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D打印撑起中国脊梁

2017-07-19 14:36
大众健康 2017年7期
关键词:植入物椎体外科

从世界首例3D打印的人工定制枢椎,到世界首例3D打印人工椎体,刘忠军带领团队在骨科领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难题。2017年5月6日,在第六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推选活动颁奖典礼上,评委会对他的颁奖词是:他从小就梦想当一名临床医生,如今他超越梦想,成为了最好的骨科医生之一。他勤思考,善探索,才有了骨科与3D打印技术必然的相遇,为脊柱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

30多年来,将3D打印技术与骨科完美结合的刘忠军,到底有着怎样的从医经历和深刻感悟?接下来,让我们来听听骨科大咖刘忠军的心路历程。

我回国时,飞机上连一半乘客都不到

我出生在一个毫无医学背景的家庭,在北京西直门就近读完小学、中学。1977年毕业那年,赶上恢复高考。因为上学时性格很安静,喜欢数学,动手能力强,老师就推荐我报考了北京医学院,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我分配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当时北医三院的骨科已经小有名气,是中国率先用手术方式治疗颈椎病的科室之一。我虽心仪这个科室,但新建成的神经外科更需要年轻的大学生。按照医院惯例,我在住院医生阶段,把胸外科、骨科、泌尿科、麻醉科等輪转一遍。结果,骨科又把我要了回去。就这样,我成为了一名骨科医生。

1988那年,我赴美学习。第二年9月回国时,正赶上国内出国成风,很多人出去之后就不想再回来了。当年,美国也恰巧出了一个特殊政策:凡在那段时间申请绿卡的,没有限制,申请一个给一个。

当时在美国的同学,都劝我留下来。但是,我特别想继续做骨科医生,而这在美国难上加难。我学的是医,如果离开这个职业,实在是个大浪费。再说,当时的美国,好医生已经很多了,并不缺我这一个,但中国不是。那年9月,我按时回国的时候,飞机上连一半人都不到。

现在回想起来,我仍觉得当年的选择是对的。那一届,我的同学出去了一半。现在留在国内的,一直在从事医学专业方面的事业,而出去的大多改了行。本来出去是雄心勃勃地要成就事业,最后却只能为生存而战了。

后来,我经常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学习研修。当年国内的设备、技术、学术水平很低,而就是因为看到这些差距,我更有了奋斗的动力。

那个孩子的颈椎上,长了个恶性肿瘤

2014年5月,科室里来了个病人,是个身高1米8的学生。他在和同学踢足球时,做了一个头部顶球的动作。当时并没有什么不适,到了第二天早晨,他脖子突然开始出现疼痛。家人以为是睡觉落枕了,也没在意。结果,一个多月过去了,“落枕”还没好,甚至全身都开始麻木了。他这才去山东老家的医院做检查,结果发现是枢椎骨折。

枢椎骨折,是指发生于第2颈椎椎弓峡部的骨折。人的颈椎由7节组成,其中两节上颈椎不仅形态特殊,而且承担着颈椎活动范围的50%。上颈椎对应的颈脊髓里,有心跳和呼吸中枢,我们也称它为生命中枢,一旦受到损伤,人的呼吸和心跳马上出问题,人会立即死亡。因为这种骨折以前最多见于被施绞刑的人,他们就是因此毙命的,所以又称绞刑架骨折。现在,这种骨折主要见于外伤,比如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急刹车时的颈部过伸,或者高台跳水的意外,都可以引起高位的脊髓损伤,甚至波及生命中枢而迅速死亡。

这个孩子伤的部位很特殊,病情严重。我们为他做了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枢椎部位有肿瘤。经过穿刺活检,确诊为尤文氏肉瘤。这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而且转移得很快,手术切除是治疗的关键。

但是,他肿瘤的位置很危险,邻近脊髓、神经、重要血管,手术难度很大。过去国际通用的办法是,将一段钛合金网笼中,填充一些骨质,代替原来的椎体。但术后与钛合金网笼相邻的椎体,容易出现塌陷,椎间高度难以维持,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于是,我们决定对他的枢椎,进行前路和后路两次手术。先慢慢剥离枢椎周围的神经、颈动脉等重要结构,最终到达癌变部位,将被恶性肿瘤侵蚀的枢椎全部清除干净,再将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的人工椎体,放在第一和第三椎体之间,并用钛合金螺钉将其固定。

手术就这样顺利完成了。

之所以敢做这样的尝试,是因为在之前,我们在3D打印脊柱植入物方面的研究探索已经4年了。并且,也已经在世界顶级的脊柱外科学杂志发表过相关文章。这个手术,应该是世界首例应用3D打印的人工定制枢椎,作为脊椎外科内植物,进行脊椎肿瘤治疗以后的稳定性重建的例子。令我们自豪的是,手术一个多月后,这个孩子自己走出了北医三院的大门。

3D打印技术使我们成了世界第一

3D打印技术在骨科的应用,一直是我魂牵梦绕的事。

3D打印的理念形成于19世纪,相关技术在20世纪逐渐变为现实。到了21世纪,才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和推广。在整个医学领域里,骨科由于它的专业特点,与3D技术吻合度较高。因此,3D打印在骨科专业范围内的应用较早,推动得也较快。

脊柱上长了肿瘤,首先要把肿瘤切掉。人类的脊椎骨骼形状非常不规则,传统的制造手段植入后只能做到部分贴合,牢固性也大打折扣。植入之后可能出现松动,在脊柱和神经密切相关的部位,一点松动就能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所以,即便手术完成了,患者在日后的康复中也还会遇到很多问题。

说到3D打印技术,大家都想到的是以塑料做材料。而在医学上,尤其是骨科内植物领域,3D打印技术使用的材料,是与人体高度相容的钛合金。这样就可以用3D技术,打印出与病人解剖结构高度一致的钛合金植入物了。

还有一个好处是,人类的骨骼是有孔隙的,这些孔隙为骨细胞的生长提供了空间。3D打印的人工植入物,完全可做成与骨组织相似的孔隙,这就为骨细胞的生长提供了可能,促进真骨与人工植入物融合,在牢固性上有极大的优势。

从2010年到2013年,我们进行了十几项用于脊柱外科的3D打印植入物研究,在羊身上进行的动物实验结果令人满意。2012年的时候,人工髋臼、颈椎椎间融合器和颈椎人工椎体,这三项就正式进入了临床观察。

2012年12月,一位54岁的女性颈椎病患者,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在北医三院接受3D打印颈椎植入物的受试者。

她当时的手术,需要连续切掉1节上颈椎和3节下颈椎。在没有3D技术的过去,这种大跨度的颈椎切除后重建手术世界罕见,可施行手术的医院、医生,世界上也寥寥无几。可以说,借助3D技术,我们成了世界第一。

从“追随者”变为“引领者”

到了2014年,我们完成了世界首例应用3D打印技术治疗寰枢椎恶性肿瘤,就是前面那个枢椎肿瘤的男孩子。

2016年,我们又完成了世界首个3D打印定制五节长达19厘米的脊椎植入手术。这个病人姓袁,出院7个月后来复诊,他告诉我,他已经可以每天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可以开车,骑自行车,还能做些家务。

2010年~2011年,我们设计研发了早期的3D打印产品,包括用于髋关节置换的髋臼杯、用于颈椎椎间盘切除后的椎间融合器和人工椎体。其中,髋臼杯在2015年,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成为注册产品,迄今国内已应用上千例。2016年,3D打印椎间融合器又获CFDA批准临床应用。

大家总觉得看病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几十年中,我们医疗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很大程度上是靠引进国外技术,高端医用设备和器材更是国外产品一统天下。这些高端产品的费用使广大患者难以承受,以骨科手术为例,70%~80%以上的钱,花在医用耗材上。国产产品价格虽然低一些,但目前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产品相对低端,患者不愿接受。

创新性医疗产品改变了这种格局,具有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产品,可以同时具备价格优势和技术优势。以我们自主研发的3D打印髋关节臼杯产品为例,进口的臼杯是3万,国产3D打印臼杯仅仅是1万。国产臼杯上市以来已使用超过2500例,取得了很满意的疗效。而且,我们的国产创新性产品一旦走入市场,国外产品感到压力,往往会主动降价,中国的病人就受益了。

掌握了3D打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就掌握了新一轮全球医疗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可以使我国的医学,从过去的紧跟着世界医疗科技发展新方向,变为引领世界医疗科技发展新方向,有点像“弯道超车”的出其不意。

我是外科出身,但一点都不迷恋手术

虽然是拿手术刀出身,但我一点都不迷恋手术,我甚至梦想有一天,外科医生彻底放下手术刀,不再用这种无奈和有创的方式切除肿瘤。从现在的医疗水平看,外科手术虽然有效,但与之相伴的创伤、出血,和对病人的精神磨难实在太大了!

我也要提醒年轻的同行,不要过多地为自己手术技艺或技能的提高而沾沾自喜,应当投入更多精力追求脊柱肿瘤治疗的微创化和无创化,抛弃手术刀或许才是外科医生的最高境界。

当医生的,必须怀有恻隐之心,看到脊柱肿瘤患者痛苦、绝望的表情,就不能容忍他们坐以待毙。我们常讲,医生要把病人当上帝,其实病人也把医生当上帝。如果能把他们的病治好,他们真会拿你当救命恩人。做医生,必须担起救死扶伤的责任,对得起病人的这份信任和期待。(仰东萍整理)

刘忠军,全国人大代表,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AO国际脊柱外科学会中国理事会主席、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擅长脊柱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治,重點为脊柱退行性疾病(颈椎病、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等)、脊柱肿瘤、脊柱畸形、创伤的诊治及微创手术的开展,尤以脊柱疑难病症的手术治疗见长。

刘忠军,1982年12月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8月至1989年9月在美国学习脊柱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1991年9月至1992年11月在英国研修临床脊柱外科,1992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及副教授,并担任骨科副主任职务。1997年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1999年担任骨科主任及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2004年至现在担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外科主任。

猜你喜欢
植入物椎体外科
多科室合作规范管理外来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的效果分析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肠外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新型复合材料加速受损骨骼恢复
探讨心理干预应用外科急腹症治疗的效果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探究
3D打印骨科植入物更“贴身”
酸奶中的菌可帮助骨折愈合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
福尔摩斯·住院病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