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熊猫没有彩色照片?

2017-07-19 08:08佚名
今日文摘 2017年14期
关键词:动物界飞虫斑马

佚名

非家养哺乳动物中拥有黑白配色的并不多见,讨人喜欢的比如斑马、领狐猴、白虎和虎鲸,不怎么招人待见的有臭鼬和马来貘。动物界的时装大师们各有一套穿衣哲学,来自美国加州两所大学的生物学家们就曾经试图研究,斑马的黑白条纹到底有什么用。

于是坦桑尼亚的大草原上出现了一群远道而来的神经病,他们又是拿三合板造拙劣的动物模型来研究伪装术,又是亲自穿上斑马纹制服看有多少飞虫叮上来,有时架起热成像摄像机到处拍,还要徒步跟踪马群记录它们的迁徙习性。

在一系列的行为艺术之后,他们给出了解释:斑马的黑白条纹能有效地迷惑吸血飞虫,比如马蝇和采采蝇,令自身免受叮咬困扰。

而这群科学家显然也没有打算放过熊猫,他们这次发表在《行为生态学》上的论文指出,大熊猫的黑白礼服有两大功用:伪装与交流。

动物界的配色原则大多都是这样几种,保护色、吸引配偶或者吓唬天敌。在动物行为学研究中,科研人员通常会将不同环境中生态地位相当的物种加以比较,比如分布于亚、非洲的金钱豹和美洲豹,虽然生活在地球两端,却拥有类似的黑色斑纹,令它们捕猎时能够在斑驳阳光和黄土地之间隐身。

“要了解大熊猫为何拥有如此醒目的图案是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它太特别了,生物界中找不到其他类似哺乳动物来做类比。”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野外生物系的卡罗教授说,“为了解释这个特殊的着色,我们只能把它身体各个部分拆开来看。”

在对比了狗、猫、熊等195种肉食动物和熊科动物39个亚种的明暗着色,并研究了这些动物身上10个以上部位的至少20种可能着色之后,研究人员认为,大熊猫身体大部分(包括头部、脖子、肚皮和后背)呈现白色,是为了在冰天雪地中隐匿,而四肢的黑色则有助于它们在阴影中藏身。

熊猫一般长期吃素而且消化能力差,别看长得圆滚滚、每天除了睡就是吃(一天超过12小时),它们却永远没法贴上足够消耗一个冬天的肥膘,所以不能像黑熊或北极熊那样冬眠。白色为主的配色,能避免它们冬天吃竹子打滚的时候被雪豹盯上。

头部的小面积黑色则或许用来传达信息。黑眼圈一方面帮熊猫们互相识别(“这位眼圈标致的哥哥,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另一方面可以对竞争者加以警告(“这是我的地盘,你最好赶紧圆润地滚蛋”)。

另外,黑耳朵可能传递了一种凶猛之感,也許能对捕食者起到一定的恐吓作用。■

(陈敏行荐自《南都周刊》)

责编:Ester

猜你喜欢
动物界飞虫斑马
“收拾”家中常见小飞虫
飞虫
动物界的好爸爸
我是可爱的小斑马
去动物界盗个梦
BirdsonZebras斑马身上的鸟
动物界的未解之谜
动物界的『女儿国』
斑马
飞虫的一分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