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西游记》导读之我见

2017-07-20 14:12高蓓蓓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人参果唐僧孙悟空

高蓓蓓

一、多样化的手段。激发阅读兴趣

(1)通过故事渲染,吸引读者好奇心

通过故事魅力渲染,逗引读者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去主动阅读的兴趣。例如,在《西游记》中,我选取了“五庄观行者窃人参果”这一情节。讲到师徒四人走到五庄观,听说观中有树结人参果,吃后可以长生不老,观主镇元子命二童子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唐僧四人连夜逃走,谁知,正当他们急忙赶路之时,只见镇元子在云端里把袍袖迎风轻轻的一展,刷地前来,把四僧连马一袖子笼住。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期待下文之际,我戛然而止,随之告知孩子:故事情节错综复杂,后面的会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文本。这种欲擒故纵,随时在精彩之处“卡壳”的吊胃口做法,迫使学生不得不去主动阅读文本。

(2)运用再写读,增强阅读能力

电视剧是一种视觉艺术,它运用特有的蒙太奇效果营造出特有的视觉感受,用电视语言表现了文字,但同时一部分文字独有的韵味也随之消失了。最后,通过再写读,把读书与做摘录,记心得、写文章结合起来,手脑并用,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品,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只有将以上三者真正的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余秋雨曾用八个字来评价《西游记》的四位人物形象的:皮猴、憨猪、严师、忠僧,即顽皮机智的孙悟空、功利憨厚的猪八戒、严格执著的唐僧以及忠心耿耿的沙僧,当然这些都是从情节中体现出来的。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了解小说的情节也就掌握了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了依据。因此,在“话说西游取经人”这一活动中,我主要选取了四个典型的故事图片(注:大闹天宫、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三调芭蕉扇)依次顺序排列,让学生抓住他的语言、动作等方面去分析孙悟空这一形象。由此,学生们对孙悟空谈得更多的依次是聪明机智、有勇有谋;明辨是非、忠心耿耿;敢作敢当;毅力顽强……看来,孙悟空在学生们心目中是美的化身,崇拜的英雄;但对他性格中的不足之处却说得很少,这时我就趁机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去评价一个人物形象。既能看到孙悟空身上的优点,又能摒弃他自身的缺点,如我抓住第七回他与如来佛祖打赌一事,让学生明白悟出他性格中狂妄、浮躁、喜欢炫耀的缺点。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样,教给学生正确认识评价他人,也正确地评价自己,最后达到知错能改,完善自我。

三、凝思西游文本,启示生活真谛

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故事,未尝不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因而,我们来反思人生。人活着应该有理想,有追求。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哪怕会经历千难万险,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善于斗争,不管结果如何,但我们人生无悔。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是每个芸芸众生平凡人生的真实写照。

从孙悟空身上,学生就收获很多做人的道理。孙悟空本可以在他的花果山水帘洞过逍遥自在的生活,正因为他有感恩之心,他才会不離不弃地随唐僧西天取经,哪怕师父埋怨他,惩罚他;也正因为他明辨是非、嫉恶如仇、毅力顽强,克服西天取经途中遇到的种种挫折,陪师父取得真经……一部《西游记》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有趣的故事,还让我们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以上,是我在名著《西游记》导读教学中的一点拙见,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和同仁批评指正。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探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在科研的道路上,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为礼泉教育的百花坛增添一抹绿色!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参果唐僧孙悟空
人参果,能补什么
人参果 脱贫果
吃货妈妈
孙悟空脸谱
我的妈妈是“孙悟空”
偷吃人参果
惹人喜爱
减肥
雷伊大战孙悟空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