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管窥

2017-07-20 14:07胡鸣焕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新课改改革课堂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推行,相继涌现了如山东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衡水模式等十几种高效课堂模式。不可否认这些学校都改出了自己的特色,也吸引了众多学校、老师前去参观学习。在这些眼花缭乱的课改新模式面前,高效课堂的实践者们被教学的表面形式和现象所困扰,陷入深深的矛盾和困惑之中。有些教师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思考。

我们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是高效课堂。没有对这个问题的根本性探究,我们就会迷失在教育改革的丛林中,左冲右突不知方向,找不到核心。本期我们就什么是高效课堂展开讨论和探究,并邀请了专门研究高效课堂的胡鸣焕教授给大家一个相对明确的指引。

胡鸣焕:国家课程改革骨干教师培训者;国家职业规划师;陕西省校本研修专家库人才;陕西省春笋计划培训专家;《中国教师报》“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副理事长;成阳师范学院教学督导;成阳师范学院“高效课堂研究与指导”团队与项目负责人。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研究与指导工作,坚持服务基层学校,先后与上百所中小学合作开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工作,并成功推出30余所优秀中小学。

高效课堂之特点

可以说,新课改是教育界的“改革开放”。新课改既是意识形态的改革,同时也是体制的改革,高效课堂是基层学校教师对新课改具体形象的称法。

新课改以世界经济发展为背景,这是高效课堂的世界性和经济性。无论是高效课堂的初始,还是高效课堂的未来发展,都应遵守这一原则。

“新时代性”是高效课堂的显著特点。

21世纪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时代,科学技术和信息以及网络+为人们打开了全新的视角。宇宙的奥秘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更多更深的世界问题又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世界像陶轮一样翻转过来”,旧的意识、理念以及做法都需要重新思考和挑战。恩格斯说,人类的智力是随着对自然的改造而发展的。21世纪人类智力不断挑战无限,无数个纪录天天在刷新着历史。高效课堂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胸怀应战这个魔力的时代。

“广泛性”是高效课堂的第二个特点。

与前五次课改比较,第六轮课改是基础教育全方位的改革。教材改革、课程目标改革、课程设计改革、教学方式模式改革以及评价体系改革,诸多改革都要在中小学课堂上去实践。小小课堂大天地,节节课程大舞台,新课改的每一个元素都在课堂里成长,从这个层面上理解,高效课堂的“高”乃新课改的“高度”,高效课堂的“效”乃新课改的“效度”,即全方位,绝不是简单的“量度”。

“新教育理念”是高效课堂的第三大特点。

这是新课改的标志.也是第六轮课改最具颠覆性的东西。对儿童的认知回归教育本质,由此波及的对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这是新课改的“黑洞”,是高效课堂引力波的源头。教师转变角色,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像花一样自然绽放,在分分秒秒中成长。课堂是新课改的百花园,这里百花齐放,百花争艳,正如《中国教师报》总编助理李炳亭先生所言,高效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时段性与技术性”是高效课堂的第四大特点。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事物的发展受时间和空间制约。高效课堂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始是方式模式的改革,即有模有样的有形时段。这个时期大家主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流程,一时之间,涌现出了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永威模式、衡水模式,还有我们陕西的宜川模式等,这些模式大同小异,以导学案代替教案,先学后教,课堂流程基本是“五步三查”。无论哪一种模式,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关注模式与流程,这无疑是对高效课堂的探索实践,期间尽管有偏颇,但这是高效课堂实践的必然过程。

第二个阶段是无形课堂,即由关注模式到关注内涵,由唯模式到多种多样课堂。基层学校教师与高效课堂共同成长,在经历了模式构建时间段,他们逐渐领会了高效课堂的灵魂,实现了由表及里的转变。这一时期,高效课堂终于走出了模仿时代,探索研究,校本创新,硕果累累,技术不再是障碍,发现成为主流。

第三个阶段“未来课堂”,这是笔者的命名。从有形到无形,高效课堂回到了理性时代,人们在传统与现代中研究,在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中摸索,在否定中发展,在发展中思考,成就了一大批研究型的基础教育专家,大家共同探索未来高效课堂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社会上再次出现了反对和批评的声音,这是改革在深水区时的正常现象,我们要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既不能大惊小怪,也不要“老虎屁股摸不得”,改革是科学,科学是严谨的,盲目否定与妄自尊大都是反科学的。

高效课堂之精神内涵

人是宇宙的精灵,人灵魂的改变就会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高效课堂的灵魂是人的改变,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改变是高效课堂最大的成就。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成长。德国著名教育家德贝尔在他的名著《人的教育》中说,“教育的本质是人的教育。”人的教育首先是关注人性,然后是关注人的成长。学生在高效课堂模式下是一个思想独立的人,是一个行动自由的人,他们绽放自己的个性,发扬自己的兴趣特长,创造自己的成长之路。他们的兴趣受到保护,他们的创造得到激励。保护和激励是人才成长的土壤。

高效课堂如同英国工业革命一样产生了连锁反应,教育理念的转变促使教学和学习模式的改变,学习模式的改变引发了课堂结构的改变,课堂的焦点由过去的“三点一线”(书本、教师、黑板)转变成新的“三点一线”(自己、他人、头脑),三尺讲台一块黑板的时代结束了,四壁处处是黑板,那是学生耕耘和收获的阵地;课堂一种声音静悄悄的时代结束了,人头攒动,交流探讨,课堂“乱成一团麻”,“乱中取胜”、“合作共赢”是课堂的常态。

评价体系是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价值观的载体,新课程改革的这一艘航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元动态个性评价代替了作业成绩的单一固化评价体系。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目前日趋成为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原动力和实践模式。新课改的评价体系跳出了教育,跳出了学校,将企业的评价机制引入了教育,将市场的需求纳入了人才成长的体系。著名经济学大师彼得·圣吉研究总结出了世界五百强企业成功的核心元素是学习、探究与创新型的人才及研发团队。这一成功模式越来越多的被教育改革者接受。

高效课堂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与挑战同步,发展与艰难并存,这是目前高效课堂的客观现实。高效课堂的前景广阔,机遇无处不在。全球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世界一流发达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与政府对教育改革的重视与支持,为我们的改革营造了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国民对教育改革重要性的认知是改革的社会基础;新课改十五年的探索与实践,是改革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基础教育与高等师范教育的纵向联动是课改的有生力量。

高效课堂的前景虽然广阔,但挑战与阻力依然充满艰辛与曲折。首先是课改人的认知要上新台阶,对课改要有世界意识和全球观念。如果说认知教育的本质是课改人的一次头脑风暴,那么课改理念上新台阶无疑是头脑飓风。高度决定着视野,胸怀是梦想的宫殿,课改人要通过持续学习提升自己的素养与实践能力,这是一个人才成长系统过程,需要我们有坚韧的毅力与博大的教育情怀,为国家和经济发展创造原动力。

我们总结十五年课改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是“行政推动”。行政推动在某一时期是课改的动力,也可能在下一个时期成为课改的桎梏。课改遵循的是教育規律,课改是由内及外内驱力的结果,借助和依赖外力有可能失去改革的活力。目前我国的经济改革仍然处在深水区,受诸多因素影响,需要比较长的时期探索实践。课改要有前瞻性、引领性与独立性,如何与国家行政同向而行,借力而非依赖,尤其值得我们思考与摸索。这也许是我们今后课改面临的最严峻问题。

课改十五年,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在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总结与思考。教育是细活慢活,需要细嚼慢咽,需要安静的环境,任何急躁功利与冒进对课改都是不利的,揠苗助长与打造的虚假风需要抑制。

高效课堂是百花园,我国地区差异性大,课改发展不平衡,是允许不同地区静静改革还是过多干预,也是今后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教育改革永无止境,课改在云端,云彩五色斑斓,大胆探索,谨慎推行,科学论证,在国家体制和经济转型时期贡献教育人的智慧是课改人的境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改改革课堂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写字大课堂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