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李剑琴及其《健与美》发微

2017-07-20 09:40杨浩贤赵得钧
武术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体育史健身中华民国

杨浩贤+赵得钧

摘 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民国李剑琴先生及其在健身领域的事迹进行浅探,旨在对中国近代的岭南地区的体育健身发展史作探究。李剑琴先生生平创立李氏健身学院和创办了《健与美》健身杂志,推动健身文化在中国近代岭南地区的发展,促进近代人民对体育健身的认识以及参与。通过对李剑琴先生以及其《健与美》进行基础探究,对近代的健身发展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体育史 中华民国 李剑琴 健身 《健与美》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6—0137—04

1 引言

1.1 李剑琴生平简介

李剑琴,字启新,广东云浮人,生于1911年11月16日,毕业于香港圣保罗书院。工商方面:曾任新昌置业建筑公司经理,李氏体育仪器厂厂长。教育方面:曾任香港大学健身室主任,李氏健身学院院长。社会方面:历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董事兼名誉总干事,云浮会所名誉会长,李氏宗亲会常务理事。[1]曾任香港大学体育教授,历任广州国立中山大学、私立岭南大学拳术指导,并获有英美两国体育会证书[2],创立了香港李氏健身学院和创办中国近现代早期以健身健美为题材著作的期刊杂志《健与美》,为中国现代的健身健美运动发展起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倘若国民没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不足以对抗抵御敌人的侵入和侮辱。民国时期,中国人民经历了鸦片战争无情的洗礼以及被冠上“东亚病夫”之称,开始日渐意识到软弱无能则无力助救国。随着大时代的车轮的展进下,人们开始从懦弱胆怯之中站起来,抛弃以柔弱为美的观念,向着以康、健、美为目的的方向进发,以保家卫国为己任而开始锻炼身体,而李氏健身学院李剑琴先生所创立的李氏健身学院和创办的《健与美》期刊杂志为民国时期的人民参与正确的健身运动起到了重要的培养和指导作用。

1.2 李剑琴的健美观

关于李剑琴先生所提倡的“健与美”,第一,体格调和。所谓的体格调和是指人的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相互配合,切忌畸形发育、比例失调,这则身体虽壮却失去美感。第二,灵活敏捷,指身体的柔韧性。若失去身体柔韧,则肌肉雄健也无济于事。第三,持久耐劳。健美不是为了虚有其表,必须有它实际的存在价值。因此“健与美”是能够促使肌肉能够收缩弛放,随意使用,通过配合适当的调养,就能有健美的成效,能够抵抗疾病、延长寿命。因此,健身健美运动是为了提高国家、民族、人民的健康质量,让人们享受健身健美所带来的乐趣。“健与美”运动的推广,进一步则能执干戈而卫社稷,退一步则求身心至之康乐。[3]对于李剑琴所生活的年代,抗战精神满布人们的心中,為民族、为国家兴起而奋斗。国家是由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民所组成,而国家的实力是依靠人民的共同努力所形成,因而为了提高国家民族的实力,李剑琴先生提出“以一国之人力,则愈战而愈强;一国之物力,则愈用而愈足,由个人健美造起,推而及之家族,在进而为社会谋福利,至其终极则民族之复兴咸利赖之。”[4]李剑琴先生的“健与美”是通过促进每一个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合理利用恰当的强身健体的方法进行身体的锻炼,从而形成“健与美”,即身心健康美丽。每一个人的身心都强健之时,营造民族整体的实力强大,最终能够促使国家兴旺发展,这也是李剑琴先生对“健与美”运动推广的期望。

2 李剑琴的“李氏健身学院”

2.1 李氏健身学院简介

李氏健身学院,香港早期的健身学院,由李剑琴先生为首所创办的以健身健美为主导的教学机构,创办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以最新式科学方法造就人类之健康以及培养自卫技术的人才为宗旨。其学院地址是香港般含道十四号,市中心地址是华人行楼七楼六一零号房,后期增设第一分院,其地址是铜锣湾怡和街三十六号至三十八号四楼。[5]

2.2 入门资格和教授课程

对于李氏健身学院为何能够吸引众多人士的参与以及赞扬,与它对人员招生要求和教授的课程种类有重大联系。李氏健身学院对于招收学徒的要求是只要平行端正,有志锻炼身体者,不限年龄、不拘性别,遵守学院规章制度即可加入。专科教授(男女老少均可参加)众多,诸如柔软训练、全身和局部健美术、纠形运动、举重运动、东洋柔术、西洋拳术、健身室器械运动、电疗、拳术。而全身和局部健美术的分类:徒手训练、器械训练、肌肉控制;纠形运动的分类:拱背、凹胸、折腰、凸肚等各种身体问题以及肾亏、神经衰弱等发育不全的问题;拳术分类:中国白鹤派拳术、摔角、力功、道功、气功、剑术、以及各种军器;器械训练的分类:单杠、双杠、吊环、木马等器械训练;电疗的分类:针对肌肉疲乏、血脉不通等身体问题。[2]李氏健身学院对于提倡健身健美运动的参与,体现了民国时期的社会逐渐打破男尊女卑的界限,提倡男女平等观念,更加体现了李剑琴先生对“健与美”运动的推广不受到性别束缚,不受到年龄限制。“健与美”运动应该是人们生活中的一小部分。

2.3 考试以及文聘

李氏健身学院教授学员健身健美的相关理论以及技能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更多的人士参与身体锻炼,因此它通过推荐学员工作职业和鼓励学员对健身健美运动的推广而制订了考试制度和奖励制度。凡是加李氏健身学院的学院均可享受学院的体力测试以及各科目毕业文凭如生理学和解剖学口试,如有需要还提供职业介绍。测试的文凭分级:初级和中级;如在本学院服务三个月可荣获银质纪念章一枚和各科毕业文聘;若需要获取高级毕业文凭,前提是必须获取初级和中级测试文凭以及各科的毕业文凭,如能在本学院服务服务六个月可加奖金质纪念币一枚。[5]

2.4 关于李氏健身学院组织人员

李氏健身学院创办人兼学院院长李剑琴先生,其学院下的助理教练随着发展的不断增加。从1947年至1949年期间,曾担任学院助教成员有卢克强、李锦棠、李湜斌、莫宗骐、柳颙菴、PERKS、黄永昌、关秉康、韦基尧、杨长炎、RAMSEY、BUCKS。

2.5 对于李氏健身学院成就的评价

陈乔之《港澳大百科全书》中的讲述:“早在20世纪30年代,香港早已经有健身运动。创始人是香港大学体育系的著名教授李剑琴先生,他所办的起的“李氏健身学院”,培养不少健身方面的人才。后来香港众多健身院的院长、负责人都是李剑琴先生的学生。”[6]《人体美大观》中提及:“40年代健美运动在亚洲地区已相当普及,不但在南洋群岛,尤其是香港,李剑琴创办了‘李氏健身学院,吸引了很多健美爱好者。”[7]对于相关书籍对李氏健身学院的高度评价,李氏健身学院是民国时期在健身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所培养的人才也为健身健美运动的发扬而奋斗。

3 李剑琴的《健与美》杂志

3.1 《健与美》的创办起源

作为英国殖民地香港的居民,李剑琴对于国内外的认识甚多,尤其在体育与武术的训练方面,不仅善于对该方面的文化知识进行分析,而且对技能方面也能够作出指导,他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年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体育及其最近趋势》,在第十一届于柏林举行的世界运动会之后,对运动员成绩的心痛和失望之下,而从中提出中国体育界的发展趋势:(1)体育的科学化;(2)体育的生活化;(3)体育的纪律化,[8]这为《健与美》杂志奠定了创办基础。而在香港生活就令李剑琴意识到国家处于危难之间,人民没有健康的身体和坚强的意志是无法洗脱“东亚病夫”之称,更不可能救国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此,他设立了李氏健身学院来对民国时期的青年进行教育培養,并且创办《健与美》期刊杂志来宣传提倡身体锻炼与教育的重要性。民国时期的人民对于人体的审美观念,大部分是开始抛弃庸脂俗粉之美,面向强身健体之美,对于中国近现代的时代发展,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虽然人们有着强身健体的想法,却能够身体力践的人为数不多,这也是因为对训练方法和手段不通所致,因此《健与美》的创办是为人们对于如何正确地参与健身健美运动指出了明路,并促进鼓励人们参与到身体的锻炼,参与强身强国运动当中。

《健与美》创刊于1940年,[9]至1950年止,总共出刊30期。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的第一至第三期是不定时出刊,民国三十六(1947年)六月改成为双月刊,[10]1950年10月改成了月刊,[11]旋即停刊。

3.2 《健与美》的指导思想

李剑琴先生曾经在《中国体育及其最近趋势》文章中根据体育国情提出三大体育要点:体育的科学化、生活化以及纪律化。所谓的体育科学化是包含优生、生理、心理、卫生等方面学说,即体育科学化必须要对人的天生优势、后天营养、生理的调和、心理的健全等方面的关注,因此他提倡人们应该通过以恪守优生、生理、卫生的条件来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发展,从而促进健美的自觉。所谓的体育生活化是指对体育的习惯,人们要把健身锻炼融入日常的生活当中,不要单单为了运动会中的成绩而作体育指导,而是要根本着手于促使一般平民百姓能够增强体质,延长寿命,为全国民族谋取幸福,而这种观点正正与当代全民健身的意愿是相得益彰。李剑琴先生认为体育生活化的实行难点在于思想保守的旧一代人认同和人们对其他事物的追求,而这难点也是当代人民对参与全民健身的障碍。所谓的体育纪律化是指把体育作为严密的训练所执行,规定体育的目标,促进人们养成服从、耐劳、自治、勇敢、团结、互助、守纪律等美德。[8]对于民国时期人们来说,培养如此的品德是救国救难的必要条件。而这三大要点就成为了李剑琴先生日后显扬”健与美”运动的重要性的一个重要理念。

为了落实和践行自己的理念,李剑琴先生所创办《健与美》杂志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的首刊发表时,它提出了自己的指导思想:无论是国家之间的争斗,还是民族之间的竞争,或者是防止疾病的发生,努力参与健身健美运动,健身健美运动能够引领广大人民参与体育活动中,能促使人们锻炼出钢筋铁骨的身躯,从而肩负内外和外在的压迫。[12]而这个指导思想结合了李剑琴先生在《中国体育及其最近趋势》中所提出的三大体育要点,在这三大要点的驱使下,《健与美》杂志的发展可谓精益求精。

3.3 《健与美》的内容

香港开展健身运动比广州要早些,也比内地普遍,五十年代最盛行时,开办得比较早的是李氏健身学院,他们还出版了月刊《健与美》的杂志,专门报道有关举重、健身、拳击等运动项目的情况,而且香港每年都举行男女健美比赛,场面很隆重,反应也很热烈。[13]在民国时期,这个信息并不发达的时代,人们能够获取信息的方法并不多,大部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或阅读报纸文章。在这样的时代为《健与美》杂志的出版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以及强大的发展平台,《健与美》杂志的发刊表面是为了促进健身健美运动的正确开展,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实质是警惕人民国难严重,人民的身心必须强健起来,方可救国于危难之中。为了能够促进健美运动的开展,推动人民参与健身健美运动,李剑琴先生与李氏健身学院成员集思广益,收集国内外的关于体育与健美运动的名著和李氏健身学院所经过研究实践而有效的锻炼方法,通过《健与美》杂志期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表。

《健与美》的文章所刊登提出的锻炼方法、参与形式以及针对方向是多样化,并不偏重于某一方面的运动,涉及健美运动、康复健身、体型修塑、休闲健身等活动,还注重生理、心理、解剖、营养、卫生等科学以及美育、德育、智育、勤育、俭育等方面,通过普及与体育有关的多方面知识来培养人民对体育的兴趣。因此,《健与美》所刊登的文章是以体育为核心内容,多方面知识集于一体。李剑琴先生等人以科学实用的教学,融合中国近代人民的生活状况为基础,进行文章的收集以及发刊。在民国时期的每一期《健与美》杂志当中,不免有文章是身体锻炼的方法与教学、世界体育的现状、以及结合不同学科的体育生活文章,有时候会对体育比赛的情况对健美成功案例的刊登。这也是受到李剑琴先生所提出的体育发展趋势的三大要点所影响。

3.4 《健与美》的发展

《健與美》的发展有赖于李剑琴先生对体育的耐心探索、实践尝试。李剑琴先生对《健与美》的创刊十年发展作了评价:“它的发展是分了三个时期:一是开荒时期、二是建设时期、三是经营阶段,《健与美》的创办是为了倡导人们参与体育,打击妨碍体育开展的势力,凭着社会潮流和群众给予我们的认识,得到国内和海外的千万读者的巨力拥护,使《健与美》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13]

《健与美》的发展趋势可谓经历风雨和挑战。在前期的发展,《健与美》杂志对文章的发表除了李氏健身学院经过实践证实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及相关的体育知识之外,还征集人们的健美的照片和关于锻炼方法的文稿。随着体育推广工作的开展,人们对体育锻炼产生了不同的疑问,因而,第四期的《健与美》就增设了健美信箱,广泛收集并解答人们的体育疑问。随着世界体育发展趋势的日益增大,海内外的体育文化信息传播交流,人们逐渐关注体育,并且参与其中,学习其知识,为了顺应人们学习体育运动的河流,李剑琴还针对某方面的运动开展长期课题教学,如西洋拳术函授、游泳特辑等。在第十五期的《健与美》中外代理一文看,它对健身健美运动的推广已经进军海外。由于受到战争影响,人们对健康的问题的关注,以及人们出现对身体健康认识的误解,为了承担对国民健康的一点责任,李剑琴决定从二十三期《健与美》开始,把它从双月刊改为月刊,并在二十五期的期刊中开始设立了健康专号栏目,以满足国民对健康方面认知需求,也希望以此促进国民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健与美》发展可谓紧贴时代发展、紧贴国家情况、紧贴国民需求,但是它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健与美》是以不定期发刊,诞生于遍地“病夫”时期。而在民国三十年(1941年)十二月,因为受到太平洋战争所波及,使期刊暂且宣告结束,因此《健与美》期刊的历史文献出现了7年时间差的跳跃。直到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重新创刊,重新为健身健美运动揭竿而起,但是在刚复兴起来的社会,印刷成为影响《健与美》发刊的重要因素,经历了两年半的艰辛和奋斗,得到了海内外的人民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健与美》的发展才逐渐起来,逐渐完善。

3.5 《健与美》的社会价值

在第十八期《健与美》《读者来鸿》中,昆明读者王锡发来信:“感谢《健与美》的出版,它带给我健康和幸福,给予我的厚礼,这里向你们深深的一鞠躬。与《健与美》接触,在每期的究读和不辞辛劳的锻炼,现在的我,和以前真的是判若两人之感,体重骤增,不但身体好,万事不厌麻烦”[14],香港读者王祖受来信:“买了一队哑铃来练习,果然百病消除,身体强健,因为器械不足不能尽人意,但比以前已经健康很多了,无以为报特送上肌肉册,希为接纳。”[14]马来西亚读者黄瑞球来信:“十五寸社刚成立不久,而十六寸社又跟着组织了,真是可喜可贺……这样看来,‘谁敢说中国人是东亚病夫呢?还有先生努力的提倡和教导,真实吾等良师,真可敬也。”[14]

从为人民服务这来看,《健与美》是尽心尽力做到最好,它是倾向于结合人们的生活需求来进行针对性的文章发表,对人们热衷的体育知识进行教学指导以及针对某一个人的疑问进行专家答复。因此,它影响了一代人对体育的参与,不断引导和鼓励人民参与体育锻炼。而对于《健与美》的文章,训练知识介绍和训练方法指导都得到了认同和证实。在后期的期刊当中,可以从它的“健美乐园”与“读者来信”等专栏看到了人们健身锻炼的成果以及对李剑琴先生的感谢。

4 结语

李剑琴先生所创立的李氏健身学院为近代的健身健美创开了曙光,培养出了一代出色的健身指导员,所创办的《健与美》杂志更是把健身健美运动推广宣扬到不同的地方,燃点起人民的心中强身健体的那团火,推动了近现代的健身健美事业的发展。李剑琴先生提倡的体育科学化、体育生活化、体育纪律化的理念融入《健与美》。《健与美》期刊是结合了中外的体育知识进行资料整合和发表,上至世界体育赛事、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下至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问题注意,关注世界体育时事,关心人民生活细节,为人民能够积极参与体育而不断做出努力。对现在的体育发展而言,它还是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近现代健身健美的事业发展,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历史伟人的思想影响下,更为完善、更为广泛地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灞陵.人名辞典[J].香港年鉴.十八回,1965:422.

[2]李氏健身学院简章[J].健与美,1947(5):56.

[3]李剑琴.全身肌肉健美运动(上)[J].健与美,1940(1):6-7.

[4]李剑琴.全身肌肉健美运动(下)[J].健与美,1940(2):2.[5]李氏健身学院简章[J].健与美,1949:(14):24.

[6]陈乔之.港澳大百科全书[M].广东:花城出版社,1993:414.

[7]许志浩,王金海.人体美大观[M].山东:青岛出版社,1989:456.

[8]李剑琴.中国体育及其最近趋势[J].广州体育月刊,1937(1):7-9.

[9]曹学愚.序[J].健与美,1940(1):1.

[10]李剑琴.健美十年[J].健与美,1950(23):3.

[11]编者的话[J].健与美,1950(22):3.

[12]卷首语[J].健与美,1940(1):3.

[13]潘觐光.健美运动[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1983:6-7.

[14]读者来鸿[J].健与美,1949(18):50-51.

On Li Jianqin and His Magazine "Health and Beauty" in Republic of China

Yang Haoxian Zhao Dejun(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ethod, carries on a foundational analysis of Mr. Li Jianqin and his activities and work in the fitness field in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ims a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Lingnan area sports fitness in modern south China. Mr. Li Jianqin founded the Fitness Academy of Lee and created the magazine of "Health and Beaut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itness, fitness culture in Lingnan area of modern south China, promote modern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sports fitness and participation.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Mr. Li Jianqin and his "Health and Beauty", we have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fitness.

Keywords:sports history Republic of China Li Jianqin fitness "Health and Beauty"

猜你喜欢
体育史健身中华民国
体育史教材发展概况与思考
当代中国体育史现状及问题研究分析
体育史学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1916年民国首次司法官考试
以游戏为主打造趣味体育课堂
蓝、绿台湾政治定位变化新态势
蓝、绿台湾政治定位变化新态势
我国当代体育史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
探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临时”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