琴.上海旅游产业集群的判定验证及其集聚度测算研究[J].旅游论坛,2010(1):65-70.

[3]张佑印,顾静,黄河清.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2(4):155-159,172.

[4]曹宁.基于区位熵方法的旅游集群产业集聚度评价——以沈阳市为例[J].辽宁大学学报,2013(5):84-88.

[5]舒小林,柴用栋,高应蓓,等.旅游产业(虚拟)集群的空间结构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4(10):85-92.

[6]付帅,李龙.基于区位商的旅游产业区域比较优势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4):432-435,425.

[7]刘佳,于水仙.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旅游研究,2013(4):1-10.

[8]刘佳,赵金金,张广海.中国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J].经济地理,2013(4):186-192.

[9]夏学英,金艳春,李龙.我国旅游产业区域比较优势与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问题,2012(9):119-122.

[10]侯迎,郑芳.海南省旅游业空间集聚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4):505-509.

[11]王凯,易静.区域旅游产业集聚与绩效的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3(3):465-474.

[12]邴振华,高峻.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研究[J].旅游科学,2010(1):86-94.

[13]郭悦,钟廷勇,安烨.产业集聚对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国旅游业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5(5):14-22.

[14]陈刚,刘大均,黄翔,等.中国旅游业集聚化水平及演化空间差异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10):945-948.

[15]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38-347.

[16]李小建.经济地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44-245.

[17]刘松.休闲度假与中国旅游业发展阶段分析[J].北方经贸,2007(6):117-118.

[18]韶关市人民政府.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大旅游的实施意见[EB/OL].[2016-10-26].http://zwgk.gd. gov.cn/00694 6219/201511/t20151119_628500.html.

[19]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EB/OL].[2016-09-20].http://zwgk.gd.gov.cn/00 6939748/201211/t20121107_352873.html.

[20]张河清,王蕾蕾,田晓辉.区域旅游产业集聚绩效及竞争态势比较研究——基于广东省21个城市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0(12):2116-2121.

An Analysis on Tourism Industry Agglomeration Level and Efficiency in Undeveloped Regions of Five Mountainous Areas in Guangdong

LI Hang-fei
(College of tourism & geography,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The level of tourism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efficiency of five Mountainous regions in Guangdong province were researched by the ways of location quotient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gray predict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e trends of tourism industry agglomeration of five Mountainous regions have been increasing, the status of tourism in five Mountainous regions have been enhanc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tourism industry agglomeration has a in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tourism economic growth of Mountainous region. In addition, the reason of tourism agglomeration and efficiency wa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undeveloped region; tourism industry; agglomeration level; tourism economic growth; Guangdong

F590

A

1007-5348(2017)07-0043-05

(责任编辑:廖铭德)

2017-03-08

2013年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景区低碳旅游舒适度研究——以世界遗产地丹霞山为例”(2013WYM0075);2015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众化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探讨”(2015555);2014年广东省本科高校质量工程项目“旅游管理综合改革试点”(2014093);2016年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全域旅游背景下韶关市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Z2016011)

李航飞(1980-),男,湖南新宁人,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旅游地理与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五市区位商山区
《山区修梯田》
山区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聚焦精准扶贫 助力精准脱贫——在闽西南五市老促会第22次工作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
闽西南五市老促会第22次工作交流座谈会在建宁召开
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创新能力——在闽西南五市老促会第22次工作交流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区位商法的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区位商视角下丽水市优势产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