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牡蛎世家用这些绝招搞养殖

2017-07-19 12:04孙秀萍
环球时报 2017-07-19
关键词:宫城县牡蛎养殖户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孙秀萍

日本人喜欢吃牡蛎(又称生蚝),就跟中国人爱吃大闸蟹一样。日本牡蛎,个大肥美,肉质口感上乘,生吃不用任何调料,加热烹调更鲜美。日本牡蛎之所以这么出名,和饲养技术有关。日本是牡蛎大国,有很多饲养场,尤以宫城县的产量居多,当地人把饲养牡蛎的技术发展到极致。《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近日参观日本宫城县一个四代饲养牡蛎的世家,他们用独特的饲养牡蛎技术,不仅将遭受日本大地震、濒临灭绝的牡蛎养殖业带出困境,还给牡蛎养殖提供经验和商机。

宫城县气仙沼地区有个唐桑湾,海水清澈见底,非常适合饲养牡蛎。畠(zāi)山政则一家四代在此以饲养牡蛎为生。《环球时报》记者近日乘坐畠山常用的小船,前往饲养牡蛎的海域,听他介绍自己饲养牡蛎的独特技术。畠山说,他饲养的牡蛎首先是十分费时。普通的牡蛎一般最多饲养一年半就上市,而畠山家的牡蛎要在海中最多放养3年。为了保证质量,一个扇贝壳上最多只放养10个左右的种子,而不像普通养殖技术那样,为了高产,能放多少个就放多少个。畠山称,控制种子数量,可以保证牡蛎成长空间。

其次是不怕费事。畠山家的牡蛎在生长期间,要经过多次人工刺激,就是通过改变环境、温度等,让牡蛎更加鲜美、耐热。畠山说,他饲养的牡蛎不怕加热,加热也不会收缩,出锅时饱满如珠,肉厚而味道香浓,因此多被高级饭店采用。这里面的诀窍就在于在饲养牡蛎期间,必须挪动一次地方。先在靠近岸边的海域饲养,大约一年后再移动到远点的海域,让牡蛎经历更大的波涛,承受更寒冷的海水刺激。其间,还要专程从海里再把牡蛎全部运到岸上,经过温热水处理,帮助牡蛎驱除身上的各种附加生物和海草等,让牡蛎更健康。他说,为了寻找合适的温度,自己反复试验多年,最后确定用56度的温水浸泡是最合适的。他笑着说,“就和人一样的,越经历风雨越强壮,受到外部多次刺激的牡蛎,肉质才会更加密实,不怕加热”。

畠山家的养殖技术还有一个独特之处,那就是在适当的时期,在牡蛎的尖端打上孔,然后用绳子一个一个穿起来吊养。畠山告诉记者,牡蛎的尖角是硬壳,不会伤到内部,打孔吊养不仅不会让牡蛎受伤或死掉,反而会让牡蛎保证形状的完美和肉质的圆润充实。畠山随手在海中捞起牡蛎,撬开后让记者生吃,味道确实鲜美,而且没有腥味。养牡蛎40多年,畠山告诉记者,自己还在不断改进养殖方法,提高质量。现在是畠山的儿子接班成为主力,年轻人接受父辈的经验后,也在进行新的尝试。

回到岸上,记者走进一个面朝大海的小木屋,外面墙上写着“复兴牡蛎小屋唐桑番屋”等字样。屋内的墙上写满了各种留言,有加油鼓劲儿的,有谈感想的。畠山称,这座小屋不仅体现着来自日本全国的善意,也是牡蛎养殖场进行多种经营的新尝试。

2011年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海啸,把当地的牡蛎养殖场全部摧毁,养殖户连养殖工具都没了,损失巨大。日本人想出了“众筹”的办法,帮牡蛎养殖户募集资金。他们采取事先购买的方式,最低出资1万日元(约600元人民币),待养殖恢复后第一次出货,养殖户就给投资人邮寄20个牡蛎作为回报。此外,法国也伸出援手。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法国牡蛎因为疾病几乎全部灭绝,最终日本牡蛎种拯救法国牡蛎业,因此法国也帮助日本牡蛎养殖业渡过难关。

畠山告诉记者,牡蛎并非新产品,只要努力仍然商机无限。目前,畠山一家所在的唐桑当地的牡蛎养殖基本全面恢复。为了提高唐桑牡蛎的品牌效应,当地还开展多种经营。除了网络销售外,牡蛎养殖户还开起海边烧烤小屋,把唐桑特有的养殖技术统一起来,共同打造唐桑牡蛎品牌,让唐桑牡蛎成为优质食材,走上高级餐馆的餐桌,并努力打开中国内地和香港等地市场。▲

猜你喜欢
宫城县牡蛎养殖户
养殖户防疫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法国培育出多口味牡蛎
中国养殖户严防禽流感
一餐牡蛎吃出50颗珍珠
牡蛎之神复仇记
柔情打败凶悍
黑龙江双城:远教教学示范基地促进奶牛养殖业发展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