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文化在建筑艺术传承的调查报告

2017-07-19 14:44戚卓新乔春梅黄锦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建筑艺术传承文化

戚卓新 乔春梅 黄锦华

[摘要]从实地调研中去发现冼夫人文化怎样在建筑艺术中更好的传承是值得研究的领域。探讨各地建造庙宇、文化等建筑和景观的如何同时多将冼夫人的文化和精神融入到建筑艺术之中。建筑艺术是文化精神传承的物质载体,通过建筑艺术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表现。冼夫人文化是如何融入到建筑艺术之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实地进行冼夫人文化艺术墙绘,更好的体现和传承。

[关键词]冼夫人;文化;建筑艺术;传承

一、冼夫人文化的现状和传承

(一)冼夫人文化现状

冼夫人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是我辈及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全世界女性的榜样,一生致力于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功绩卓著,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与她“爱人民,爱和平”的人生观具有永恒的价值,于当代尤显重要。冼夫人也深受人民民众的信任、尊敬、拥护和爱戴,在粤西地区,为了世代纪念和祭祀冼太夫人,人们在人群活动的中心地方都为她立庙。各个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乃至其他国家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均修建有祭奠洗夫人的庙宇。人们对洗夫人敬仰崇拜,已构成了一种广泛的生活风俗。

(二)对于岭南文化而言,洗夫人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构成内容,整体而言,洗夫人文化资源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物质层面的,其二是精神层面的,可是其大多借助某种事物加以表现,具体而言:

1.文物古迹

洗夫人由于其突出的成就受到人们的尊敬与爱戴,在她生活的地区流传着诸多诗词歌赋、古董字画、传说故事与祭祀其的庙宇等文化古迹。建筑特点是建筑文化的灵魂,同时是建筑文化中最突出的要素,以需要以建筑为依托,无法独自存在。冼夫人庙作为冼夫人文化的物质载体,对于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目前,全世界有2500座冼夫人庙,茂名占1/8,有380多间,遍布城乡。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电白电城山兜娘娘庙(即冼夫人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州冼太庙、高州旧城冼太庙和电白霞洞诚敬夫人庙。从到这些庙宇中实地调研看到有很多冼夫人的信息,让人感受到冼夫人就在身边。

2.民俗、信俗方面

冼夫人信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冼夫人信俗是以信奉和弘扬冼夫人的爱国、爱民、立德为核心,以冼太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由祭祀仪式、日常生活习俗和故事传说三大系列组成。对冼夫人的信仰、崇拜和纪念,已经深深地融入了粤西各地数千万信众以及他们后裔的生活当中,成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进步和家庭和谐的一个重要文化纽带。冼夫人庙堂文化、祭祀文化在冼夫人文化区域是冼夫人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

3.文学艺术

“洗夫人”已經从最初的杰出人物、名字演变为当今的一个载体,一个呈现岭南文化的特殊载体。很长时间以来,“洗夫人”是人们尊敬与敬仰的神祗,在乡村盛传着诸多关于洗夫人的书面、墓碑、诗歌、传说等;从宋朝苏轼开始,文人墨客称赞洗夫人的诗歌、墓碑、对联也数不胜数;当今时代有关洗夫人的电影、喜剧、小说也频频出现。如此,历经历史的凝练,逐步构成了以洗夫人为核心的价值理念:仁爱、顺民、母性、爱国。此也是汉文化和“百越”文化有效融合后的最好选择,同时是中华民族同心协力的必然道路。

二、冼夫人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现状和体现

(一)冼夫人文化相关的建筑艺术

1.化州冼夫人庙

化州市同庆镇宏道村委会宏道村冼太庙,占地面积100多亩,庙长40.5米,宽37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红墙绿瓦,砖、石、木及水泥混合结构,建筑风格古香古色,庙中厅为香案礼拜台,后座通体设“谯国宫”神殿,彩雕龙柱,锦帐帷幕,金碧辉煌,冼太夫人塑像端坐于“谯国宫”正中,左右为护卫将军,后座左厢为冯宝公祠,右厢为土地祠。庙大门前嵌“冼太庙”牌匾。左右刻正楷对联:“郡溯始平神庙无殊祖庙基开宏道公门不异寝门”。大门前有个冼夫人石雕像,高大耸立的在冼夫人庙前。瓦片用青砖青瓦覆盖,建筑充满了想象力,结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气息的庙宇。冼夫人雕像以石雕为主,用大理石做的,并立了牌坊和雕刻彩绘壁画等,体现冼夫人的身平功绩。同时庙宇的头顶雕刻的不是龙,而是凤凰,因为冼夫人是巾帼英雄第一人,风格以女性为主。庙宇以红、黄色为主,红色代表富贵和吉祥;黄色代表庄严。墙体都是红色的,如此显眼的颜色,为的是纪念冼夫人维护祖国统一和岭南地区的和平安定的伟大奉献。

2.高州市城区冼太庙(冼夫人文化园)

洗夫人文化园整体格局为三路四进,进深60米左右,总面阔50米上下,整体规模在1000平方米上下,与祭祀场院一同计算,可达一万平方米。建筑结构采用的是砖木结构,墙体为红色,屋瓦为绿色,装饰十分隆重,采用雕刻、彩绘等多种表现方式,体现出浓浓的当地风情。洗夫人文化园的主体建筑包括三进,分别是前、中、正三殿。正殿采用的是穿斗型梁架架构,色彩丰富,装饰豪华。庙的顶脊的装饰选择的是双龙戏珠。洗夫人座像位于该殿明间,该像在启动特定机关以后,可自行站起,自行落座,自行出手,自行回手,设计独运匠心,是别的洗庙不可比拟的。庙宇中的《恭谒冼夫人庙书》碑及《冼夫人记》碑都完好如初。庙宇中还设有玉香炉,是清代同治年间的,清朝晚期,秘鲁、西班牙、美国等国家的公使陈兰彬等为此庙提笔的楹联等,另外还有很多明代和清代十分宝贵的石碑记等。其和诸多现代书画者的作品,一同构成了文化底蕴深厚的洗庙景点。绘画形式,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3.茂名市滨海新区冼太夫人故里景区

洗太夫人故里景区所在位置是茂名市滨海新区电城镇山兜村。该景区中不但有娘娘庙,还是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冼太夫人故居遗址,像这种洗夫人庙宇、洗夫人故居、洗夫人墓碑同存的情况在国内再无其二。整体格调端庄,颜色大多采用素色,比如黑色、白色,建材以青砖、黑瓦、白石为主,沉重的格调和天井庭院活泼的氛围构成鲜明对照。注重顶脊的装饰、入门处配有石狮是庙宇建筑惯用方法。娘娘庙外观简单素雅,头门以花岗岩修建,两扇门为黑色,上面雕刻有神像,门外配有两个抱鼓石,另设有石檐柱。该庙宇的一个突出特色便是外墙的墙体,是隋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砖石构成,人们将其称作“一墙含五代”。墙体由地面到一米高的地方采用形状不规则的石块,然后上面是青砖。采用格扇、屏风、漏窗等带有地区性特点的建筑元素,不但在建筑外形上有独特性,另外和通风体系、建筑空间有效融合,同时起到围护与通风的效能,增强了庙宇的区域性体现与文化体现。

4.湛江市特呈岛冼太庙

特呈岛具有别具特色的冼夫人文化,岛内古今传颂冼夫人,建庙立碑,铭记其恩,世代沿袭。其它海岛渔村多崇尚妈祖,建天后宫,而在海岛建冼夫人庙见之不多,特呈岛7条自然村有纪念冼夫人的“会宫庙”和“冼太庙”共7座,实属全国罕有。岛上每年的元宵和农历11月年例,隆重举行的冼夫人祭祀活动,其延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场面之活跃,更是堪称民俗文化一绝。在海岛上的建筑多用坚固的石材、砖瓦等具有防风防水等功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气候适应性特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冼夫人文化建筑艺术的保护与今后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保存古代建筑的历史意义。对于古代建筑中有雕饰的石雕、木雕、砖雕、瓦兽件等建筑元素,应当谨慎运用,尽可能做到不更换或者最低程度的更换。对彩画、壁画、塑像等艺术品,更不可随意修缮。要将文化融入到建筑艺术之中,用贴近史实和当今时代的要求进行艺术的塑造。

“唯一用好心”的精神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传播,在高州市,“好心高凉”已升华为城市理念,诸多涉及民生的项目和洗夫人密切关联;在茂名滨海新区,洗太故里文化游览区已初步建成,以洗夫人出海南渡的历史为基础的深水大港也在全面建设中;化州市耗费诸多时间与金钱重点建设洗夫人文化发展中心,民间资本大量流入。

为了加强对于冼夫人文化的在建筑艺术上的传播,我们在高州市调研的时候还在当地的小学进行了支教墙绘活动,支教墙绘的主题就是冼夫人的文化精神和爱国精神。通过绘制冼夫人在马上的画像,和书写“唯用一好心”在墙上,可以给更多人知道和了解。传承冼夫人精神和爱国主义。

三、结语

综合调研成果,笔者认为在各地建造庙宇、文化等建筑和景观的同时多将冼夫人的文化和精神融人到建筑艺术之中。贴近史实和当今的时代要求,贴近民众,把握好民众的需要。加大当地民众对冼夫人文化的建筑艺术意识的教育。提高居民整体文化素质,让其明白建筑艺术也是冼夫人精神的体现。以耳濡目染的形式,宣传冼夫人文化建筑艺术,使其知晓建筑艺术的真正意义。冼夫人精神承载着人们的期盼,辉耀着以民为本、融和百族,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世界和平的时代光芒。

(责任编辑:桂杉杉)

猜你喜欢
建筑艺术传承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论湘西侗族传统建筑风格及其保护
瑶山宝镜何家大院古民居的保护与发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