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小麦产业发展探讨

2017-07-19 19:59纪军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发展思路发展趋势

纪军锋

摘要 探讨彬县小麦发展方向,梳理彬县小麦产业发思路,以“小麦绿色高效高产项目”为抓手,构建现代小麦产业、经营、生产、技术创新、目标绩效管理等五大体系,促进彬县小麦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小麦产业;发展趋势;不利因素;发展思路;陕西彬县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6-0047-02

小麦是彬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种植面积达到18 666.7 hm2左右,单产4 500 kg/hm2左右。为了促进彬县小麦实现绿色、优质、高效、高产,现对小麦产业发展进行剖析。

1 小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彬县地处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咸阳市西北部,属典型旱作农业县,海拔720~1 450 m,年日照时数3 298.8 h,年平均气温10.1 ℃,有效积温(≥10 ℃)3 636.4 ℃,无霜期180 d,光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582.3mm,且57%的降水集中在7—9月,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10.2~20.0 g/kg,碱解氮含量40~68 mg/kg,速效磷含量5.9~9.9 mg/kg,速效钾含量130~185 mg/kg,是小麦生产优势产区。

1.1 面积减少,单产提高,总产基本稳定

彬县小麦总产量基本稳定在8万t左右。其中,2014年总产量7.56万t,2015年8.43万t,预计2016年彬县小麦总产量可达78 764 t。从构成总产量的要素来看,播种总面积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但单产不断提高,从2011年的3 075 kg/hm2提高到2015年的4 500 kg/hm2,比2011年增加了1 425 kg/hm2,增幅46.3%。

1.2 筛选出了适合彬县旱地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

经过近年的试验和示范筛选出适合彬县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品种西农928、中麦175、 铜麦6号等。

1.3 认真实施“小麦高产创建”项目,形成以项目促进产业的发展格局

自2009年秋播开始实施小麦高产创建项目,到2016年收获已经连续7个生产年度,累计建设万亩示范片19个,平均产量5 769 kg/hm2,比全县平均产量(4 219.5 kg/hm2)增产36.7%,建立百亩核心攻关田21个,平均产量6 837 kg/hm2,比全县平均产量(4 219.5 kg/hm2)增产62.0%。通过7年的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总结出适合彬县旱地冬小麦生产技术规程,形成了小麦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2 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小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较多,生产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产周期长、成本高、收益低、优质商品率低下等都束缚了小麦产业的发展,彬县小麦生产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耕作管理粗放化

小麦是机械作业率较高的作物,持续的浅深翻(13~15 cm)形成了致密的犁底层,根系已难以下扎。病虫草害仍在蔓延发生。

2.2 经营方式有待改进

据统计,彬县小麦人均种植面积800 m2,农户种植规模小,难以形成足够的商品量。农户之间因经济、劳动力以及品种等差异,形成管理措施原始,小麦品质不均衡。由于不同品种、不同农户、不同田块间的混合收获,制约了小麦的品牌和市场价格[1]。

2.3 产销滞后

种植小麦收益低下,净收益不足3 000元/hm2,严重影响了农户的技术需求和投资积极性。农民种麦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保口粮,出现了农资涨,投资不涨,能收多少是多少。农村务农劳动力严重老龄化,接受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技术能力有限[2]。

2.4 冬性小麦春性化

随着暖冬气候逞强性变化,对小麦生产形成了负面影响,由于冬暖使得小麦的抗寒性降低,部分旺长田块在翌年倒春寒来临时形成冻害。

3 产业发展的思路

3.1 以“小麦绿色、高效、高产创建项目”为抓手,构建现代小麦产业体系

3.1.1 发展万亩示范片。2015—2016年度在水口镇、太峪镇共建立了3个万亩示范片,涉及19个村5 771户,主栽品种为西农928,示范种植中麦175、铜麦6号,面积2 007.8 hm2。经自测,穗数555万穗/hm2,穗粒数27.1粒,千粒重50 g,产量6 381 kg/hm2,比上年减产334.5 kg/hm2,减幅5.0%。

3.1.2 创建百亩核心攻关田。共建立3个百亩核心攻关田,品种为西农928、中麦175、铜麦6号,面积25.92 hm2。经自测,穗数681万穗/hm2,穗粒数28.7粒,千粒重46.7 g,產量7 740 kg/hm2,较上年减产291 kg/hm2,减幅3.6%。辐射带动全县18 733.3 hm2小麦平均产量4 275 kg/hm2,比上年减产90 kg/hm2,减幅2.1%,但仍属丰收年景。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推动全县小麦生产水平提高,全面构建现代小麦产业新体系。

3.2 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大力培育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小麦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小麦经营体系

近年来,彬县发展并培育出诸如彬县创丰小麦生产专业合作社、彬县丰收小麦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和彬县忠群农机具技术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3-4]。引导合作社与种业公司、肥料公司合作,形成了以“项目为依托和纽带,以农企社合作为基础,以项目+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相结合的社企合作订单生产新模式,协助种子企业建立和发展小麦种子田333.3 hm2,协助肥料企业建立配方肥展示田666.7 hm2,既提高了农户收入,又降低了企业成本,实现了共赢;同时形成了以“项目+技术服务(企业+技术单位) +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技社合作农技服务新模式,对化学除草、一喷三防等技术服务由合作社提供技物配套无偿服务、项目适当予以补助的方式推行,从而推进了产加销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5-6]。

3.3 大力推广旱地冬小麦“六统一”集成技术在大田中的生产应用,构建现代小麦生产体系

按照统一伏深耕(深松+深翻)、统一供应良种(西农928+中麦175+铜麦6号等)、统一测土配方施肥(配方肥+早春追肥+叶面喷肥)、统一适期适墒适量机条播(宽幅条播+普通条播)、统一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以野燕麦等为主的冬前化除+春季化除+人工拔除+轮作倒茬)、统一抗灾减灾(抗旱节水+预防倒春寒+一喷三防)的旱地冬小麦集成生产“六统一”技术要求,尽量使技术物化、简化、集约化,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技术到位率得到显著提高,种植户从事小麦生产的技术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而这些技术是生产中存在问题比较突出的、对产量影响比较大的、农民自己做不好或者不愿下功夫去做的、可以有所作为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为实践所证明且农民愿意应用的关键集成技术。

3.4 不断完善和创新以试验示范为基础的集成技术,构建现代小麦技术创新体系

通过连续多年多点开展小麦新品种展示、小麦品种比较、小麦肥效及利用率、小麦宽幅条播对比、不同除草剂化除效果试验等试验示范,形成了适合彬县旱地冬小麦生產的抗旱节水集成新技术。筛选出的小麦新品种铜麦6号高产、抗病、抗旱、抗冻、抗倒,有望成为继西农928之后彬县的又一主栽品种 。同时加强了技术协作,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县农技、种子、农机等相关单位合理调配技术力量,推行驻村包户制度,形成合力,各尽所能,各尽其责,为高产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二是与杨凌亿阳种业公司、陕西威利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彬县忠群农机具技术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加强协作,确保了良种和配方肥的统一供应和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三是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强化协作指导,共同解决项目技术问题。

3.5 进一步扶持和发展小麦深加工企业,延长小麦产业链

目前,彬县发展起来的诸如“平乐面粉”“富民面粉”等中小加工企业数量超过13家。计划按生产区域整合中小企业,树立品牌形象,生产中、强筋面粉,大力拓展市场销路。

4 参考文献

[1] 钟永玲,曹慧.中国小麦产业发展现状、调控政策及建议[J].农学学报,2011(12):49-54.

[2] 丁凡.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现状与路径思考[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3] 韩一军.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J].农业展望,2010(11):25-28.

[4] 苗果园,常平凡,刘太廷,等.中国小麦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初探[J].麦类作物学报,2005(2):138-140.

[5] 姜楠,张晓颖,韩一军.我国西北地区小麦产业发展研究[J].农业展望,2012(5):28-32.

[6] 王艳.河北省小麦产业发展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发展思路发展趋势
浅析丽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文化艺术产业集群与发展思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