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官下乡当村官

2017-07-19 10:52徐炯权
特别健康 2017年6期
关键词:有志杨开慧村官

◎徐炯权

厅官下乡当村官

◎徐炯权

湖南长沙县有个开慧村,村里有五百多个村民在村办企业上班,每人年挣三万多元工资,彩电、冰箱不用说,买小汽车的都有两百多户。这得益于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朱爹。这位“第一书记朱爹”,就是湖南省社科院原院长、党组书记朱有志。一位正厅级干部退休后,为何想着下乡去当村官,而且一当就是7年?

谢绝百万年薪

因为一次课题调研,朱有志对既有乡愁又有忧愁的开慧村产生了浓厚兴趣。开慧村靠近湖南省会长沙,又是毛泽东夫人杨开慧的故乡,有杨开慧故居、杨开慧烈士陵园等景点。这么一个地理位置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地方,为什么富裕不起来呢?经过一番调研,他认为关键是集体经济发展滞后。2009年,离退休尚有4年时间的朱有志找到长沙县委“跑官”,谈了自己想要在这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构想。这年12月,组织批准他兼任开慧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2013年,朱有志正式退休,省内两所民办大学都以百万年薪聘请他去当院长,他婉言谢绝。从此,他专心扎在开慧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并提出“三个不要”和“一个不会”,即不要高薪、不要一亩地、不要解决一个农村户口,不会在开慧村有任何个人财产和收入。

不久,朱有志点燃上任之后的第一把火——搞土地流转和成立专业合作社。入社就有保底金,开发可得补偿金,就业支付报酬金,效益分红股份金,花甲加补养老金——朱有志采取这样一种“五元回馈”机制吸引村民积极投身到改革中来。

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从2013年5月第一次在开慧村提出“把全村田、土、山全部流转到村集体”,到12月村民达成共识,成立合作社,他先后主持召开24次村支两委扩大会议、34次村民小组会议、2次村民代表大会。村民担心把土地交给集体经营自己会没饭吃,开始几乎没有人愿意加入合作社,有的甚至连门都不让他进。无奈之下,他找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出面做工作。这些老同志带着他走家串户,向村民介绍“集体经济”的优势。当村民们明白自己是以主人翁的身份加入合作社后,慢慢都想通了。

烧起三把大火

朱有志的第一把火着实把开慧村的天空烧得红彤彤。

2014年3月,开慧村建起了生猪、水稻、水果蔬菜、机械等生产合作社。生猪合作社试养地方良种“大围子猪”,2014年出栏120多头,带动四十多户社员改养“大围子猪”。水稻合作社从省农科院引进优质稻新品种,在全村推广种植了2100亩,亩产超过500公斤。

合作社带领社员养土猪、种优质稻、建蓝莓基地。加入合作社后,社里统一提供种植技术、肥料,并联系销售市场,农户收益大增。

为了发展开慧村的旅游经济,朱有志向省交通厅申请修建一条3800米长的开慧大道,连通杨开慧、任弼时、缪伯英故居三个红色旅游景点。修路免不了要占山占地占田,甚至要拆迁部分民房,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为了减少矛盾纠纷,朱有志又亮出“法宝”——请村里的老党员出面,挨家挨户做工作。“修路是好事,不但出行方便,对我们发家致富也有帮助。”村民们意见出乎意料地一致,别说是占点山占点地,就是要拆房子也不反对。

路通了,投资商蜂拥而至。目前,上海一家企业在开慧大道旁的荒山上投资兴建了一个大型民俗文化园,湖南电视台投资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也在建设之中。“这些项目建成后,村民可以应聘到这里上班,还可以在路边、家门口开饭店,摆摊设点卖旅游纪念品,增加收入”。

留下一段佳话

“不在开会就在开慧,住在开慧也要开会,开慧开会为了开慧,为了开慧出去开会。”这些年究竟在开慧村花了多少时间,朱有志也说不清楚。别人问得多了,他便编了这样一个绕口令。

上任7年多来,朱有志用掉13本加厚笔记本,记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各种心得体会。他还经常抽空去农户家里坐坐,碰到春耕秋收农忙时节,索性将衣袖、裤腿一卷,下田去插秧、挖土、收稻。

“作为长期研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专家,我过去只是一名观察者,现在当村官,掌握决策实验权,对‘三农’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了。”朱有志说。

现在,整个开慧村呈现出一幅江南乡村的美景,松柏、香樟、翠竹环绕簇拥着杨开慧纪念馆;村级公路旁,栽植着淡雅的桂花、玉兰;青瓦白墙的农舍,房前屋后都是小花园……村里还修建了体育广场,明显提升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摘自《老友》2017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有志杨开慧村官
唱村官
有志无书五言联
绵绵古道连天上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无题(3)
张明
村民最听党的话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