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童年》中的家庭教育

2017-07-20 14:12宁栋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阿廖沙童年危难

宁栋

再读高尔基的《童年》,一个认识在我的头脑中越来越清晰。这不仅是一本送给孩子的关于成长的书,还是一本让家长思考家庭教育的书。

书中阿廖沙的外祖父白手起家,做到染布行行会会长;外祖母宽容、慈善、乐观,不但善于持家而且在危难面前可以独当一面。他们一心为自己的家庭付出,可这个家却在不断上演悲剧,最后完全背离了两人的初衷。掩卷静思,家的悲剧其实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言传缺失·身教不正

外祖父,众人眼中精明强干之人。因为精明强干,他瞧不起人、专横、粗暴、乖戾。“他不论和谁讲话,总是嘲笑,欺负人,摆出一副挑战的架势,极力惹对方生气。”在这个家里他高高在上,很少与家人,特别是孩子平等对话。只是命令、惩罚。“打”是他管教家人自鸣得意的手段,阿廖沙父亲的“用鞭子教不出好人”的观点让他十分生气。在他讲上帝无限力量时,首先强调这种力量的残酷。他说:“他永远是用宝剑统治人间,用皮鞭对付罪人。”星期六是他管教家人的日子,方法就是对犯错的人一顿狠抽。小茨冈说“我全身的皮给打得又粗又硬,简直可以拿它缝手套”,阿廖沙被打得失去知觉,外祖母被打得针扎进了头皮里。“打”甚至成了他肆意发泄怒气的有效方法,外祖母安慰他时,最后常常会猝不及防地挨他的打。他完全是一个家庭暴君的形象。

他又是个贪婪的人,一个极其冷酷自私的人。对他和他的这个家做出巨大贡献的三个人,他少有顾念之情。

顺从包容反受其害

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的形象之一。她为这个家庭付出一辈子的辛劳;她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在危难关头,她表现出超人的智慧;她无数次安慰一个个受伤的心灵。她像一缕阳光,给这个阴冷的家庭带来一些暖意,把阿廖沙领到光明的地方。可她的光亮却不足以驱散这个家庭中的“仇恨之雾”,暖不化父子三人冰冷的心。因为虽然她看清了一切,可由于认识的局限,她心甘情愿地顺从丈夫,去忍受、去无限制地包容。面对外祖父的暴力,她说:“他不是劲儿大,是岁数大!再说,他是我的丈夫!上帝叫她管我,我命该忍受……”面对儿子的恶行,“主啊,难道你那善良的智慧不够分给我,分给我的孩子们吗?主啊,宽恕我们吧……”“你把所有的财产都给他们吧……”被舅舅打倒在地后,但仍然喊了一声:“米沙,快跑……”她像圣母一样爱着所有的人,像耶稣一样愿为众人受难。可是因为顺从,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善良与弱小被迫害,虽然她也做过反抗,帮助阿廖沙的父母结婚;她的爱之光,温暖了阿廖沙这一棵坚强的小苗。但对于她的家庭她的力量只是杯水车薪,她无力回天。结果,其他所爱的、所关心的一切人都因为这个家庭遭受不幸,更包括她自己。

細观现在的许多问题家庭,何尝没有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孩子需要教育的时候,家长简单粗暴,与孩子缺乏真正的沟通,更没有以身作则的意识。只是自以为是地规划孩子的未来,主宰孩子的一切,打压孩子的天性。当孩子羽翼渐丰,出现打压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最后往往又偏袒纵容,酿成锥骨痛心的结果。

家庭教育需要智慧,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家庭的幸福,让我们常捧《童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阿廖沙童年危难
The stranger under the waterfall 瀑布之下
高尔基的童年
借我一双慧眼
父亲的群星
哲理思辨
为孩子再造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再议回归快乐童年
美育——让孩子的童年更绚烂
再造一个“童年”父子联手打造“少年师爷”
遭遇危难你有多机智