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2017-07-20 08:26唐现杰张凌宇
商业会计 2017年9期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改革东北地区新常态

唐现杰 张凌宇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积极发展相互融合、交叉持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文章从东北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出发,从政府、集团、社会三个层面研究了东北地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困境,并给出对策,以期为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序推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东北地区 新常态 工业经济 混合所有制改革

全球经济虽然在缓慢复苏,但下行压力较大,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东北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东北地区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而第二产业又主要以国有经济为主,唯有持续深化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发展,从根本上破除使东北经济陷入困境的障碍,才能帮助东北地区成功应对挑战。

一、东北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国民经济开始了新一轮的体制机制转型,对传统重工业的约束越来越多,受此影响,以重工业为支柱的东北三省经济告急。近年来,东北地区工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变数频现,其中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率、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和利税总额等指标变动轨迹令人堪忧。

(一)GDP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小,经济实力弱

从2015年副省级城市的GDP总额及排名情况来看,东北地区四个城市的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哈尔滨和长春更是连年处于垫底的位置,与广州等城市相比,不仅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且还有逐年扩大的风险,可见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的落后状况。见下表。

从2015年副省级城市的工业增加值总量及排名情况来看,沈阳和大连的工业增加值总量较高,且其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已达40%以上,可见辽宁大型工业企业运行状况良好,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而哈尔滨的状况则较为糟糕,不仅工业增加值总量低,而且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始终不高,近年来总是在15%上下徘徊,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

(二)工业经济运行面临下行的压力和困难

东北地区是国家重工业基地,且正处于工业化阶段中期,这就要求工业经济必须保持一定强度的增长势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东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同时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的不温不火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缓慢有着直接的关系,工业经济裹足不前已严重阻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2013年,东北三省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基本相当,但从2014年起,该指标大幅下降,和全国水平的差距迅速拉大,其中黑龙江和辽宁的情况最为严重,2015年,黑龙江基本为零增长,而辽宁更是首次呈现负增长,近三年,辽宁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0.7%扩大至10.9%。应该看到,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工业经济增长,这个指标的走低,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同时也需把握时机,适时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带动经济增长。见图1。

(三)国有经济比重大、机制不活,抑制了效益增长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的宝贵财富,这在东北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及对税收贡献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总的来看,东北地区国有工业占比较大,一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是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重要存量资产,功不可没;另一方面,国有工业不可避免地存在机制不活、效益低下等诸多弊端。

从贡献率来看,黑龙江和吉林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量仅占全省工业企业的6%—10%,而其利润总额占全省工业的40%—60%,远远高于全国20%左右的平均水平,黑龙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利税总额在全省的占比更是高达70%以上,然而国有比重偏高却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国有比重越高,对地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要求就越高,与此同时,深化改革的任务也就越重。此外,辽宁省自2000年起,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比重从60%左右一直下降至近年来的20%左右,然而其资产比重却仍占50%左右,可见辽宁省国有资本效率之低,这也表明,辽宁省国有企业不但没有完成保值增值的任务,反而贬值了。见图2。

二、东北地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困境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我国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东北地区的情况来看,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实际就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东北地区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也获得了不斷的发展,但若想进一步深化改革,仍面临以下的困难和障碍。

(一)政府层面

1.迄今为止,国企改革依然是“两头热、中间冷”,中央着急、企业积极,但主管部门却动静不大。目前国企改革“1+N”方案中“1”已经落地,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只是提出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政策方向,国企改革必然涉及人员安置、资产负债处理、税收等问题,目前仍缺乏具体、有针对性的细则,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在细则,成败也在细则。自2016年年初,各地的细化方案纷纷出台,而东北三省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细则的制定却始终未有进展。

2.国资委监管职能的越位、错位、不到位。一方面,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上,国资委管的过宽,干预过多,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活力;过于繁琐的行政审批手续极大地降低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甚至可能由此错失其重要发展时机。另一方面,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监督职能还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定符合国家需求的战略布局等方面,国资监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另外,不同所有制形式企业的监督体系也存在差别,特别是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国资委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监督体系的改进任重而道远。

(二)集团层面

1.当前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虽然普遍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但离建立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还有很大距离。具体表现为国有企业所有者主体缺位,且领导人的行政级别使得其无法成为职业经理人;规范的董事会运行体制机制仍未完全建立,国有企业的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往往职能人员重叠,身兼决策层和执行层两种职能的高管常见,有悖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导致企业相互监督制衡的机制形同虚设,甚至一些国企集团公司都没有设置“独立董事”“外部董事”。此外,国有股在集团中仍处于绝对支配地位,大股东对企业的经营运作享有相当大的话语权,而民营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时对经营管理的参与度则较低,难以对国有大股东形成有效的制约,这导致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内部监督功能难以正常发挥,非国有资本的正当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削减了其参与改革的动力。

2.国企高管的薪酬存在激励不足的问题。在激励员工的方式方法上,国企和民营企业存在巨大差别,具体表现为: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带有较高的行政级别,但其实际工资远远不及同规模的民营企业高管;相反,国企的普通职工较之于民营企业,则一般享有良好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国有资本和私有资本结合在一起,就会出现虽然做着相同的工作,但原国企高管的薪酬却不及原民企高管,而原国企普通职工的福利又远远优于原民企普通职工的现象,当这种差异过大时,企业的各类员工间就会滋生不满情绪。因此,如何解决激励和约束不健全的问题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

(三)社会层面

1.企业与资本市场互动效果差,难以筹集发展所需资本。一方面,企业对资本市场不了解,不能很好地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助推企业发展,且对于具体金融工具的选择使用尚不熟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东北地区的投资环境在全国范围内相对较差,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较弱。东北地区的资本市场存在巨大的释放空间,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资本需求,如果能够借助资本市场的助推,必将形成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2.国有企业肩负着沉重的社会保障职能,企业和职工的关系多为刚性,职工的流动性极低,造成企业冗员多,离退休下岗人员负担重,劳动生产率低。上一轮的国企改革是大规模的解除劳动关系,精简人员,而这一轮改革则要解决在岗人员的安置问题。目前,许多企业退休员工仍归企业负担,其他如遗属、工伤、下放等各类人员也都归企业管,这让企业无暇顾及深层次改革问题,这让国企为此承担巨额的成本支出,也对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隐患。然而这一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严重阻碍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

三、推进东北地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对策

如前所述,重振东北地区经济必先加快工业增长,而促进工业发展势必仰仗国企改革先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整体目标是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进行更深层次的转换,完善其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增强国有经济活力,以提高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中,找准发展关键点,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显然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因地制宜,分类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有企业身处不同行业,其功能目标、公司治理、改革重点均存在着显著差别,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必须根据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进行分类改革,目前国有企业可大致分为公共服务类、战略类和竞争类。东北地区应进行充分的调研,根据本地区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分类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对于关系国家安全或国家经济命脉的领域,可实行国有独资公司或绝对控股形式;对于体现国家战略导向的可以相对控股;对竞争类企业,可实行国有参股经营甚至全部退出。

在“新常态”背景下,东北地区在对传统重工业审慎处理的同时,应着力促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以及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大资产重组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价值和产品附加值;培育战略性新兴企业,努力形成一批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引领产业向中高端方向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化的大农业,提高粮食生产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设立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公司,理顺监管体制

为避免国资运营监管双重角色冲突,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成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将出资人职能从国资监管机构中分离出来,让国资委仅承担国资监管职能,打破传统的“政府-企业”两层架构,变成“政府-资本运营平台-企业”三层架构组织形式,实现政企分离。让国有运营公司真正成为国资进退调整的市场化专业化平台,首先要按照公共服务类、战略类和竞争类形成不同职能定位的国有运营公司;其次,国资监管机构对于国资运营平台只具有监督权,不能干涉企业的经营决策,未来几年国资委对国资投资运营公司及二级公司应该逐步移交权力,最核心的是把经营权交给二级公司,将其考核权和分配权交给国资运营公司,国资委负责监督考核资本收益,并制定相应奖惩措施。

(三)加快建立高效、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

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高效融合,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做到产权清晰,管理规范,真正实现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监事会的相互制衡,对大股东实行有效制衡,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使不同的股东都能平等地享有风险与收益。

1.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董事会应在市场上选聘职业经理人,采取竞争上岗,并对其实行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上级任命的经理人,也需对其酬薪制度进行改革,采用长短期相结合的激励方式,尽量避免其短期行为,完善业绩考核体系,打破“铁饭碗”的传统思想。

2.促进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独立。按照国家要求和现代企业管理原则,董事会的组成人员应和管理层相区别,并聘请外部董事、独立董事,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此外,企业集团在进行决策时要确保职工参与,虽然有些企业在章程里明确了职工参与决策的规定,但没有得到贯彻和执行,这都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企业监事会制度建设。国资管理部门要履行好作为出资人的监管职能,促进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监事会制度建设,按照股权比例,向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推荐监事会主席和监事人选。

(四)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增强经济活力

振兴东北最有效的方式是引进有实力的上市公司,参与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这就需要政府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当这个环境对资本是有吸引力的,资本会找寻到合作伙伴。

1.抓住中央政府振兴东北三省的政策性机遇。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对于投资人而言,决定投资与否的最主要因素不是商业模式和团队,而是时机。近年来中央政府特别强调东北的再振兴,这便是我们完成大发展的“天时”,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时机,从中央政府取得一些实实在在的支持,以产业升级为主干,吸引其他地区的优质资本帮助我们推动东北地区的传统产业实现新的发展。

2.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发挥地缘优势。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等睦邻关系,以及历史上跟犹太民族非常友好的历史渊源,都是东北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我们可借助“一带一路”的思路,通过地方政府和地方龙头企业去吸引资本,对现有的高精尖的制造业进行升级,带动优势资源和资本的良性互动。

(五)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减轻改革负担

要解决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政府必须给予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必须与企业一同承担起责任,通过税收优惠和发放补贴等形式给予企业实质性的帮助,否则必将严重阻碍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具体形式上,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国有企业的离退休和下岗人员的生活提供一定程度的物质保障;国有企业进行结构性调整、重组资产时,政府应协调各部门在资产转移中的税收税制问题;在这次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对于已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可对其实施退出政策,政府除了应进一步规范破产程序,还必须妥善安置受损的利益主体;对于厂办大集体的问题,政府必须合理分配好中央、地方和企业三者之间所需承担的成本比重,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合理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多的承担,为企业减轻发展压力。Z

参考文献:

[1]卢俊.推进混合所有制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J].宏观经济管理,2014,(09).

[2]曹凤刚,刘德凯,曹轶昕,孙艳,韩宪春.加快发展哈尔滨市混合所有制经济研究[J].决策咨询,2014,(06).

[3]汤吉军.吉林国企改革踏上新征途[J].国企,2015,(01).

[4]许静.从所有制結构看辽宁工业的转型升级[J].辽宁经济,2015,(01).

作者简介:

唐现杰,女,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张凌宇,女,哈尔滨商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猜你喜欢
混合所有制改革东北地区新常态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混合所有制促进企业资本优化
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人力资源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股权结构变革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
混合所有制改革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