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校园信贷生态调查及启示

2017-07-19 07:47桂丽思侯玉菲谭梅王文婷祖裕澜
北方经贸 2017年6期
关键词:监管对策调查分析互联网+

桂丽思+侯玉菲+谭梅+王文婷+祖裕澜

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度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当下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流量时代”,“互联网+”理念的出现更是网络创新迈向新高度的产物。校园信贷本质上属于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在校大学生为潜在优质的贷款对象的贷款平台,其主要的特点是门槛低,放款快,但也隐藏了风险。近来校园网贷滋生的暴力催款、裸贷、盗取信息及欺诈等恶劣事件将校園贷推至社会焦点,校园贷变质“校园高利贷”。通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以A校大学生为例,分析校园贷款的现状,研究校园信用贷款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缘由,给出相关可行性建议,致力于净化互联网+时代的校园贷款生态环境,规范大学生消费和信用理念,维护社会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关键词:校园信贷;调查分析;监管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6-0031-03

自1999年高校扩招,全国大学生的人数年年增长,这个群体的数量和消费能力是不可忽视的。2004年9月,金城信用银行与广发银行联合发行了我国第一张大学生信用卡,标志着商业银行正式进入大学生信贷市场,拉开大学生可独立贷款的帷幕,但市场的高速发展暴露的问题和风险使得银监会于2009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的文件,此文件主要是对金融公司进入大学生这个群体的门槛进行严格规定。之后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许多金融公司借助这个契机,纷纷将市场瞄准大学生群体。在众多的贷款产品中如何脱颖而出获得大学生的青睐,是各个商家赢得利润的突破点,因而不乏出现网贷平台的虚假广告宣传、恶性竞争的现象。大学生虽是不良校园信贷的受害者,但酿成不良后果的始作俑者中既包括大学生自身又包括校园信贷平台监管不足。校园网贷的初衷是用简便的操作流程,快速的放款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刺激消费,但不合理的消费观念,肆意消费个人信用以及金融安全意识不高也让大学生深陷负债漩涡。笔者通过发放400份纸质问卷(共得339份有效问卷),以调查所得数据来简单分析大学生网上贷款的使用状况和对校园信贷的认知度,以A校大学生群体为例,用数据和图形结合分析来直观反映大学生校园信贷现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找出面临的主要问题,提高大学生对于信贷的认知和对风险的防范意识。

一、校园信贷现状

我国“校园网贷”平台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大学生分期付款购物平台,二是传统电商平台,三是面向大学生的P2P网贷平台,该类平台直接向大学生提供消费、助学、创业等贷款服务。

相较于传统的商业银行,大学生在选择向谁贷款上更倾向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公司,因为对于急需款项救急的大学生而言,网贷符合他们对时间上快速和操作上简便的要求,这也是校园信贷受到关注的原因。尽管校园信贷要求偿款的利息比商业银行的高,却依旧有学生进行贷款操作。但由于近年来校园信贷的负面新闻报道,让原本打得火热的“网贷江山”变得冷却了下来,发展前景让人堪忧。 据调查,笔者单位使用校园消费信贷的人数比例为19.76%,使用校园消费信贷一年以上的学生仅占使用人数的5.97%,即总人数的1.18%。而从未使用过的人数比例则达到了80.24%,且有65.44%的同学表示以后也不会使用校园消费信贷产品。据了解,“校园贷”的负面消息过多、风评过差是此类产品使用量锐减的主要原因。

频繁出现的校园贷事件也让监管部门意识到应该加强对此领域的管理,2016年4月份《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出台,监管层开始出手整顿校园贷市场。2016年8月,银监会明确提出政策,使得校园贷的整改迫在眉睫。之后各地监管层及自律组织也紧跟银监会的步伐,纷纷响应号召,开始重视校园贷的不良影响。因为监管的严格执行,又加上之前校园贷种种不良表现,使得校园信贷的声誉大打折扣,被扣上“校园高利贷”的帽子,业绩直线下滑。到了2017年2月底,全国47家校园贷平台退出了校园贷这个市场,可以看出监管层出台政策,效果还是立竿见影。

校园贷之所以落得如此残局,与其特点密切相关。

(一)准入门槛低,审核标准不严

因为大学生这个市场庞大,使得金融公司将目标瞄准这个群体,为了简易程序,甚至只需学生提供学生证、身份证、银行卡等材料,就可放款,且额度较大,尽一切可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对大学生信贷审核流程粗糙,只要几样材料齐全,“一分钟申请,十分钟审核”。

(二)肆意广告宣传,隐藏真实费用信息

大学校园里对校园贷宣传最普遍的是通过广告传单的发放,QQ、微信朋友圈等社交软件信息散播,大学生无需本人到场便可获得款项,这期间少不了中介的作用,也正是中介的存在,使得在手续费用和利息费用上的信息不对称。虽然大学生可享受立刻获得款项的快感,但一次借贷引发的费用却很多,除了手续费、利息费、还有违约金,以及控制风险收取的保证金 。“校园网贷”平台为控制风险,通常会收取贷款额20%的保证金,即借款人只能得到80%的贷款额度。

(三)借新还旧,恐吓学生介绍借款抵债

市场只有部分平台建立了信用制度,但无法对其他平台产生影响。以致大学生可拿一家平台借贷的款来还另一家平台,拆东墙补西墙,由此产生连环续贷的现象,加上利率的高风险,使得借款越积越多,导致悲剧的发生。若想还债,可以通过做平台中介的方式,怂恿更多人介入贷款,收取中介费抵债,自然受骗群体增多。

二、校园信贷消费市场出现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消费心理问题

在物质和精神消费空前提高的当代社会,在丰富多样广告诱导下的消费意识,在媒体、明星亲自示范行为下的潮流效应,以及受大型商场琳琅满目各式各样商品的吸引,使得大学生盲目跟风消费,攀比消费,甚至在没有积蓄的情况下仍希望通过贷款超前消费,达到追赶潮流的目的。

1.笔者调查了A校学生的月消费水平,在0~1000元的占比22.42%;月消费水平在1000~1500元的占比56.64%,在这个消费水平里女生占比37.17%,男生占比19.47%;月消费水平在1500~2000元的占比14.45%。如图1可看出,1000~1500元的月消费水平占比最高。

2.A校学生网络支付占日常消费的比例在30%以内的学生,占比31.86%;消费比例在30%~50%中间的学生,占比26.84%;消费比例在50%~80%中间的学生,占比23.3%;80%以上的学生,占比15.04%。从图2中可以看出,A校学生网络支付占日常消费比例为五成的居多,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八成以上的还有15.04%的较大的比例,而且几乎没有从未网上消费的学生,说明A校学生在网上消费是比较巨大的。

(二)大学生对金融风险的认识问题

在调查使用过的同学中,笔者通过统计发现,还款的期限、手续费、信用额度是影响同学使用消费信贷会重点考虑的三个因素,其次因素是分期数,最后因素是违约金,对违约金有考虑的同学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违约金的认知较少,未及时还款所带来的风险后果没有充分的考量。而在使用过的大学生中忘记还款的同学超过一半,说明同学对于自己消费信贷需要及时还款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款时间不重视比较随意,还有三分之一同学是想还但没钱,说明提前消费形成一定的还款压力,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有钱也不还,侧面反映出有些同学对使用消费信贷产生的后果并不了解。占比49.21%的是“没有按时还清消费贷款,但清楚后果”;略有了解占41.27%;完全不清楚占9.52%;由此看出将近一半的同学非常清楚若未按期还款所带来的后果,但仍有不少的同学不了解未及时还款会带来什么后果,没有清楚的认识,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甚至完全不知道,对于未及时还款可能带来的个人信用违约的风险、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个人资金安全的隐患的后果缺乏认识,这值得警示和反思。

(三)互联网环境下依赖网上消费的问题

一方面,互联网大背景下,科技的高速发展,电脑和手机等移动客户端的普及,都使得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大环境,但大学生应该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并且培养自己的自控能力。笔者发现,在调查的大学生中,九成以上的同学都使用过网络支付,而且几乎没有从未网上消费的学生,说明A校学生在网上消费是比较巨大的。其中大学生在校园信贷后资金流向有:食品消费占26.83% ;服装与形象消费占35.77%;旅游消费占7.32%;电子产品占11.38%;自主创业占0.81%;学习培训占1.62%;社交消费占8.94%。

综上所述,可知大学生用来消费较多的是服装和形象消费,第二是食品消费,然后是电子产品。在使用过校园信贷的大学生中,对网上消费信贷持肯定态度的占比31.67%;持否定态度占1.67%;持中立态度占66.67%。不难看出绝大多数还是一个中立态度,仍有不少比例同学持肯定态度。但进一步调查发现,会继续使用和减少使用信贷消费的比重分别为49%和46%,而不再使用的人占4%,说明网上消费多样化让同学们对其忠诚度很高,但这反映出学生消费逐渐丰富化,身边诱惑也愈多,但对资金规划并不是非常理性,这就容易对校园信贷形成依赖性,使得学生们越来越不可自拔。

三、对校园信贷的发展的建议

(一)家长多与子女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对于大学生群体出现的不良消费习惯,应该做到及时引导与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之所以会选择校园信贷消费,是与家长沟通断层有关系,许多家长认为要提高孩子物质生活水平,就一直忙于工作,减少了沟通。部分学生在学校有着与他人攀比,高消费的陋习,这无疑也助长了校园信贷的高速扩张。学生大部分生活费来自于父母的给予,但如果学生跟家长没有及时沟通,学生可能会被引导去使用校园信贷,一来可以缓解囊中羞涩,二来又可以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要不断提高诚信修养,注意养成自身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为子女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家长一定要对社会上复杂的环境给予孩子一定程度上的涉及,告诉他们一定要有保护自我的安全意识,不要随便泄露个人的身份信息,告知市场上已经出现过的不良消费导致的恶果,让孩子引以为戒。

(二)学校加大对校园信贷知识的普及,开展安全专题讲座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阶段,心智等方面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来新鲜事物的吸引和诱惑,再加上与收入不匹配的消费能力,导致大学生轻易相信信贷平台并成为其消费者。学校应该加大对信贷进入校园的监控管理,告知学生保护好个人信息,规范信贷占领校园广告位、虚假宣传等不良行为。同时学校应该开展信贷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大学生对信贷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对大学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学校更应该对违规宣传、不实信贷进入校园,进行违规处理,净化校园营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教育环境。

(三)建立大学生征信档案管理

各企业应当利用大数据风控技术,对大学生不良信用消费记录进行采集,建立出通用的大学生信用档案,目的是了解用户信用借贷记录和信用情况,降低借贷风险,规范市场借贷行为,让借贷行为实现良性循环。政府应对建立数据库管理的企业进行适当的鼓励和支持。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对大学生征信档案的建立,另一方面在大学生求职时,征信档案可以成为一个考核标准,即大学生任职时不能有欠款未还,不能有 “借南家偿北家”的行为,需对征信内容建立最低指标要求。这样可以起到对在校大学生信贷消费的约束作用,意识到个人信用对其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四)政府完善立法,严格执法与监督

校园信贷的开发者正是看中了庞大而又单纯的大学消费市场,才会打着信贷有着高品质生活的幌子大肆宣传。一些大学生有着超前消费的倾向,追求着高水平高质量的消费,又受限于入不敷出的生活费,所以,校园信贷无疑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消费渠道。一方面,这些校园信贷确实能缓解一部分人资金紧张的情况,解決一些刚需消费。另外一方面,有些不良信贷打着互联网创新的幌子,引导学生高消费,由于审核的准入门槛低,甚至有些人利用身边认识的人的身份信息也能借到高额度的款项,这不得不让笔者去思考校园信贷的安全性和合法性,如此低廉的进入成本,却有着高额的输出,校园信贷的用意值得深究。

因此,起着监督管理作用的政府,应该约束并管理校园信贷,针对法律的灰色不清楚的地带,给予相应的完善举措,对于那些违法虚假宣传的行为给予法律严惩,对于打着金融创新却又不规范操作的企业进行查处和市场禁入。对校园这个教书育人的地方,给予其应有的安全保障。对网贷平台的资金管理采取行政与法律手段进行监管,可采取银行托管、监控方式,提高客户资金账户的透明度,避免资金挪用情况的发生。

四、结语

大众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成就了许多电商,蕴含了无数商机。类似趣分期、分期乐等校园贷这样的网络贷款电商平台一开始也是较为规范的,但随着队伍的不断扩大,各种某某贷的出现,行规似乎被追求暴利而打破,越来越多的不良事件揭露了校园贷背后的暗箱操作。整治行业不良风气,严厉打击虚假、欺诈性的网贷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学生花钱要采取适度原则,量力而行,在贷款之前应规划好还款各项事宜,权衡自己能否按时还款,保证信用。共同打造稳定安全的正规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贷款市场,致力将校园贷扶上正轨。

参考文献:

[1] 包艳龙.校园网贷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金融纵横,2016(8):73-75.

[2] 张 燕.大学生欲借1000元,最终为何欠下数万债务? 校园借贷乱象调查[J].中国经济周刊,2016(33):24-26.

[3] 刘胜男.关于大学生贷款诚信还贷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6):146.

[4] 孙 航,冯 黎.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市场现状及应对措施探究[J].营销策略,2015(34):45.

[5] 金 明,郑庆茹,刘 波.对我国网贷平台发展与监管的思考——基于美国的经验分析[J].金融纵横,2013(12):24-27.

[6] 蔡 彧.大学生网贷的现状及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6(15):309+311.

[责任编辑:谭志远]

猜你喜欢
监管对策调查分析互联网+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投资风险及监管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发展趋势及监管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